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诗稿《教授杂咏》的第一首是讽刺钱玄同的。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可以说这首诗的创作同鲁迅最后一次访问北京和到北京师范大学讲演有关系。鲁迅是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回到上海的。当他北返探亲并应邀在北京各大学作演讲时,钱玄同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当他一听到鲁迅要来学校讲演,为了反对鲁迅在青年中传播革命思想,他疯狂地叫嚣:“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但是,这既吓不住要求革命的北京青年,更吓不倒连特务的监视和  相似文献   

2.
自从鲁迅先生批评赵景深先生“无端地‘牛’了一下”,将the Milky Way译成“牛奶路”以来,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最近,董乐山同志在题为《文化断层与错位》(《读书》月刊1984年第九期)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为“牛奶路”翻案的问题.董文指出,“赵景深先生的缺点是没有弄清楚这‘奶’究竟是人奶,是仙奶,还是牛奶,就贸然译为‘牛奶’.要是当初他译为‘仙奶路’,或者为保险起见,留个后路,含混地译为‘奶路’,我看就完全可以站得住脚.否则,如果译为‘银河’,就无法解释朱庇特率领众神从何取道返回天宫的了,除非是坐船?”董文认为,“有一点是明白的,中国叫‘银河’的东西,在西方叫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4.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鲁迅《教授杂咏》共四首,这是第一首,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诗的本事,历来都认为是讽嘲钱玄同的,因为钱玄同在五四时期说过:“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以此笺诗,自无不当。但是,问题尚须进一步探究:钱玄同此语是否还有所本?他始创或转贩这个说法用意何在?鲁迅为什么称他“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钱玄同的“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之论,有人认为是开玩笑罢了。我以为,如以  相似文献   

5.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讽刺艺术大师。 关于他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果戈理)“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普希金读了果戈理《旧式地主》之后说:“一首我们不由含着忧伤和感动的眼泪而发笑的田园诗”。两位作家肯定了“含泪的笑”是果戈理讽刺艺术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保”之讹。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诗人臧克家满怀革命深情创作了一首抒情短诗《有的人》.诗的副标题叫《纪念鲁迅有感》.诗的标题为“有的人”,实际上是指两种人,即鲁迅先生和那些反动统治者.诗也就处处以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作对比,对鲁迅先生进行热情地赞颂,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那些反动统治者进行无情地鞭挞,表达了憎恶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 鲁迅先生一九○二年留学东京时题赠许寿裳先生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是一首洋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的诗篇。这首诗自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发表以来,诠释多有歧异。本文仅就“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荃刀字,谈点儿粗浅看法。关于“荃”的注释,一般有两种:一说代指清王朝政府,一说借喻祖国同胞。而以前一说为多。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1.
木斋先生、宋娟女士以秦嘉五言《赠妇诗》与其夫妇四封书信比照、考察秦嘉所在的东汉时期政治氛围和诗坛状况,提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观点与传统迥异,若这一立论成立,这几首五言诗的文学史地位也将改变,但命题的论证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写旧体诗,鲁迅说过:“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鲁迅书信集》638页)只在《日记》上记了下来。鲁迅的旧体诗在《集外集》出版之前,极少先经发表。《鲁迅全集》十卷本注释本所注旧诗最初发表  相似文献   

13.
《永平诗存》所辑《伊江杂咏》是薛国琮在舒其绍《伊江杂咏》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在伊犁的见闻,结合舒其绍《听雪集》前三卷的诗注和王大枢《西征录》的内容进行修改、增补乃至新创而成的.其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交伊犁地区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堪与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媲美.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是他诗作中的名篇,曾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口称誉。该诗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经成为千百万革命人民的座右铭。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却一直争论迭见,莫衷一是.搞清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对理解鲁迅后期的许多诗篇,研究鲁迅后期思想,更好地学习鲁迅精神,都是颇有助  相似文献   

15.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卷一九0一据明张表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录余壹《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一首,此诗第四句为“津途去不迷”,集自李白。检安旗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铁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均未收录,当为李白佚句。”太白斗酒诗百篇”,其散落人间者甚彩,然历经宋、元、明、清以及当今学者的收集,遗珠渐次归读,但仍有遗佚。余读《全宋诗》而有幸发现李白两个位句(另一句为“满舢载酒糙鼓过”——《寄贺监诗》),甚喜,特为表出,供李白研究者之参考云。“津途去不迷”──李白佚句@房日晰  相似文献   

17.
《碧城三首》是李商隐诗歌中最难解释的作品。诸家的解说,相去甚远。朱彝尊认为三首都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胡震亨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程梦星、张采田均赞成此说,冯浩更为推演之。姚培谦认为是“君门难进之词”。叶葱奇则视之为讽刺唐武宗李炎之作。陈贻焮的见解最为合理,他说:“我以为所咏仍是和灵都观那个女冠恋爱的事。” 一首诗,能产生这么多歧义,实属罕见。其所以如此,当然和作品本身有关,但也和研  相似文献   

18.
《辞海》中“丈人”的第四条注释说:“丈人,古时女子称其夫。”古乐府《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一般注释均认为丈人指病妇的丈夫。 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一、丈人本来就没有丈夫的含意。 翻开各种工具书,“丈人”的注释均为  相似文献   

19.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惟一分行抒写的诗篇.因其副标题是"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一首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本文要说明的是,这首诗鲁迅采用了自嘲、戏谑的外在讽刺方式,掩盖其内心彷徨、苦闷、焦虑的复杂感情.在幽默、夸张和戏谑中,同自己恋爱中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捣乱,从而也消解了鲁迅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0.
署名袁枚的《随园集外诗》来历不明,其所收《湖上》《咏蚶二十韵》《读今人诗四首》实为抄袭、窜改俞廷瑛《琼华诗集》中的《湖上》《咏蚶二十韵》《题吴梅村诗集》《题朱竹垞诗集》《题王渔洋诗集》和《题查初白诗集》而成。《随园集外诗》出现于民国初年,其与《随园轶事》《疑云集》《古本金瓶梅》等当为同一拨书贾伪造,最大的怀疑对象为王文濡。《随园集外诗》造伪手法较为复杂,探讨其具体情形,对古书辨伪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