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波 《江西社会科学》2003,2(1):157-160
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为中国提供易货借款,支持中国反抗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本文考察三次易货借款发生的时代背景、款项的支用情形及中国政府的偿债安排与努力,认为:苏联提供的易款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弥足珍贵;中国抗战之初外交困顿局面的改观以及战时国际强国地位的逐渐取得,借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后胜利,当然首先是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斗争的结果;但同时又是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多方面支援分不开的。 从中国抗战的全过程来看,对它提供援助较多的是两个主要的反法西斯盟国——苏联和美国。关于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人们一般是比较熟悉的。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坚决支持中国抗战的苏联,对事变抱什么态度,这是当时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及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历来史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史学前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朗 《人文杂志》2002,13(1):139-144
本文试图说明三个观点 :①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真正外交的开端 ,中共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工作新局面 ,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 ,并对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②中共在处理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时 ,采取了既尊重又自主的方式 ,既维护了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 ,又维护了中国革命的利益 ;那种过分强调独立自主或强调抗战后期与苏联关系的冷淡的观点 ,都是不准确的。③抗战后期 ,中共注重打开与美国的关系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并没有放弃与苏联亲密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苏联文学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需要苏联文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文艺家的伟大任务是如何给人民提供能够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的文艺作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途径:创作和翻译。那么,应该翻译什么样的作品呢?哪个国家的文艺作品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呢?中国的杰出人士和翻译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邻邦——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嬗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比较紧张,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围绕反对"美国非法对日媾和"、"美帝国主义"及亲近苏联展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中国与世界、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国面对比较平稳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胜利纪念渐渐趋于理性,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也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进入新世纪,抗战胜利纪念的政治色彩渐趋淡化,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越来越强调历史本身及其意义与作用,希望通过铭记历史、纪念历史有益于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展示出不同的主旨内涵。  相似文献   

7.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日趋深入,一大批专著、讨文脱频而出。但是,对于曾经对中国抗日战争以极大影响的中苏关系,却着墨甚少。鉴于此,笔者试图作一点探索,望同仁不吝赐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舆论同情中国抗战,但是,给予中国抗战以实际帮助的,在相当一个时期,只有苏联。只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无暇东顾,援助才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下面就苏联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党籍,这个消息传到苏联后,1930年年初,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讨论中国的机会主义和中国大革命的历史。会议以后,共产国际经中共中央转给陈独秀电报,敦促他去莫斯科,重新讨论他的党籍问题。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即在开除陈独秀的党籍问题上,斯大林与中共中央向忠发、李立三等人存在分歧。斯大林的重点打击目标是托洛茨基,加上其他原因,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其间,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以间接或直接方式参预并影响了这场战争。本文拟就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确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必经给予充分肯定的。首先,苏联政府的反法西斯立场和它远东地区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对侵华日军形成巨大压力。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苏联的新闻舆论率先以鲜…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方战场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不仅涉及中国军民的奋勇抗战,更涉及与朝鲜共产主义者、苏联远东军的并肩作战.中朝苏三国军民合力抗日,并肩作战,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合,不仅提升了中朝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更充分体现了中朝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中所建立的友好关系,有效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协助了朝鲜的独立解放,牵制了日军向苏联进犯的侵略行动,对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期,苏联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决定秘密军事援华,援助中国兴办各类航校,为中国空军培训人才,坐落于中国中苏西北国际通道与苏联交界处的伊宁航校就是其中的典型。该校从训练物资、教官、行政管理,到教学计划和内容完全依赖苏联援助。然而,由于伊宁航校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全方位对苏联援助的依赖,航校兴办困难重重。伊宁航校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不过,苏联教官在航校兴办过程中,对教学训练尽心尽职,苏联驻华空军顾问也从空军训练的专业角度提出了许多改善航校教学管理的建议。最终,伊宁航校在中苏(航委会和苏联教官)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空军培训了一部分人才,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雪梅 《天府新论》2004,14(5):122-124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涉"的中立立场,这是由于苏联当时国内外条件所限,也是为了达到避战自保的目的.德日防共协定的订立使苏有两线作战之忧,继续保持中立已不可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抗战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对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苏联也开始走上援华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8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来到山西省考察,瞻仰抗战旧址,缅怀英雄业绩.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宋美龄在争取苏联援华抗日的交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参与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的斡旋协调,促进了抗战初期两党合作抗敌局面的形成;她还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抗战的实际工作,致力于争取国际援助的对外宣传活动。联苏、和共、抗日,宋美龄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具有特殊影响的人物,在中国由内战转向抗战的关键一年,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线各国是互相支持的。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特别是苏联和美国的支持。同样中国抗战也支持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和美国。 一、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地位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膨涨起来:德国妄图独霸欧洲;意大利妄想夺取非洲;日本则图谋霸占亚洲。其各自的目的一旦实现,第二步是:德、意两国出北非、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相呼应;日本则南进太平洋,出印度洋策应德、意。继而三国夹击澳洲,会师澳大利亚,形成逼临美洲之势,最后与美国决战,从而实现他们瓜分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 ,中国在偿还苏联援华财物的问题上是积极的 ,至于在偿还中出现的不尽如意的情况 ,完全是由于战争等客观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的作用意义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同戏剧一样,是桂林抗战文艺运动中最活跃的一环。觉醒了的桂林进步画家们,在严酷的抗战斗争实践中,他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绘画,在今日”,“它的作用已成了增加抗战的政治意识的有力武器”,“中国能够战胜日本,不仅是靠武力,也还需要政治的宣传;所以绘画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是和飞机大炮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一样重要的!”(李桦、廖冰兄、赖少其、新波、阳太阳等二十四人:《中国绘画工作同人致苏联同志书》,载桂林《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联1940年同苏联远东军建立国际间相互支援与合作关系,1941年始主力部队移到中苏边境地区,在苏联境内建野战营和教导旅进行政治、军事训练和整风学习,1945年随苏军解放东北。这段特别时期国外国际关系和历史学者特别是抗战后期东北国民党“接收”大员们声称:真正东北抗联早垮了,跑到苏联去的人是因为在东北吃不了苦,吃面包、喝牛奶享清福去了;提出东北抗联被苏联人收编、穿苏联军装、出入苏联边境当间谍,连国籍都值得审查等论点。这是对与东北抗联血肉相连的中国东北父老兄弟的亵渎和对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曲解。1941-1945年东北抗联究竟为什么到苏联去?他们在苏联做些什么?这段历史似乎迷雾重重。“文革”中不少东北抗联老战士被打成“苏修特务”,蒙受不白之冤。鉴于此,作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有责任尝试解析清楚。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与华北抗战的准备沙友林1936年春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主持中共北方局(以下简称北方局)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北方局批判了“左”倾错误在华北党内的影响,恢复、整顿了党的组织,争取了地方实力派,与之建立了统...  相似文献   

20.
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对时局的分析与对策李书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了全线的军事进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这一重大的突发事件对国际局势、中国抗战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如何,顿时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