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夏建红  崔占峰 《东岳论丛》2019,40(10):33-43
镇域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通过熵值法构建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因素对镇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共服务因素。对城乡一体化影响最大的是空间一体化因素,其次是经济一体化因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镇域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但城乡一体化对镇域城镇化短期具有负向效应,长期具有正向效应。因此提高镇域人口与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流通能力等方式是推动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镇改街道”原因的解释集中在镇级行政体制改革、化解城乡二元社会矛盾两个视角,但是,缺乏从镇级领导人微观行动的视角来解释具体的决策过程.基于广东省一个经济发达镇的个案研究,对其两镇合并、村改居、镇改街道的三个阶段做了细致分析.研究发现,“镇改街道”有利于镇级领导人的收益最大化和受损最小化,他们的理性行动推动了这一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城镇化,在诸多矛盾中,资金问题仍是主要矛盾之一。结合大庆市实际,就金融如何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之间经济融合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小城镇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重要的促进机制和实现途径.以青岛市为例,考察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坚持市场化原则,经济支撑,金融支持;政府加强政策创新和引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逐步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可行性,并对全面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逐步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实践。禾山镇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开展社区工作,坚持服务的理念与做法,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传统社区的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禾山镇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与遇到的问题,对我省进一步在农村开展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丽  成莎 《学术探索》2014,(2):62-66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的过程,且随着城乡一体化实施进程的深入,城乡融合的要求越高,资金的投入就越大。西部地区以县域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政府推动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由于国家级贫困县较多,财政赤字严重,财政农业支出可持续问题成为西部大多数地区城乡一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云南是国家级贫困县最多的省份,本文以云南为例,利用超越对数生产模型对城乡经济一体化与财政农业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西部地区解决城乡一体化财政农业支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今年7月的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户改),其要旨在于“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自重庆户改宣传资料用语)。在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重庆户改的突破口指向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无疑正逢其时且势在必行。事实上,户改的根本是厘清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福建省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下,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机制,建立平等公平、互动互促、和谐共富的新型城乡关系.要找出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探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模式和路径.通过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及公共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因素,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是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之一,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也是对城乡一体化要求最迫切的地区。中部地区六省自“十一五”时期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形成了自身特点,实践中探索了一些经验。城乡一体化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大后需要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青岛市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青岛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也预示着工农业关系、城乡关系调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信息化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入手,着眼于我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促使其持续发展 ,必须把全区市场一体化的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 ,充分利用小城镇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优化小城镇的经济结构 ,将山区脱贫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管理体制 ,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着眼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就城乡一体化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困难和机遇、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指标体系、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更是真正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生态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了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都作出了部署。从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基调、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提法以及对应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等方面的比较表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演进轨迹,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正相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城市与农村、竞争与竞合、短期诉求与长远利益等几对关系。在上下联动、各方合力的情形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王改弟 《河北学刊》2001,21(6):37-41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小城镇 ,可以逐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农村人口城市化 ,进而达到城乡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再到城乡一体是必然趋势.用统筹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在发展实践中,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20.
规划建设庆南新城和庆北新城,是推动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大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大庆特色、建设宜居城市的客观需要。推进“两城”开发建设,一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二要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三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高效推进;四要强化政策保证,加大支持力度;五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