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曾庆娣 《探求》2013,(3):46-52
齐泽克通过融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从无意识层面揭露出商品拜物教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为理解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但是,对商品拜物教进行结构性的解读,实质就是强调一种结构主义的非批判的意识形态观,这与马克思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不相符合的,最终将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  相似文献   

2.
东方和西方或西方和东方问题是学术界由来已久的问题。从指亚非国家的“东方”概念产生之日起,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观点:政治-意识形态观点和学术观点泾渭分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也相应地有两种态度,尽管这两种态度似乎并非彼此对立,但二者至少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东方”这一术语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与其说最初含有地理意义,莫如说含有非常明确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3.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但必须被超越的他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意识形态的解析与超越贯穿着阿尔都塞思想发展的始终,他在这一问题上始终处在一种思想张力之中:一方面,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又始终致力于探寻超越或摒弃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在其早期阶段,阿尔都塞认为,"行动的天主教徒"是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自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他又认为马克思是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但他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当作圣人来看待的,他在60年代对马克思哲学的经典阐述正是建立在此种思维层面上的.这一解读思路中的内在缺陷直接导致了他晚年的思想困惑.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是怎样成为意识形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成为意识形态是指自20世纪以来,社会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后,消费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消费主义成为意识形态需要三个条件:一、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二、理性经济人假说的超越.三、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的联姻.  相似文献   

6.
叶金莲 《社会理论》2006,(2):264-274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将世界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层次,将世界所具有的复杂性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关联问题。基于人的有限能力无以应对高度复杂的世界,卢曼将社会学的任务和问题锁定为理解和还原世界的复杂性。而在行动一实践层面,系统是理解和还原复杂性的建构物,它充当着世界的高度复杂性与人的有限的经历和旨意(sinn)潜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李金辉 《求是学刊》2008,35(2):45-50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马克思主义那里分别表现为总体性批判、微观文化批判和话语政治批判三种形态.这三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忽略了理解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学视角和实践、批判的维度.因而导致了各自的理论困境和理论局限性.实践解释学视域内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坚持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学视角和实践的批判视角,超越了以上三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8.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6,1(6):118-122
关于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并不是孤立的命题,而是在他们的唯物史观理论视野中被观照和阐发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有意用意识形态来规定艺术的本质或给文艺下定义,这并不重要。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思维方式,更多地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入手,真正能够获得一种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并以此成为我们观照人类文艺活动的角度,以及研究、阐释和评价文艺现象的维度,这也许是更为重要也更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秩序变革的三重动因:社会哲学的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学术交流》2012,(7):130-134
社会秩序变革是指同一社会秩序的自我更新或因不同秩序间更替而产生的社会秩序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社会秩序作为非实体性存在,其变革的动力机制内在于社会系统并因社会系统诸要素的交互作用而生成。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考察,社会结构体系演进是社会秩序变革的深层动因,个体需要的拓展、组织利益的博弈和国家权力体系的推动是其主体动因,社会规范体系的更新是其直接动因。上述三种动因交互作用形成社会秩序变革的动力系统,统一于社会整体的运动过程。从这三种不同的视角透视社会秩序变革的动因,有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社会秩序变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三虎  李燕 《探求》2012,(1):5-15
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来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带动作用。但从科技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从文化上加以建构,以便聚焦对自主创新的文化认同。目前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经济命令",其文化建构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自主创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创新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其对自主创新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适应自主创新话语的本土文化解释,以便将创新文化意向呈现为一种民族认同;三是在突出国家、区域创新角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内生创新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四是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借助"学习型社会"概念,将自主创新展示为一种公民生活方式。通过这种创新文化建构,就是要提高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民主理想,我们不仅需要建立一套民主的政治制度,而且也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平合作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和一种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民主文化.罗尔斯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民主的: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作为文化态度的民主.这三个层面虽然紧密相关,但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界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虽然并不构成一种完整的民主理论,但从根源上加深了我们对民主制度及其理论前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功能分析介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功能”概念是指属于总体活动一部分的某种活动对总体活动所作的贡献.一种活动之所以持续下来,是因为它对整体的生存是必要的.功能分析同结构社会学共同研究社会不仅是一个分散个体的集合体这一命题.就是说,社会有其自身的结构,就如同生物体有一个结构一样.二者的区别在于功能主义在  相似文献   

13.
对政德、官德、行政道德的历史向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而推行的道德准则 ,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大德 ,是制度层面上的德性 ,也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德性。官德就是为官者的道德 ,尤指为官者个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行政道德则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从业人员和行政部门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这三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支撑着中国行政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哲学对社会秩序本质的探析不能脱离各具体科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在社会哲学的层面骀上,社会秩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可以分别从实体、活动和关系等三个层次加以理解,即作为社会活动的一致性状态的层次、作为社会关系的结构化状态的层次和作为社会规则的约束性状态的层次.这三种状态是社会秩序的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载体,特别是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一、科技创新在智慧城市中的需求作用 (一)科技创新与应用突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1、科技创新是智慧城市的手段.从技术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科技创新技术的高度集成,是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大规模普适应用,并将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10):48-51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作了基本界定。无论是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不仅体现为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更体现为作用于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诉求,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最终表现为诉诸实践的效力。从实践性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两重内涵,可以看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和遮蔽,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张敏 《社会工作》2011,(21):30-31
一、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概念辨析心理卫生从不同角度定义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指心理卫生学,二指心理卫生工作,三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作为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类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项工作,它是指一切旨在维护和增进人类心理健康的实际工作,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如:心理医生、心理辅导人员,就扮演着从事这一工作的角色;作为一种状态,它是指个人运用一切相关手段和方法,保证身心达到更完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幸福思想史上两种主要幸福观念的批判性分析,本文认为,幸福就是享有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在人生中能够持续存在的积极快乐。幸福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想象、追求和体验,主体对幸福的不同体验也反过来影响着其对特定意识形态的态度。"中国梦"是对幸福的一种想象和许诺。从思想建构的角度理解,"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念,而且需要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建构起社会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幸福想象。  相似文献   

19.
潜能与成全是亚里士多德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第9卷中,亚里士多德分析了两种潜能与成全的关系.一种是严格意义,另一种是延伸意义.延伸意义是指实体的生成(从质料到实体的生成完成),严格意义是指实体的功能发挥或能力运用(实体从禀有功能而未发挥到功能发挥或能力运用).并且这两种意义是对应着第9卷第6章后半部分讨论的运动与成全的区分,延伸意义即实体的生成,对应严格区分后的运动,目的不在活动之中并且现在态与完成态不是同一的;一开始讨论的严格意义或运动意义即实体的功能发挥,才是指严格区分后的成全,目的在活动之中并且现在态与完成态是同一的.进一步来说,这两种意义又是对应第9卷第1章讨论的两种潜能的区分,延伸意义即实体的生成对应被动的潜能,生成是从被动者或受作用者的角度而言的;严格意义即实体的功能发挥对应主动的潜能,功能发挥是从主动者或作用者的角度而言的.只有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三个“二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潜能与成全.  相似文献   

20.
张文喜 《学术交流》2007,44(1):5-11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建构中,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尤其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革命是两个重要的研究向度。这两个研究向度的紧密相联,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是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而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应用。马克思以阶级斗争革命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枢纽,其旨趣是批判和根除资本主义制度。但马克思主义由于逻辑的要求而随同自己的对手资产阶级进入经济领域,这决不是在它所批评的意识形态的意义上依旧是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虽然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的生产机制合乎理性主义的规律性,但马克思对于生产的批判性和历史性理解,摧毁了抽象的生产存在,凸现无产阶级革命对于改变生产力的作用和意义。从否定后现代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看重经济却不会因为生产机制的优势而接受理性主义和机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