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欢  王海霞 《理论界》2012,(6):206-207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核心,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以往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从培训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新党员承诺制、开展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开展学生党员"动"起来系列活动、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关系到其全面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和谐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研究中的有关理论问题,从责任感的德育学界定及社会实质,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及心理实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结构与分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个人责任感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将相关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引导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不断增强其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责任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 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从现状看,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明显增 强但尚需引导, 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相对弱化急需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 的责任感着重应从提高责任自觉,创设比较自由的社会环境,升华道德境界,提供制度保证 等四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本文从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入手.对高校如何培育和重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分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显著相关,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因定期参加活动而更高,也不随参加志愿活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被试者如果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性质、内容,则其社会责任感显著提高。因此,在组织大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目的,以此来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受经济市场化、信息迅捷化及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及以往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僵化、单一,加之一系列庸俗社会学、功利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侵蚀,当前某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出了淡漠化"的倾向;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们视野的开阔、信息的通畅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思想教育的持续推进及理性自觉的提升,很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出现了"自觉化"的倾向。面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化与自觉化并存"的复杂态势,应采取措施,使其"淡漠化"倾向得到消弱,"自觉化"倾向则得到壮大。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部分大学生重视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追求经济高收入,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美满,由此看大学生偏重自我个体价值,而社会责任感相对缺乏.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自律教育.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精华,借鉴西方精神文明的成果.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党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社会体制转型深度化、信息技术变革加速化等诸多外部挑战。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彰显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在路径选择上,应牢固确立高校学生党建主体理念,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奠定思想基础;多维构筑高校学生党建有效阵地,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协同效应,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建构提供动力;创新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制度体系,为大学生党员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出现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情况,认为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在确立90后大学生责任主体地位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教育自我的能力;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自我价值、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体系,为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何以必要”、“何以可能”等前提性问题是当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历史合力论要求人们理性认识人类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以历史合力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爱社会、服务社会中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由。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参予者和建设者,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高校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大学生自我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找出目前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将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结构与分类由我们对责任感的界定可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动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即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结构与分类前,需要先研究一下责任感的结构与分类。1.责任感的结构与分类。由于责任总是涉及“谁对谁负责”的问题,所以责任中总有一个承担责任的主体、一个主体应对之负责的客体(间接客体)和一个所要完成的任…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足的限制,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对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任务和重要使命。聚焦"90后"大学生党员群体看齐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形成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多角度分析看齐意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价值,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将看齐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政治教育和党员发展教育全过程,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看齐意识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给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借助"两微一端一会议"应用媒介体系,搭建了由知识层、数据层、功能层、应用层四位一体的党员教育平台,构建了"互联网+动态学习"的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智慧党建"视域中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政治素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理论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从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媒介三方面提出了认知机制、社会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学科建设机制等可行性的实现机制,培养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是我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动力。社会、高校、大学生党员对其作用发挥的应然性,决定着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方向、结构和大小。构建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动力机制,可从进一步满足大学生党员的正当利益诉求、保障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唤醒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三个方面,以提高动力强度、完善动力结构、把握动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