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成龙 《人文杂志》2004,(4):49-54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关于邓小平理论价值取向的一种判断 ,本文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思想内涵 ,全面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揭示了“变相资本主义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认识的历史考察 ,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 ;同时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概括了邓小平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认识方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的观点和利用资本主义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国内外学者就与此相关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科学体系的角度,从这一理论体系突出的特征、邓小平理论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作一些深层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吹捧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恶意毁谤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作了精辟的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本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一番比较,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6.
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观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科学地继承了这一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内容和形式。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理论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一理论的时代价值和这一理论留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新格局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邓小平理论突破传统思想路线的格局,不仅把现代化确立为当今中国的中心任务,而且深刻揭示了现代化运动的内涵和动力,划开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界限,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才在真正的现代性的基础之上,以新的思想和精神,重新聚集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全面的现代化的变革,开创了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刘少奇提出,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能一步跨越,必须经历一个坚实的、培养社会主义成分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和平的“经济竞争”上;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就不怕私营经济发展得多;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不能过早地用对待封建主义的办法消灭资本主义。这些观点符合建国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国情,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来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8日,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隆重召开。来自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博硕士研究生共120余人参加了大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与生长的理论空间”、“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以及“邓小平理论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就大会发言者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已经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资本主义不断向社会主义趋近的事实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为社会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使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面激化,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列宁主义。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从物质生产转向智能生产,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这些新的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城乡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仍生活在十月革命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促成了苏维埃俄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与斗争又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与资本主义的共处和竞争激发了社会主义的活力,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将决定社会主义的命运。在新形势下,世界进入重大变革和调整时期,两制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深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把握机遇,正确应对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4.
寇丽 《理论界》2009,(3):24-25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完善和发展根植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同时又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以其科学性和价值性,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意的观点,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新的飞跃,使中国走上了一条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文主要围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特色作深入探讨,以期对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正是因为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此背景下,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将是今后很长时期中两制关系的一种常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计的两制关系,又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直接最深刻的回答,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卢衍昌 《兰州学刊》2006,3(4):97-98,101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人们从源头上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论依据。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说明中国选择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且,我国至今也远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更没有完全扬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只能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阐述,对这个重大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从而在本质和规律的层面上,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作为对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抗争和对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人们在古代就产生了“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等社会思想。在资本主义刚刚发韧,原始积累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所开创的人类解放学说,指引了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开创了20世纪这个历史的新纪元。邓小平超越“政治解放”的创新思维,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现实资本主义吸纳和超越的双重历史任务,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重现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邓小平理论视角的转换,根植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准确把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历史方位,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范式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坚持把"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性价值目标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理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实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目标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民性价值目标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