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6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立"原生态唱法"以来,"原生态民歌"在全国大受欢迎,并同时引发了关于"原生态民歌"的热烈讨论.无论是根据语言发生学、音乐社会学的原理,还是分析"原生态民歌"提法的发生过程、厘定"原生态民歌"概念及其定义,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对"原生态民歌"的真正文化内涵和当代经济意义的理性深入的思考,以及对"原生态民歌"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音乐及其原生态演唱挺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虽然仅参与两届(十二届和十三届),可充分展示了众多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丰厚的底蕴。这对继承与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推广作用,是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趋势,也让人们对原生态艺术有了较深的认识,从而引发对原生态民歌深层次的探讨和争议。笔者认为,继承和弘扬原生态民歌,理当完好的保留其朴素、浓郁的神韵遗风,绝不可以主观因素或某一目的扬长避短加以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乃民族精神之魂,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史和民族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民歌是人们在其文化生态中进行的一种音乐创作,任何传承与发展原生态民歌的策略与措施,都不可忽视其文化本体,即民族文化。探求裕回族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传承民歌本身,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裕固族民歌的精神内涵。本文从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文化生态、类别划分以及文化特征等方面入手,旨在为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研究提供一种(历史)文化层面的探讨,以期对原生态民歌在现代社会中常态化的传播方式提供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原生态民歌问题研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原生态民歌问题引起了音乐界的热烈讨论。在对原生态民歌界定基本认同的前提下,业界对于原生态民歌比赛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尤其是对于比赛能否有效保护原生态民歌,音乐界存在着赞同、肯定与保留、怀疑两种相反意见。围绕原生态民歌保护的理念、方式、手段等,又提出了原生态民歌主体的保护问题。这场研讨也暴露出学界在原生态民歌及相关理论认知上的诸多问题,一是正名工作不够,对一些最为基本的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二是一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生态民歌的多元性特征。原生态民歌浓郁的地域风格、鲜明的民族个性、不同音乐风格等这些多元性的特征足以体现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原生态民歌的基本内涵、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剖析了原生态民歌目前的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原生态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原生态民歌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它在文化、历史、社会、哲学、审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是人们精神文化的食粮;并提出了保护与传承原生态民歌的基本措施和途径,包括努力营造良好的传播文化氛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整地保存、让原生态民歌走进学校课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加大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旋律舒缓悠长,结构独具特色,歌词内容哲理性强。蒙古族民歌大都饱含了沧桑、寂寥的艺术之美,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更是把这种内在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科尔沁原生态民歌这一充满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演唱形式,述说了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文明,用其独特的歌唱方式、独有的歌曲内容,演绎着科尔沁草原上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足迹和赞美大自然、祝福天地合一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民歌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得到得力保护,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研究不深入、保护与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原生态的民歌和唱法保存较少、传承人未能获得相应的支持等。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挖掘其产生根源,从源头上给予解决,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大别山民歌的"原生态",并且能世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当前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存在节目类型单一、文化功能弱、商业化价值观念渗入等问题。可通过创办品牌化民歌节目、培养受众兴趣和引导电视媒体价值观等方式,来拓展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电视媒体传播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的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宝库中的精金美玉。这部分具有崭新革命内容的民歌大都是歌手、诗人、作曲家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运用填词、改编的方法演变、发展的。这种填词,改编可以说是对旧民歌从内容到形式的继承和革新,是我国革命歌曲创作上足以自豪的优良传统.但我们继承传统,不是歌手、诗人、作曲家当时运用的手法、技巧,而是他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发展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复制的。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生成“材质”、“族域性”、“基因”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以及个性化唱法等予以分析。旨在为创建原生态民歌区别于其他音乐种群的“族域性音乐形态模式”的理论架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音乐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对中国原生态民歌厦民间音乐的一种保存、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维系数千年的民歌,其原生态环境渐被打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现生态民歌环境正在形成。现生态民歌环境改变了民歌数千年来自存自卫、听天由命的发展势态,呈现出民歌在生成、创作、表达、传承、目的等形态上的新气质。从原生态到现生态,抓住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开放维新,勤奋不违时约,是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唱法的最大特点是"原汁原味",现代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原生态歌曲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即流与源的关系.原生态歌曲是一切现代民歌创作和发展的源头,而现代民歌一方面要继承原生态歌曲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其中有益和有用的东西以为己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原生态之所以称为原生态,就因为它是一种最初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对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应立足于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上,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与技巧,这才是声乐教学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和一切民歌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但传统的基本手法是赋、比、兴。这是古人对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并且成为历代诗人、民间歌手进行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大凡流传久远的优秀民歌,除了在思想内容上都具有着普遍性以外,在表达方法上还具有显著的独持性。这种独特性就是诗人、歌手通过赋、比、兴进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象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两  相似文献   

17.
从民歌、民俗与人的生存之关联入手,详细分析了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其实质是情感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其方法是采取“无为”的自然方式而非灌输概念;其途径则是将原生态民歌的学习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结合,以期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春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生态民歌《黄四姐》现已蜚声祖国广袤大地,而以民俗形式存在的原生态《黄四姐》仍然在当地艰难地生存。对原生态《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策略以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而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本文对原生态音乐的特点和对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保护并传承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传统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引进并借鉴新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传统的原生态音乐进行融合并加以创新,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20.
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其中彝族民歌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其种类丰富,既有原生态彝族民歌,也有经过彝汉文化长期交融而演绎发展的彝族新民歌,这些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了大量经过记载或口头流传的彝族民歌曲目,进行了题材划分,并系统地进行了音乐学分析,力求全面展现雷波县彝族民歌发展脉络,为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瑰宝探求适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