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必然,是党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长期保持大一统的文化必然,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必然。准确把握维护中央权威的必然性,还要正确认识维护中央权威与坚持深化改革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深化改革需要中央权威作保障,中央权威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得到维护和增强。维护中央权威要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依靠纪律管党、制度治党,坚持深化改革、共享发展,从思想、制度和发展三个层面为维护中央权威不断注入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增强全党维护中央权威的自觉性,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本成 《学术论坛》2001,29(6):38-41
中央要有权威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央要有权威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阐明了中央要有权威的重要性;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任务的新要求,必须维护中央的权威;文章对怎样维护中央的权威,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从而充分显示维护中央权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国亮 《中州学刊》2007,3(2):20-22
政府权威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政府权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权威建设的理论思路是:强化法理权威,促进政治民主建设;维护中央权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公民自觉服从和认同政府权威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维护中央权威曹普维护中央权威,加强中央权威,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党工作大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中央权威观王先俊从宏观理论体系看,邓小平的中央权威观是他社会发展理论的一部分。它侧重研究的是处于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组织和指挥“中心”位置的领导集团和领导机关的权威问题。其结论是:中央必须有权威,广大地方和个人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一中央要有权...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从打破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体制入手,沿着放权搞活,充分发挥地方、集体、个人积极性的总体思路推进。然而在不断扩大地方、部门独立自主性的同时,又反复强调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维护中央的权威。如何正确认识放权搞活与维护中央权威的关系,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  相似文献   

8.
论维护中央权威李国强,汪玉奇,尹世洪维护中央权威,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这个问题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当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论执政党的执政权威--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维护和执政效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执政权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主要是通过树立法理权威、维护道德权威和捍卫职位权威的方式实现执政权威.该党一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执政地位和实现经济腾飞的很高执政效能、树立、维护和捍卫执政权威的举措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成效。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权威理论,而且不断完善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每一代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的确立与维护,都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转折与变革。党的百年历程表明,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权威思想、扎紧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笼子、必须以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作为关键。总结上述经验启示,对新时代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以及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权威》是恩格斯阐述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思想的重要著作,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既要深入研读恩格斯《论权威》文本,揭示“权威”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价值性的“三性统一”,论证“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是人类社会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源于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统一、以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价值旨归,又要从中国的历史过往和现实国情入手,论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是“三性统一”的直接体现,确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之于当代中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实践中,立足权威“三性统一”,遵循“统一价值认同——共同利益契合——民主政治保障——有效权威塑造”的层次互构原则维护党的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 :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反对精神污染、加强思想教育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维护中央的权威 ;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和维护政治稳定等八个方面 ,系统介绍了邓小平关于讲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视角看,权力并不自然而然具有权威。分析权力与权威的描述关系和规范关系,可以确认权威乃是被认同的权力。因此,权力与权威并不是包含的关系。具有权威的权力必须捍卫集群成员的自由,即便其内含强制性,宗旨也必须是为了维护成员的自由。权威与权威主义的旨趣迥异,不能混淆,即使是新权威主义的论说,也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具有权威的权力,有着限制易变性、维持稳定性的双重特点。以现代立宪民主政治的严格限权而塑造的权威,方是足以维持稳定的权威,也才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权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权威资源是由党的思想权威、组织制度权威、领导体制权威、领导者个人威信及党的历史继承性权威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各要素既在生成党的领导权威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在相互联系中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特征。必须坚持用全面的、开放的、动态的观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维护与开发,从而实现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一、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深化对加强政府权威的认识依靠权威的作用来领导革命和建设,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明确指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他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二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要有权威》一文中也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他们的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加强政府权威,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孙会修 《中州学刊》2015,(3):134-139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为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确保中央对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了党群组织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助于维护中央权威,使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上下级组织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发展党群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又便于整顿各级党群组织,防止组织涣散。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组织内部纠纷,维护组织团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有的特派员包揽工作、中共中央对特派员过分倚重、特派员派遣人数过于均衡、特派员有时对自身定位不清等弊端。  相似文献   

17.
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和维护中央权威这一重大现实问题.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两次中央全会,两个重大命题,都突出强调了政党集体的权威和政党集体领导能力的提高,这是对马恩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现实的要求使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上与时俱进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论述权威问题时提出:“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古往今来,权威对领导者、领导集团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实施统御的必备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社会需要权威,才能实现稳定、统一,领导需要权威,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指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领导权威、如何建立领导权威、建立和维护领导权威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这些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海兰 《人文杂志》2003,(4):136-141
唐代宗大历年间的新春秋学 ,在传统经学走入困境的学术前提与“安史之乱”的政治背景下诞生 ,在学术上树立了经世观念 ;政治上表达了尊王室、正陵僭 ,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 ,伸张中央权威 ,维护大一统政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中央权威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威原则简单说就是服从的原则,是令行禁止的原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原则。中央权威在经济管理中表现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本文拟就邓小平中央权威思想的一个侧面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中央权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古典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古典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经济运行完全靠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市场是社会资源的唯一配置者。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不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依靠政府的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