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元"知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进展,但这一理论及其应用是尚未受到充分研究的管理领域。依据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活性知识的基本分野与关联,构建起一个"三元"知识的运作管理模式:以操作与实践为支柱、以战略与制度为后盾、以价值观与理想为动力。这一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且,"三元"知识运作管理模式蕴涵的批判性学习较之于其他学习方式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类学习的本质与机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视野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索,将人类学习的本质抽象概括为"互动一建构一评价式"模型.这一模型也可以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模型,同时也是研究机器学习借鉴人类学习的一个范式,从而对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进行相关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3.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的教育教学模型。从理论基点来看,"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其操作程序为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五个环节。其应用策略包含"学"与"教"的策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权力、制度变迁与经济兴衰"是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经典命题.本文以苏南30年区域制度变迁为经验基础,创建"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以"政府理性人"为基本前提设定,形成三个层次有机联系与互动的理论体系,以对中国转型时期"权力、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作出新解释.  相似文献   

5.
李长春同志近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对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的明确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的重要意义,以宽阔的理论视野和创造性的学术建构,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打造、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追求、西方理论的影响、全球化浪潮、艺术审美实践的现实发展是决定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进程的四大动因或四大向力,中国当代美学正是在这四大向力的牵制和撕扯中走过了它近30年的历程,并形成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多元并立的格局."多元并立"既可能是美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标志,也可能是美学研究陷入僵局和困境的征象,这取决于多元之间是否能构成对话交流的关系.目前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理论构建与艺术审美实践发展的偏离和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客观上看是以"外求式"为主导的理论创新模式的形成,主观上看是"拿来主义"、"普世主义"、"功利主义"等学术思想所导致的非正常的学术心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理论创构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促使美学理论研究从以"外求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转向以"自主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的不同点,建议国内自主学习研究既要科学地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更要结合我国特殊的外语学习环境,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主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 自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日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红旗杂志社、学习与研究杂志社、北京社科界、上海社科界、辽宁社科界和中央党校等相继举行了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和座谈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月刊》、《社会科学报》、《理论信息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章及讨论情况的报道.现仅就笔者所看到的材料,作以下简要综述.一、这一科学论断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是粉碎"四人帮"以来继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的第二次重大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思想借鉴、理论传承、实践探索、理论意蕴、继往开来五个方面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过程,不仅有利于把握该思想的深刻内涵,而且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近年来的一股新生力量,它给译界带来不少的活力,而且它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研究视角.而中国译界中被长期视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也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信",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应该怎样去认识呢?  相似文献   

11.
李洁 《学术探索》2012,(6):170-173
从教育学视角提出"以青年为本:聚焦青年群体——回归青年生活:绽现生存境遇——给予青年关怀:挖掘学习诉求——满足青年诉求:提供学习支持——促进青年发展:以青年为本的教育研究"的青年研究路径,以期弥补传统青年研究中教育学学科力量不足的缺憾,并可为青年学学科、方法和理论的内在标准的建构提供一种适切的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就"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文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实验过程及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及对听力、口语、综合测试成绩的对比得出了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文章最后提到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周振国撰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中国化>一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丛书之一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章、36万字.该书以唯物史观中国化为主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勾勒出当代视野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从而回应当代思潮对唯物史观的挑战,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理论特色,是一部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术力作,也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化唯物史观的探索性力作.  相似文献   

14.
"空间化"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重建的重要理论路径之一.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模式很大程度上湮没了空间维度,因而如何突破这一模式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的首要任务.卢森堡、列宁等人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这一理论已经蕴含了从空间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倾向.列斐伏尔、哈维等学者从元理论和资本主义批判两个层面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理论潜能,给我们以诸多启示.马克思虽然并未对空间问题进行主题化的研究,但他的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转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崛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一个转折,就是要从课程转向学习,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新教育观,因此当下教育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学习是如何可能的".由此,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的有关学习的三个基本观念,即"结构性"、"情境性"、"社会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对学习的影响及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建构主义引发的一项理论变革是学习科学的崛起,学习科学倡导"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在于理解知识的结构,这些都启发我们反思当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聂玮 《南方论刊》2013,(3):104-105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制作自荐书中的应用为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增长优先"(经济增长优先,延缓、弱化或压抑其他领域的发展)的发展路径。围绕"增长优先"的发展路径和"同步发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同步、协调发展)的路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争辩。在这一争论中,麦克斯-尼夫的"以人为尺度的发展"理论因提供了第三种解决方案而独树一帜。本文对他的这一理论进行了述评,并揭示了该理论的局限性。文章认为,要克服"以人为尺度的发展"理论的局限,必须同时提出"以正义为尺度的发展"。"以正义为尺度的发展"不是对"以人为尺度的发展"的替代,而是对它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是完善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但因在理论引入和实践过程中存在误区,未能有效发挥理论效果.通过对理论借鉴方法和政府治理现状的反思,以"学习并超越"为宗旨,梳理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中对我国政府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并提出理论借鉴的"三层次"策略,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理论,实现善政与善治.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日子,也是深入学习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最有意义的时候.在<共产党宣言>7篇"序言"中有两篇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了论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正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上的实现.<共产党宣言>有两个幽灵,一个在欧洲游荡.一个游荡在东方后进的民族和国家中.由于我国学界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不够,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30年中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发生了两次碰撞.这表现为两次理论的讨论.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实践与我国哲学教科书"二分板块结构"理解上的困惑;另一次是近期特色社会主义是走跨越发展的道路,还是走和平长入道路的讨论.这两次理论碰撞,应当说是引起对唯物史观"当代解读"的重要原因.解读需要文本研究.因此,文本研究的方法就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共产党宣言>既具有跨越发展的意义,也具有文本解读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及其纵合文本解读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纵观以往对"空间转向"概念的研究,学术界要么是以具体人物为标志,要么是以具体论题为界限来进行探寻,其中,以福柯、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人的思想作为研究所集中关注的热点,然而,却忽视了以阿尔都塞的理论为视角展开研究。以阿尔都塞理论体系中的"总问题""理论实践"和"断裂"这三个重要概念为切入点,在思维范式的层面来理解"空间转向",可以将"空间转向"界定为是不断与现有压迫力量进行着持续的断裂、不断审视、反思和改造自身并展望着未来革命可能性的一种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