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政府治理文明。作为权力配置、权力使用、权力运行及监督文明主要体现的政府治理文明,本身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部分,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从统治向治理转变的普遍趋势,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治理文明获得了新的内涵和体现形式。在对我国当前政府治理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提出的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民主政府及服务政府的目标,提出了以职能转变为中心、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民主参与、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治道变革等我国政府治理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西部政府职能发生了第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迫切需要我国西部政府职能实现新一轮实质性的转变。笔者在对西部大开发中政府权力与责任职能定位和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权力与责任应当从传统职能向发挥政府的公共性职能、积极承担德治和法治职能、加强整合社会资源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治理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有关地方政府的义务规定欠缺,权力监督不足,责任体系不完善,以致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解决的方法是更新治理的理念.新的治理(公共治理)包括公共协商、权力合法、组织协作、回应等观念.它可以改变制度的价值取向,弥补义务规定不足,实现权责的一致,转变传统的监督方式,从而解决因制度缺陷而导致的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失控问题.土地利用中的公共治理观念的建立,还需要一些配套制度,如权力平衡机制、绩效评估机制、责任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等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政府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提出“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的观点,人为地割断权责之间的联系,臆造两种类型的政府,从法理、管理和哲理各种角度分析,都很难自圆其说,也与政府行政组织的原则相左,不符合行政组织的性质、执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只有改革我国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促使政府政治化权力转为法治化权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府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5.
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是我国权力的主要内容,两者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社会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根源和基础,它在维护个体权利、限制国家权力和弥补国家权力功能不足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国家权力是社会权力的支持和保障,是社会权力建立和维持自己统治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权力发展的轨迹决定了国家权力存在的范围及实现的程度。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权力的不断发展,对国家权力的重要载体——政府产生巨大影响:推动着政府在治理方式上从统治向治理转变、在权限上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绩效是衡量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如何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绩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在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绩效的研究应该实现从管理视角到治理视角的转变.解释了地方政府绩效治理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一个地方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根据模型阐述了地方政府绩效的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径,为地方政府绩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随着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重点治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集成和整合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为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地方政府应依靠大数据技术提升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精准管理与个性化服务;实现从经验判断、主观治理向依靠大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理性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指的是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志愿组织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和执行过程,从而影响资源分配、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参与式治理"是对"多中心治理"的超越,是在治理过程中注入了民主的元素,是参与民主、协商民主与治理的结合.参与式治理有一个从影响决策到参与决策再到参与治理的演变轨迹.参与式治理要求政府重新定位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使之从单向度的权力运作到双向的互动协作.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层面入手,转变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政府治理行为,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正经历着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责任政府"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地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满足.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意味着必须建立健全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控制机制.当前我国政府责任实现的控制机制至少应包括先进的行政文化、公开明晰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备的行政责任法律体系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等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有效的协制公共权力的政府模式,现代民主政治视域下的责任政府是以多维价值关怀为逻辑起点,以运行体系为实现保障,以体制生态为必要支持的内在统一体.从价值基础而言,责任政府意味着现代政府对于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等政府责任内涵的全面承担,进而实现这种多维责任价值的行政人格化.从制度规范角度来说,从可问责政府到责任政府的构建意味着政府从承担消极责任向积极责任的定向转变与责任意识的深度内化;责任实现机制在程序上的科学设计和在体系上的有效运行;一整套良性的积极的体制系统的支持,并与我国现实行政改革相兼容.  相似文献   

11.
政府改革引致的社会中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转变表现为"善治"的出现。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力向社会中介的分化。社会中介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社会中介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土壤。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国的社会中介行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中国现行宪法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规定,在政府治理理念革新前提下,展开对地方政府权力法治创新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得以展开:一是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权力法治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及其意义;二是联邦制与单一制典型国家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经验借鉴;三是地方政府创新与权力法治的宏观要求与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股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我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宏观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在这次机遇和挑战面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政府须及时转变角色,由经济实践型向公共管理型、服务型转变,由全能型向有限、有效型转变,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科层体制和乡土社会的二元互动,乡镇政权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运作和策略性行为。行政包干制作为一种制度设置,通过社会性资源的制度化整合,实现个体性策略向制度化动员转变、应急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转变,行政包干制成为乡镇非正式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在行政包干制中,通过目标责任人激励实现基层组织动员,基层党政体系为社会性动员提供组织程序和行动规则;通过责任包干防止基层治理矛盾扩大化,基层干部具有将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的内生动力。乡镇非正式治理的常态化即乡村治理秩序的日常化,对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合治理”是指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利用公司化平台进行经营性运作的治理模式。“统合治理”模式下,政治机制、行政机制与公司化经营机制的联结成为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模式的主要特征,项目平台公司成为承载权力运行的典型组织化治理工具,并进而实现了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提升及内部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化这两方面的权力扩张。我国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统合治理”模式推动开发区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绩效。但这种治理模式也面临着权力冲突与合法性问题,其未来走向取决于地方政府在集权权力结构下对中央绩效压力回应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高效的地方政府可以提升地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新时期各地方政府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宏观环境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视角,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行政决策权力是地方政府的权责核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这一权力的运行就是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进而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基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现实问题和走向善治的时代要求,规范的基本路径是:要依法明晰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的边界范围,科学设置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运行的程序,积极构建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运行的追责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治理格局中,传统政府集权式单一治理是政府产生危机的主要根源。因此要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只有从本源上对政府进行变革才能奏效。实现从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向现代政府治理模式,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政治统治向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是政府进行变革和治理创新的关键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分权化改革所产生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权力赋予”的激励功能上,却忽视了“权力约束”对政府所能产生的市场维护和市场发展的合理激励。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设定了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严格前提,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的对称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扩展市场和分割市场的正反两种行为趋向,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分权化体制对地方政府悖论行为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基于对体制纠错的思考对我国分权化体制的“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非对称”的制度安排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以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中的政府权力约束为假定的条件下,从分权激励的逻辑推进上论证了政府权力约束的重要意义及实现政府权力约束的“依法行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