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和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讲话还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资源"论和"三大特点"论。整个讲话蕴含着"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的思想精义,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定位为"两个不可替代",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要求",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社会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着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亟须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记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源泉,重点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机制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机制、优化社科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去年8月在北戴河和今年4月在人民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是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纲领,两次讲话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机制:一是要完善社科事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机制,二是要建立社科事业发展的市场交换机制,三是要建立促进社科事业发展的学者激励机制。社科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注改革实践,研究重大问题;弘扬优秀传统,借鉴外来文明;严谨治学,端正学风;坚持正确方向,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5.
"界限分析"是哲学十分重要的一种工作方式,它使哲学摆脱传统哲学观不切实际的自我期待,使哲学在当代知识背景和社会生活语境中重获生机与活力."界限分析"的工作方式可以在"语言"、"知识"、"存在"和"价值"四个基本层面上进行.它集中体现了哲学最为根本的精神气质,即批判性,因而将为哲学的当代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自我辩护.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发展的逻辑和历史来看,马克思现代实践哲学对近代西方认识论缺陷的克服和对其困境的摆脱是通过对主体性哲学思维范式的超越和突破而实现的.主体性哲学主要指一种根源于自我和外部世界对立明确化的意识到思维作用的哲学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8.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此,总书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和"灵  相似文献   

9.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包括理论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它们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各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际状态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变量,要形成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从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必须大力推进和不断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沈壮海  张发林 《中国社会科学》2012,(8):89-106,204,205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课题组在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在创新中实现繁荣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期盼与核心主题。受访者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的理解中,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强烈,将学术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的思维取向突出;对相关主体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意愿高度肯认,对其创新能力与成效的评价相对不高;对优化学术发展环境充满强烈期待,对研究者学术素质因素关注相对不足;肯定和认可推进创新的有关举措与建议,"改进评价机制"等被视为助益创新最需着力之处。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应当坚持队伍建设为先,强化学风建设,增进方法自觉,着力培育战略科学家;坚持学术环境建设为重,优化政策和舆论环境,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聚焦质量与创新的评价环境;在遵循学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科研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科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担负着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使命,起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思维、思想方法、先进理念和精神动力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社科学术期刊有了长足的进步.努力办好高质量有影响的社科学术期刊,是促进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哲学社科学术界的共识.作为学术成果主要承载平台之一的社科学术期刊,要适应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形势,就应以积极的姿态,以弘扬学术精神、促进文化发展为己任,努力实现社科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创新,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晓波、胡波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新时代学术评价要有"三新意识"。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学术评价标准对整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直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亟须在学术评价体系和标准上正本清源,破除积弊,守正创新,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努力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实现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联合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问题。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 ,以反映此次论坛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光 《学术界》2012,(1):231-233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也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江泽民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连续发表三次重要讲话,从去年北戴河的"八七讲话",到今年视察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二八讲话",再到前不久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七一六讲话",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七一六讲话"从时代特点、战略高度,再次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提出了"两个不可替代"的精辟论断,强调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江泽民总书记的三次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任务和方向,是新世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伟大指针.  相似文献   

16.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创新活动之中,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围绕提高理论创新能力这个目标,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进而支撑和促进理论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杨文博 《理论界》2012,(12):131-13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提出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不同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其研究领域集中在"形而上"学,而这些"形而上"学的集合便形成"文化"的宏观概念,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核心和突破口在于文化创新与增强文化软实力。本文试图从内涵、意义、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提供一套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横渠有四句话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正是哲学应当张大这四句话的时候(除了第一句或许要作点微小的修改).时代在呼唤一个哲学家来临.时代在敦促哲学解说它面临的困境之因,照亮人类前进方向.不是哲学要走出困境,而是时代要求哲学帮助它走出困境.当然哲学也有困难.人们要求哲学在社会科学的眼界上开出致太平的方案来,於是只有哲学工作者而没有了哲学家.横渠先生的四句话是一个整体.不有大道,何来太平?哲学工作者必须摆脱社会科学思路,进入哲学思路,才有可能成为哲学家,从而有可能为万世开出太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迎来又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江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就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次发表讲话 ,这是前所未有的 ,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在这三次讲话里 ,江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可以说 ,创新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命根子 ,离开理论创新而要求学术繁荣只能是空中楼阁。学术期刊在发表理论创新成果、营造理论创新氛围、培育理论创新人才、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深深感到 ,江总书记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哲学社…  相似文献   

20.
繁荣哲学社会科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社科研究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困境中奋力攀登,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促进科教兴宁,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提供积极有效的理论支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推动宁夏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宁夏社科研究队伍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对比,提出繁荣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及增强理论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