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课"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界掀起一股热浪,当热浪逐渐平复,我们再以理性的视角审视"慕课"时会发现,"慕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尤其是它弱化了教授的人格魅力对学习者的影响力。面对"慕课"的挑战,对于教授自身而言,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对于教育者而言,要将慕课与我国传统的大学模式融合,更好地发展我国未来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2012年起,慕课就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慕课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也将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慕课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深入分析了慕课发展对我国教育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慕课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慕课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会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全球各地都不例外。纵观慕课的发展历史,美国自始至终都是慕课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和最先进的经验拥有者。从美国图书馆应对和促进慕课发展的经验和方式上来看,不论是其先进的团队讨论、社交交流慕课模式还是其免费而全面的慕课服务提供,都是我国图书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上迫切需要学习的。笔者将在下文就美国图书馆发展中对慕课的应用和建设以及如何把握慕课带来的机遇等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美国图书馆应对慕课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做探究。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29-235
慕课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及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助推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然而,慕课建设的实践也凸显一些伦理局限,比如:教学模式多样化下目的与手段的错位;虚拟化交往日增引致教育实践性人格塑造功能式微;传授知识与育人本质弱化的矛盾;获取海量优质资源与面临西方价值观渗透的风险;学习自主化提高的同时慕课缺乏有效的课堂监督。慕课教学既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及课程建设实践来实现价值优化,同时慕课价值的扬弃又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36-242
网络技术变革引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革命为教育平权事业发展提供契机。但慕课教学模式亦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新旧两种教育模式之间的文化冲突,工具理性规制下的教师行为,压力与惰性挟制下的学生异化,慕课教学绩效监督虚位等。高校慕课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于:以核心价值观统领慕课教育文化,重构教师的慕课教学观念与行为,基于慕课平台整合O2O教学资源,完善慕课教学模式测评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6.
慕课,从2008年提出到2012年开始席卷全球,因其拥有免费的名校名师全球性优质资源、多元化的评价和及时反馈机制以及较好的学习体验,近年来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方式改革和创新的焦点,并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更掀起了国内高校的"慕课热潮"。当热潮有所减退,慕课产生的问题势必会摆在众多教师与学习者面前,例如慕课内容碎片化、大规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的额外负担、学习者的学习倦怠等。对于慕课这个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新生事物,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并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慕课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有益的学习形式的探索,不能因为现阶段存在各种问题就悲观地全盘拒绝,而是应该找出应对之策,以对高等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慕课划破教育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痼疾,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得到广泛普及,是时下最出名的学习模式。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紧随时代步伐,本文探讨慕课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提出应顺应时代潮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慕课,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慕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仅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还影响到了基础教育领域。这种授课模式以兴趣为导向,在网上完成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教师与其他学习者的在线交流。本文从慕课的界定、来源、特点及其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慕课作为数字信息时代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开放性、规模性的特征对传统教育目的的版权限制与例外制度带来挑战。从受教育权是公民一项基本的权利、促进慕课的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等角度看,构建慕课使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限制与例外制度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从国际法角度看,制度构建也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国家目前正在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条例应当适应"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包括慕课在内各种新形态、新业态,进行版权制度设计的创新,从而实现慕课发展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传承互相促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慕课浪潮已席卷全球,在慕课浪潮下有不少高校的思政课也采用了慕课模式。本文结合在苏州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对基于慕课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SWOT分析以希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使人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慕课"具有规模庞大、开放共享、个性多元等特征,但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存在着悖论.如何正确运用"慕课"教学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值得所有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学习开放课程,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相比较于慕课优势,本文从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当前教学模式、更新传统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考核体系等四个方面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5,(4):124-128
慕课作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历时近30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逐步趋向网络化考试模式,与慕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慕课与网络考试的有机结合,对大学英语教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静 《理论界》2005,(9):136-136
本文从高等教育供求方面进行分析,为目前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我国高教资源的供给,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慕课、微课教学实际中存在着"效应的天花板"难题、而翻转课堂1.0的实践中也存在"认知的天花板"的现象,这两种效应共同产生了认知的"缝隙",阻碍了"知识"向"智慧"的跨越。翻转课堂2.0的提出为这种"缝隙"的跨越打开了新思路。基于翻转课堂2.0的框架,积极引入直播模块作为沟通线上线下各学习要素的通道,可以用专业教师群体代替翻转课堂1.0的教师个体,打破网络学习资源相对静止的现状,通过翻转课堂2.0"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智慧生成路径积极促成学习者知识的"两次飞跃",完成智慧学习中"缝隙"的跨越,到达智慧教育发展区、促进学习者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由高文兵、郝书辰等撰著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以下简称<研究>),立足于现实问题,直面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现状,依据翔实的数据资料,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从历史的视角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一部探求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的的创新力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由于缺乏"成人"意识、质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致使自身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需从转移学历教育招生重心、建设培训师队伍、加快学分互认、建立常规性评估及认证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高校的稳定至关重要。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一种新的工作载体,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应抓住这一契机,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双一流"战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开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极其紧迫必要。通过厘清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的概念及特征,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的重大问题,重点从原则明确、主体择取、指标体系构建、平台载体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理论架构,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贡献度等三个维度为核心的监测评价体系。要解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具体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必须理顺多元主体的功能与定位,明确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在树立"八观"上下功夫、推进三个方面的创新、把握四个关键点、健全五种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一制度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变化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