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网络中存在着部分用户不贡献任何内容,或仅贡献少量内容而享受其他用户贡献所形成的"公共资源池"内容的"搭便车"行为。本文基于博弈论框架构建了社交网络用户贡献行为模型,通过观察用户贡献行为的动态过程,解释了社交网络平台个体用户"搭便车"行为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由此引致的公地悲剧问题,为下一步提出用户贡献激励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地悲剧"论认为,公共资源一定会遭到滥用,从而必然是无效的.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反"公地悲剧"现象,人们往往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相悖的现象,就在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抽象掉了人类的社会性,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个体行为都具有亲社会的倾向,这种亲社会性将会导向社会的合作.其实,如果在社会性的基础上引入"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沟通"公地悲剧"和"无形的手"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使"公地悲剧"向"公共福祉"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严重短缺,大量农地被以各种开发的名义“圈占”,农民出于理性选择导致蔓延全国的耕地抛荒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基层政府财政供养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乡官”、“村官”的腐败行为,正交织形成了我国农村“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同时盛行的奇特现象.究其根源还在于低效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残缺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将农地集体所有上升为农地国家所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引导和鼓励个体农民在产权清晰后以自愿的方式,重新走向多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联合,大力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等是消除这两种“悲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移民的主要承载地。山区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但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其人居环境不断恶化。现有小城镇中的道路凌乱、河道堵塞及污染是典型的"公地悲剧"的产物,公共建设使用呈现反向"公地悲剧"现象。为促进社会转型,提升小城镇的承载力,必须对现有小城镇进行改建、扩建,破除"公地悲剧"难题。为此,需从散居农民变身城镇公共人、组建适合小城镇发展的管理机构、小城镇规划预留公共用地建设公共设施、共同承担公共义务、修建管护公共设施、提倡公共文化锻造培育公共精神几方面重建小城镇。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外部不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行为分析,发现由于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容易产生"搭便车"和"公地悲剧",进而导致此类产品的供求失衡.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征收"庇古税"和产权界定.本文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提出必须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产权的分割与整合统一谱系上,“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之间具有方向相反的单向性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对称性”特点.“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的“对称性”主要体现在两者理论的同源性以及产权效应在量化意义上的等距离性.文章从理论模型、本质属性和定量分析三个方面,系统介绍和分析了西方学者对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现象之间“对称性”的有关论证,以期阐明“反公地悲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研究路径,并为后续产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学实验的搭便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搭便车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采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搭便车问题进行了分析,体现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在现有实验基础上改进并设计了三项搭便车行为实验,分别研究了初始禀赋、收益率和信息公开等因素对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初始禀赋的增加,个体成员者更倾向于搭便车,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搭便车;集体中至少存在完全搭便车型、不完全搭便车型和乐善好施型三类人群;当公共账户的收益率显著增加时,个体成员为追求利益会减少搭便车的行为;如果公开的信息存在利益导向作用,那么个体成员更倾向于搭便车。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中国股市是“公地悲剧”的一个现实版本。由股市治理权的现实构架决定的各类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导演了中国股市的“公地悲剧”;中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属性是一个“反公地悲剧”的例证,基于“廉价控股权”的大股东的极端机会主义行为,引致了各类股东产权行为方向的分裂或对抗,降低了产权效率;必须以建立和强化中央证券监管当局的监管权威和整合上市公司各类股东的产权行为方向为重点来改造中国股市的治理权配置和上市公司的产权属性,实现股市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同类质资源悲剧”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同类质旅游资源开发的争夺日益激烈。拥有同一类型或同一性质旅游资源的不同地区,对旅游资源进行抢夺开发并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个资源市场低效率的悲剧。本文认为,制度经济学中著名的"公地悲剧"和产权治理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公地悲剧"概念,补充延伸性地提出"同类质资源悲剧"新概念。首先从"公地悲剧"与"同类质资源悲剧"的异同,推导出"同类质资源悲剧"的性质;然后用博弈论分析"同类质资源悲剧"是否存在必然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探讨如何治理。通过协调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同类质资源的抢夺是不可避免的,抢占同类质资源开发先机,是区域旅游竞争的首选措施;可以通过合并行政区、区域合作和差异化开发等措施,对同类质资源悲剧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公地悲剧"与产权调整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地悲剧"的产权模式表明了产权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相适应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有效的产权制度必然促使成本与收益向行为者集中.产权结构调整与产权束调整是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式.无论何种方式的产权制度变革都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其调整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效率、增加产权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   

11.
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制度、产权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根本性基础作用。网络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愈益显露出网络公地悲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本质与特点的剖析,阐明了网络公地悲剧发生的危险,提出了网络公地悲剧的预防及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公共资源由于其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经常面临“公地悲剧”的威胁。针对如何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治理来避免“公地悲剧”的问题,市场治理强调对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和界定清晰的产权,从而避免“搭便车”的问题。政府规制侧重对公共资源进行国有化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自主治理突破了过去理论中“市场—政府”二分的思维,强调依靠资源占用者的自发行动和制度构建来避免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开辟了公共资源治理新的路径。在未来的研究中,自主治理理论可以继续从拓展理论深度、扩宽应用范围和创新政策实践三个角度来丰富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让日趋边缘化的高校学术期刊人看到了走出困境重回学术传播中心的机遇,但要抓住这个机遇却非易事."世界一流"的 目标意味着"双一流"建设必须对标国际学术,学术评价参照系的改变将不可避免,未走出国门的高校学术期刊很难为此作出直接贡献.高校期刊同仁们提出的仅限于一社一刊的窄化了的内涵式发展举措并不能改变这一现状,故有必要重新审视"双一流"建设与学术期刊的关系,重新界定高校学术期刊内涵式发展的含义,从高校学术期刊整体层面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重建体系.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体系之于确立学术话语权和评价话语权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而中国缺乏体系化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弊端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单纯以计量的方式简单对标国际学术与破除"四唯""五唯"和"SCI至上"的行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紧张.破解之道在于重建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国际化的学术期刊集群,因为这既是"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重建学术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口过速增长和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原因,江西鄱阳湖区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等区域性的环境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对鄱阳湖区发展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基于"公地悲剧"的启示,本文从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角度探讨造成鄱阳湖生态恶化的社会原因,探讨从产权界定、理清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的治理方案,继而解决鄱阳湖的生态恶化问题,最终从制度上解决鄱阳湖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公地悲剧"现象是遗产资源公共物品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奥斯特罗姆认为社区自我组织和自治的多中心制度是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文章分析了民族村寨型景区的公地悲剧现象,并从博弈论的视角入手,指出社区自治型遗产旅游地的制度设计应从"制度规制"、"精英治理"以及"外界援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同时,"双一流"建设也为高校社科学报突破瓶颈、走出困局,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办法。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社科学报应当找准自身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融合点,从提升学术质量、提高编辑素质、培育学术梯队三个方面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报和栏目,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都认为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在于“公地悲剧”,逻辑的自然结果是应进一步推进以私人产权为指向的制度改革与设计.本文认为目前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前提条件,草地资源所有者行为错位是导致产权制度作用有限并引起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制度积淀。"双一流"建设要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特色办学实现高水平建设,回归大学使命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统一、大学多重功能的统一,创新建设管理模式以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继承创新",尤其是如何克服之前重点建设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创新"双一流"建设管理模式。"三分法"之下的"双一流"建设突破点主要包括引导高校分类发展,构建"双一流"评价体系,确立高校主体地位以及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对其建设逻辑的理性审视、对其建设困境的现实思考和对其机制创新的不懈追求。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逻辑应是以彰显中国特色为基点、培养创新人才为支撑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关键点的有机结合。由于对"双一流"建设理解的不到位,导致当前的"双一流"建设陷入科研指标化、学科建设同质化和高层次人才商品化的困境中。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一体化的学科建设机制、"引""育"并重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双一流"建设的困境,实现"双一流"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