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朝毅 《南方论刊》2007,1(1):61-62,60
本文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精神、葛兰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理论联系、文化领导权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现实联系等维度分析了葛兰西思想视阈的“文化领导权”及其在当代社会主义语境下的适用性问题,认为当今时代条件下应着眼于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阐释与理解葛兰西所述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3.
江马益 《学术论坛》2005,(12):176-179
葛兰西思想的文化向度,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内涵的独特界定,对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不同表述,对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理论分析,以及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提出等几个方面,并最终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它不仅体现了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内在一致,同时,也反映了葛兰西对于时代、社会和文化问题的独特思考;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而且还对于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阶段.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历程得出的启示是:建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确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主要途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形势下,获取最广泛民众的精神认同,进一步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5.
基于真切领悟特殊的时代条件与历史境遇,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理论内容和风格。以意识形态作为主要解释定向,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高扬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突破了市民社会的经典诠释传统。市民社会理论由葛兰西发起的转轨,开出了文化学意义的研究范式,在思想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界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比较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入解读这一思想理论的深层意蕴,并且将葛兰西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去研究,进而在横纵比较研究中挖掘其思想理论的内在逻辑演进;二是以文化领导权理论为切入点,在理论解读的同时重点结合我国现今社会发展实际,多层面、多角度揭示其理论对于我国现今在社会各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贡献",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以后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形成了所谓"葛兰西转向".文章以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国家学说、有机知识分子理论、阵地战的革命战略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我国当今国家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连朝毅 《南方论刊》2008,1(5):13-15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虽然是从阐述西方社会主义革命战略出发的,可是其理论适用范围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西方社会的局限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理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过程中对其做出当代语境的解析,为此要进一步注重研究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认为,社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是文化霸权争夺.文化霸权争夺的主战场是市民社会,因此,社会革命的关键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在市民社会打一场以意识形态争夺为主要内容的"阵地战".知识分子是文化霸权的历史主体,文学对人民群众有巨大影响,所以在文化霸权争夺时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紧紧围绕文化领导权思想,就其前提与基础、中坚力量、实施场所和获取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自我性的理解和建设性的观点,使其建构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系统.该系统通过"自愿"的同意使文化领导权具有更加合理的话语权,并以"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调和剂",使其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共同意志构建者"的承担者,努力占领市民社会来拓展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用"阵地战"的方式推动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的颠覆,使其思想的系统性得以系统的体现.也利于我们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系统分析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葛兰西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但同时对其局限性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何萍 《天津社会科学》2012,(5):10-19,41
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以市民社会成为国家为社会前提。市民社会成为国家,是发达资本主义独有的特点,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就是这个社会的哲学观念。这个哲学观念的基本图式是政治、历史与哲学同一,其基本内容是文化/权力的思想构成和社会构成。其中,思想构成是在人们的政治活动和哲学世界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社会构成是在市民社会的国家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代国家结构、阶级结构和政治组织结构中普遍存在着的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之间的文化权力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文社会学家把葛兰西的这一哲学观念运用分析当代民主政治问题、殖民地与后殖民地问题、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与实践等,使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成为人们认识当代社会、建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权力分析模式,由此也凸显了葛兰西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主义诞生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列宁主义观,葛兰西的列宁主义观是一个典型代表.葛兰西列宁主义现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和主观条件.葛兰西列宁主义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的认识上;对列宁主义领导权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即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上.葛兰西列宁主义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超文 《理论界》2009,(9):162-163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是国家得以建立与存在的真正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取得国家政权就必须首先夺取文化领导权;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也必须继续行使这种权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饶翔 《兰州学刊》2009,(1):134-137
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日益引起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这些论述散见于他的《狱中札记》,在其中,葛兰西还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样具有启示性意义,成为近代最为著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文章系统梳理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并联系不同的文化个案,揭示葛兰西的文化思想所具有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6.
建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即高度重视对社会的文化动员,重视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从1927年开始,面对苏区、解放区和国统区两种政权性质、两种势力范围,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工作策略:在苏区和解放区,实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体化策略;在国统区,实行文化领导权的渗透策略。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体制逐步成型,并在1949年后随着"以党建国"向"以党治国"转型的历史性进程自然过渡为国家文化体制。这种意识形态领导与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系统相结合、具有战时文化动员功能的文化体制成为当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革命理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及反思资产阶级执政之道与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本质是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文化领导权”策略。作为一种对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当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应付全球化浪潮之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威胁和挑战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涛  冯晓艳 《阴山学刊》2007,20(1):103-105
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政治大动荡时期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现实,依据对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解,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强调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代表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一股最富有创新性的潮流,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延华 《阴山学刊》2011,(2):90-93,11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向度引来了40年来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其理论中的"文化"蕴涵着权力与政治色彩,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职能。从其本质来看,葛兰西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文化与意识形态场域加以分析,阐述其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置"的特定语境及生成酵素,对于在深层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