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
思想如何关照现实和人的存在方式是哲学的必然使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本主义价值观注入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研究之中,发现了社会现实应有的属人性以及实际的非人性,并提出了通过人本主义哲学扬弃这种现实的共产主义道路。但抽象的哲学扬弃并不能真正解决异化劳动和社会矛盾,解答历史之谜必须进入现实和历史深处。对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对象化劳动和工业实践在推动人的生成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正是理论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逻辑互动,马克思才得以真正面向历史,在现实与应然的矛盾中逐渐找到了通往人类解放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揭示了思辨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同构关系,然而,由于他在批判唯心主义的同时也失去了辩证法思想,致使他在历史观上仍然陷入唯心主义深渊。马克思在扬弃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吸收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最终确立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出发的历史理论或历史哲学遵循着科学实证精神与人文的终极关怀互相统一的原则,始终将理性的目光注视着现实的生活世界,通过现实的社会改造来实现完整的人或总体的人这一终极性的历史目标。  相似文献   

4.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历史视域中关涉到对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关系的识别,在现实层面则导向对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不同认肯,因此是一件命运攸关的事情.本文从梳理马克思有关"消灭哲学"的言论开始,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的差别性比照,从哲学形态转变的意义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原则,是马克思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实践生存论是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基本哲学原则。它界定和衍生出了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其他三个哲学原则,即"人的历史性"、"资本及其生产方式"和"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原则凸显和表征了马克思科学哲学思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否定了哲学自身内在的规定性,以期实现由自由意识到实践力量的转化,从而充分肯定了实践力量的革命性。而"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命题,又内在地与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以这种实践力量来"消灭哲学"使"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来"实现哲学"。同时,马克思又强调必须把哲学同革命实践、无产阶级的斗争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马克思要求"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其宗旨在于强调哲学不应满足于对世界是什么的理解与说明,而应当致力于现存世界的革命化和人的解放,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超越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哲学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开拓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集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其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使马克思跳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苑囿,从抽象空洞的思辨哲学走向回归现实世界的人本哲学,使立足于实践根基的马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的精华",最终实现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作为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在马克思独立达成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怀疑与动摇之后才凸现于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另一方面,这一环节本质上绝非宗教批判,而是哲学批判。正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以宗教批判形式出现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和以"类本质"、"现实的人",即以"社会的人"为理论基点,对新哲学世界的构想才引起了马克思的思想共鸣,并成为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提出了怀疑,认为它已不再适应当前现实,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也都纷纷掀起了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热潮,因此正确地认识、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迫在眉睫。本文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现实性和其强调实践的特点,结合原著文本,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做了梳理,指出马克思正是在完成对旧哲学批判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为旨归,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认识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而构建了新哲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与"消灭"哲学的言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战斗,既要反对那种轻视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倾向,又要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的倾向作斗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坚持总体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内涵和特征的.  相似文献   

14.
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发生的思想转变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线性过程,而是在不同层面的逻辑递进。具体表现为:当青年马克思论述社会存在时,主要从唯物主义的现实原则出发,开辟了颠覆传统形而上学思辨逻辑的哲学新路径。但在阐释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时,马克思仍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框架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心要务是克服旧哲学“解释世界”的局限,马克思由此终结“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建立起一门“改变世界”的新哲学。新哲学从三个方面超越了旧哲学: 克服了其观念本体论,打通了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祛除了其唯心史观迷误,唯物主义地解答了“历史之谜”;扬弃了其先验的价值观立场,将哲学改造成为人类社会解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哲学视域看,《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展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哲学基调,决定了蒲鲁东与马克思的经济学理念的分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但是马克思所批判和仰赖的对象,而且构成了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根基,不过蒲鲁东凭借辩证的直觉提出的系列辩证法是类似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脱离历史的纯粹理性,无论思辨哲学还是批判哲学的“二律背反”,是不会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的,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历史地批判和历史地解读,在于从思想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启迪;这既使人摆脱愚蠢的聪明也摆脱聪明的愚蠢。历史的辩证法总会折射出它的类似逻各斯或道的普照之光,即便是解构了的元素也有自身存在的根据或前提或原因,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和蒲鲁东主义的现实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人的感性活动"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它既是马克思哲学探索的逻辑出发点,又是马克思视野中的元存在,处于奠基性的地位。马克思正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并且围绕"人的感性活动"理论的展开才彻底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开辟了他哲学探索比海德格尔更成功的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批判了旧哲学历史纬度的缺失;他主张从主体的维度、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去理解哲学、理解历史。哲学应当关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而人首先是一个感性的、现实的、历史性的存在,必须把主体放在一定的历史中,才能深刻揭示人类生活世界的矛盾。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揭示出了人的社会本质。从历史的纬度.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来解释人的生活。在研究人类生活时,马克思选择"劳动"作为切入点,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哲学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揭开了人类生活世界的奥秘。从生活观理解马克思哲学,既反映了哲学的主题从关注自然世界到理性世界又转向生活世界的历史逻辑,也符合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实际过程和思想本意。  相似文献   

2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致思路向,标志着马克思和一切传统哲学作了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划界.这种致思路向的批判所指就是要终结一切形而上学,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起哲学革命的实践原则和历史原则.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致思路向,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