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教育认识论的角度对"李刚门事件"和"西安大学城药家鑫撞人事件"进行反思,认为事件的悲剧是由于当事人在面对错误时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事态的恶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会犯错的动物,关键是在面对错误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作为教育者更应该有正确的错误观,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将错误看作学生成长的阶梯,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英语硬新闻和软新闻中的评论附加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事件的性质分类,新闻可分为"硬新闻"(hardnews)和"软新闻"(softnews)。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是新闻语篇中重要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现作者对整个命题或部分命题的态度。本文采用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评论附加语系统,通过Kconcordance检索软件对英语硬新闻语篇和英语软新闻语篇语料库中的评论附加语进行对比分析,并试图从英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情景语境角度,对检索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呈常态化的趋势,从对出镜记者的内涵认识入手,结合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点,详细论述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发挥好"我在现场"的优势,从不同角度把握好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确保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媒体报道恶性事件时的社会责任考量,结合一期电视节目《连环"女杀手"的末路》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新闻媒体面对恶性事件时报道与否的合理选择,进行信息报道和转载时的真实性把关,报道信息时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以及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畸态塑造,从社会责任角度进行了考量。探讨了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何具体把握自己的社会责任,着重分析了女性角色在信息传播中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英文新闻及其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进行分析,揭示其对新闻话语的建构,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构"策略,还原新闻事件本来的面目,为新闻翻译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国法院判处在中国境内贩毒的英籍人阿克毛死刑。围绕此一事件,中英两国政府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报道。本文旨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语言的经验功能及其体现形式——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分析英汉媒体对"阿克毛事件"新闻报道的异同,由表及里,透过新闻语篇的表层,透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
于光远 《百姓生活》2014,(12):51-51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引发轰动的一条新闻发出这条新闻,是当时的新华社社长曾涛、《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和《光明日报》总编辑畅西光3人商定和操作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寝室恶性事件频发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寝室管理现状,认为高校寝室恶性事件防控上存在恶性事件防控机制不健全、寝室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寝室恶性事件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并从寝室管理机制、管理者管理水平、寝室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高校寝室恶性事件重视程度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蝙蝠人     
《阅读与作文》2011,(6):47-47
2009年3月27日,墨西哥北方齐瓦瓦州的居民对齐瓦瓦《先驱报》报道的新闻——"目击类人动物"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此后又有两名目击者,以及若干的羊头被割掉的事件在该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0.
韩国"天安"舰事件发生后,成为国际舆论热点。美韩自行组建调查团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认定是朝鲜袭击造成的"天安"舰爆炸沉没。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舆论,几乎一致地认为就是朝鲜所为。然而从国际法的视角看,美韩对"天安"舰事件的调查及其结果,在调查主体的权威性、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性、调查结果的可核实性和无疑性,都存在致命的缺陷,也带来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以其实时、公开、透明赢得广泛赞誉,震后传统媒体的第一反应,政府的新闻发布方式、机制,新媒体的功用等都值得反思。总结汶川大地震信息的传播方式对建立高效的重特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新闻宣传和管理应急机制,确保重特大事件面前信息畅通,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大数据定义及思维转型的探讨,以及新闻价值标准的剖析和归纳来看,大数据思维改变新闻价值观有三个重要维度:分析海量数据的相关性,拓展新闻价值中"有用性"的广度;测定系统内信息熵值,突破新闻价值中"时效性"的限度;审核全数据中的异常值,挖掘新闻价值中"异常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词汇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准确而有效地传播信息,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对原文的信息在语言与文化两方面进行的"解构"。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各大主要媒体刊载或录播的新闻为研究对象,以《华盛顿邮报》等国外媒体新闻为观照,从词汇方面对新闻报道翻译进行剖析,探讨如何达到译文想要实现的功能/目的,以此为新闻翻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15.
"转换"中的被动化是最早被视为揭示大众传媒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之一。然而,当今国际新闻话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原有的被动化分析模式似乎已经失去效用。结合"**"事件冲突双方的新闻报道,一方面通过用传统的被动化分析模式分析双方语料,验证了传统模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结合语料探究原有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出对当今国际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被动化分析时采用结合主位——述位分析新模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和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新闻事件背后的特定含意,它的传播是一个媒介和受众对其进行意义框架的过程。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有着其特有的意义框架系统,并遵循三种不同的意义框架范式进行传播。透过不同的范式,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路径,清楚解构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深层次内涵,指导公众构建更为健康良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文学具有近缘性,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二者的发展是遵循"一体-分离-融合"这样一种走向。处于口传时代以及文字时代的早期新闻,新闻与文学是融为一体的,这时的新闻文学化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大众化报刊出现后,新闻从文学家园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但却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时新闻也具有文学因子;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态势下新闻又开始回归文学这个"娘家"获取竞争优势,新闻与文学重新走向融合,其文学化表征更为突出。在与文学分离和融合过程中,新闻自身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篇中拥有大量篇幅的转述引语,其目的在于增强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转述引语的性质与功能随着语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它们的研究应建立在具体的语篇和语境上,"转述动词构成了转述最直接的交际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语用功能"。本文重点探讨转述动词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独特性及其作用。本文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报道者在新闻报道时遵循客观的原则,多用"说"、"根据"、"表示"、"……指出"这类具有中性色彩的转述动词,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转述动词同时也渗透着被转述者或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从这些转述动词的隐性意义上,可以推导出报道者或被转述者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话题数是新媒体事件网络舆情热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媒体事件"与"新媒体事件"概念和区别出发,探索新媒体事件的传播机理。以新媒体事件的新闻话题数为研究抓手,提炼新媒体事件发生发展中影响新闻话题数的关键变量,并通过数学建模最终建立新闻话题数预测模型,为相关部门合理引导新媒体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抓好"入门"课程的设置是综合性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当代媒介素养》课程,并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教材编撰等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