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翻译家Evan King的名译本Rickshaw Boy《洋车夫》,源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该译本在老舍研究中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个层面评析了King译本中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因存在诸多“误译”而在我国译界饱受争议。然而,在现有的四大译本中,无论是从翻译目的、策略、过程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来看,赛氏的译本最有特点、最具影响。所谓的“误译”乃有意为之,旨在向西方读者真实再现原著的图景,具有深远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相似文献   

4.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以阐释学的"前理解"和"偏见"理论、接受美学家对阅读和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论点为依据,针对文学名著在重译过程中的误读和误译作深入比较研究,批评了以往‘误译即错误的翻译,的简单论调.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译本为例,后来的重译本中也存在不少的误读与误译.误译分为语言学(微观)误译和文化(宏观)误译.语言学误译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等导致的.文化误译又细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拼写错误等无意误译都应该尽量避免.然而有意误译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是基于归化或异化的需要,是创造性叛逆.总之,误读、误译与重译相伴相生,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爱玛>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分析翻译中的主要误译类型并探究其中的原因.结论认为,译者的翻译主张和对语境把握的不足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误译张丽华意大利有个谚语说“翻译家,叛徒也。”①(traduttore,tradittore)意思是说翻译工作者的译文常常不忠于原文,“背叛”原作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话很有道理。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表...  相似文献   

8.
英汉误译举隅陈叶,万宝林翻译讲求“信、达、雅”,其中的“信”指的是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正确理解原文。而一些初习翻译的人,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误解甚至曲解原文。本文拟简要分析一下容易引起英译汉误译的几种语法现...  相似文献   

9.
在《唯识三十颂》的四个译本中vijāna与vijapti及vijaptimātratā的语义与义理有各不相同的内涵,以“唯识”迻译vijaptimātratā,并非玄奘未经考虑的做法,即使以安慧《三十唯识释》(或译《唯识三十论》)来看,也难说就是“误译”,更谈不上由此“误译”而引来的研究唯识的千年“误区”。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自17世纪初叶问世以来,已先后被译成80多种文字。该剧首先由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于1920年译成汉语,随后又有几种散文体与诗体译本相继问世,而且大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章试根据几种英文版本的最新评注与诠释,选取梁实秋、卞之琳、方平和朱生豪先生的汉译本中所共有的几处误解误译现象,予以探讨及辨析,以期能帮助原作的思想内涵得到完整与忠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人类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是在所难免的,总的来说,误译又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的大意或能力有限造成的。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有意为之,本文将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林纾的翻译看有意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的翻译在我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特例,他不懂外语,但却凭他生动传神的翻译在当时取得巨大成功。他的译本一直倍受争议,许多评论家将他的误译归咎于口述者或林纾本人的粗心大意。本文却认为林译小说中的许多误译常常是林纾有意选择的结果,进而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有意误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当代翻译研究的成果和编辑理论的指导作用,以《老残游记》中英对照本为例.提出了对译本中两种不同“误译”的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传播,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正确、简洁的外宣译本不仅会准确无误传递国家形象,而且和促对外传播、文化交流、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反之,外宣翻译的误译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还直接产生不利国家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先阐明外宣误译的标准,再以景区、路标、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近三年外宣误译材料,从语言维度、语用维度、文化差异维度分析地方外宣误译,同时辅以跨文化视角对部分地方外宣翻译材料进行修改。旨在探究总结外宣翻译的误译类型,为克服外宣误译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译本中存在的一些误译进行简单的评析 ,从“信”、“达”、“雅”三个角度对翻译的标准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翻译方面,误译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由此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综括英汉翻译中的各类误译现象,通过相关的典型实例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避免误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常见误译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鉴于译者知识面和专业性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误译。结合翻译实践,从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两个方面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对引致误译的原因进行多方面诊断,并开出合理处方,以尽量避免翻译过程中的同类误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当代翻译研究的成果和编辑理论的指导作用,以《老残游记》中英对照本为例,提出了对译本中两种不同“误译”的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道德经》一向被视作道家经典,先后出现过很多译本。本文选取Arthur Waley的译本为分析样本,具体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译本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译本中误译错译的情况,指出功能对等的实现一定要建立在对词语、句子结构和民族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译论标准下的文化误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译分为无意文化误译和有意文化误译。本文依据“译文功能论”,结合归化、不成功的异化、增添法及删除法等几种方法,分析证明了某些有意文化误译的合理性和带来的实际效果,从而对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提出异议,为翻译评论者评价译作及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