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常态下福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通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并从树立实业强省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期不断提高福建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经济的复杂性充分显现,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客观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不同地域之间的产业关系。从国内情况来看,近期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从全球视野来看,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重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工业领域中长期发展动力。另外,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区域重大战略和企业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回应当前国内经济关切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战略采用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主体适应客体到客体适应主体、从机遇主义到独步"无人区"、从局部延伸到交叉颠覆、从对称性跨越到非对称性跨越等新方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是全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路标。  相似文献   

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所提出的创新举措,一方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面临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必须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7,(7)
王厚双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必由之路。自贸区的建设为辽宁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支点"。辽宁省应当以自贸区建设为战略"支点",以快速弥补制约辽宁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短板"、快速弥补辽宁外向型经济发展偏低的"短板"为龙头,全方位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宋彦麟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中高端供给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辽宁商务领域面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国内供给体系和质量不能完全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提高外贸水平、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发力,为加快辽宁商务事业发展、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和"灵活性"特点的理论分析,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年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际,探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分析科技创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结合四川产业发展与科技资源基础实际,对四川基于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育主体、强技术、搭平台、促转化、创模式、合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安全和民生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需充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梳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明晰监管责任主体、强化监管技术支撑和完善监管法规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探寻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路径,推进我国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其中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必须通过改革进行调整,为此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必须顺应这个趋势。通过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指出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积极有效应用长尾理论对小微企业的意义,提出了小微企业应用长尾理论来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微观上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禀赋,中观上实现与区域产业耦合,宏观上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代表之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五化同步"、打造"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四个河南"、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整合河南临空资源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结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发展融入国际前沿的临空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临空经济也大有可为,郑州临空经济发展推动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为我们展示出未来区域发展新"四化"趋势。依托于国际航空运输体系的临空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区域发展重点一直在沿海或沿江地区的发展模式,开辟出区域发展热点重返内陆地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保态势、调结构、抓转型、防风险、促稳定,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外贸形势持续下滑的态势依然没有缓解。下半年要抓住宏观政策持续宽松、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稳增长累积效应显现的有利条件,加大全面创新力度、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增加投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新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改善民生福祉,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  相似文献   

15.
赵燕 《家庭科技》2021,(4):41-4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及其对老年教育多元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方法推动结构调整,及时纠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进一步扩大供给有效性,结合需求变化提升供给结构的灵活性、适用性,全面提高生产率,满足百姓需求,为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10):15-21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交替的时期,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将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动能,对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过渡和迭代前进,至关重要。文化产业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业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在重塑空间格局,优化经济地理布局,传承城市脉络,延续文化基因等方面的价值,使其成为新动力的重要组成。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却十分突出,文化产业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同城乡差距和区域鸿沟同时存在而体现出的"供需错配"问题,制约着文化产业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制约要素供给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供给政策针对性不足导致产业均衡性和协同性不足。因此,文化产业本身也亟待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其中,"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是核心命题。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为出发点,以产业转型、要素创新、制度改革为基本思路,并通过创造有效内容供给和渠道供给,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演化,构建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支柱,构建三位一体的行动逻辑,塑造创新驱动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性难题、引领中国巨轮在现代化事业下半程"行稳致远"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政策措施和发展进程可以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得到说明和支撑。从现实与理论的双重逻辑来看,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在于: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目标;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做文章,而且必须以此为契机协调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的关系。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必须在两端着力,确立短期和长期两大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八对核心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的重大举措,是一次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中国化"创新。面对国内要素禀赋结构转换、技术后发优势减弱、市场机制扭曲以及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等不利影响,应通过"供给+需求"双侧调控有效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9.
需求侧改革是从提高有效需求出发,用改革需求形成机制、调控机制、供需结构匹配以及放松需求限制等办法,推进扩大内需战略,纠正需求结构扭曲,提高需求与供给的适配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运行效率.需求侧改革有利于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市场功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改善国内大循环中严重扭曲的结构问题,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需求侧改革必然会触动各方面的刚性利益,因此,需求侧改革的难度不亚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优先次序和权重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从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改变政府职能、纠正某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取向改革过度的做法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是针对中国人口特别多的基本国情、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改革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