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这一断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既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加以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及其形态的内容,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中国哲学和中国问题的内容。本文选择后一学术理路,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框架下的书写方式、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结构及其历史分期,阐明书写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文采用纪事本末体对苏联哲学史进行了一番梳理,将其分为六个片断阐述,采取同类合并的方法将苏联哲学史诸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各片断自具首尾。第一片断描述了苏联哲学史总特征,第二至第六片断从不同视角将诸事件分类整理,第七片断为反思与展望,意在将过去的故事转化为现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40年代,张岱年、杨荣国、赵纪彬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研究中国哲学史,发掘中国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传统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诠释,开拓了明清之际及鸦片战争后等中国哲学研究新领域。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究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自觉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契合点,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加以现代转化,在学科建立、教材建设以及以哲学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中国哲学史学的建构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实绩,为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知识的中国哲学打开了普世化的门径。田文军教授近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体呈现了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值得学界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哲学史本身即哲学"认为,每一种哲学学说必有与之相应的哲学史观,两者应该而且可以达成互证.这一观念在当代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可以经由分析一种哲学史观的合逻辑性,来判定与之相关的哲学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在以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列宁哲学说明上述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之后,重点讨论了海德格尔的哲学史观与其哲学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苏联哲学的认识几经变化,苏联哲学的历史肖像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目中所留下的影像是不一样的。苏联哲学的历史影像屡遭世人所“误会”。历史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作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从贺麟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哲学史家确应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哲学史家.一个哲学家在考察哲学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超越一般人对于哲学发展历史的理解,而且可以使考察哲学史的过程成为自己思想哲学的过程.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在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方面真能有所建树者,大都是兼具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双重身份的学者.贺麟即是这样的学者.贺麟一生的学术活动,虽主要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但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同样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这样的成就与贡献,即得益于贺麟在中西哲学与哲学吏两个领域都具备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的“空转”指的是哲学的智慧和思维进入一种无主体、无方位、无标准、无深度的状态。当下哲学“空转”主要表现为发问功能的弱化,思想超越性的衰退,“失语症”的加剧。这种“空转”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哲学智慧和哲学精神的贫困,中国哲学史上轻视“玄学”之思想的作怪,经济市场化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在哲学理性上的反映,以及当代哲学家未调整好生存状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改革开放传入我国以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哲学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研究方式和价值立场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向服从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上来;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缺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观点的必要了解和科学定位。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实现价值立场、研究方式转换的同时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增进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展开平等的理论对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但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就必须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平等对话.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价值和思维方法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完全能够实现二者的平等对话,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释学的视野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的。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确立科学的解释学意识,并以此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体系化的哲学与方法化的哲学的差异;2.客体化的哲学与主体化的哲学的差异;3.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批判世界的哲学的差异;4.政治化的哲学与学院化的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 ,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提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把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其中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说,搞清楚唯物史观所蕴含的实践与历史的真正关系,有赖于对“历史”在唯物史观中的含义的澄清,而历史概念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由于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密切联系,人们也自然地把黑格尔的时间观移植到马克思哲学之中,而忽视了在这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巨大差别。当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时,人们纷纷指责他把马克思主义引向了反历史主义,却没有看到他的理论所蕴含的异质时间和理论历史的积极寓意。事实上,正是通过阿尔都塞,我们才意识到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是建立在异质时间和同质时间辩证统一基础上的理论历史和经验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