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编者按: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化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引导,正确处置网上舆情危机,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党政干部面临的避不开、躲不过的现实课题。研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这是我们本期专题关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对网络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和研究了网络舆论的内涵、特点,依据社会管理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网络舆论社会管理的办法,有效抑制网络舆论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内容的网络化表达已经使身处其中的人们难出其中,更由于个体维权、个体表达、个体参与的直接性带动了网络表达的关注度.而网络舆论成为影响甚至有时决定事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重要场所,网络政治所体现的个体伦理倾向已成变为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从网络政治生活化、平面化及其舆论影响来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个体伦理向度,有助于引导和整合网络舆论力量,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12,(5):176-180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博客、微博成为网络中重要的舆论阵地。引导博客舆论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博客舆情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提出政府舆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顾宁 《理论界》2006,(3):123-123,189
“网络愤青”作为民间舆论的代表,正在成为网上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网络愤青”主要由有正义感、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组成。“网络愤青”的话语模式开始趋于理性和成熟。网络舆论对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网络舆论强化了网络对政治的监督作用;2.网络舆论逐步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3.网络资源正在成为政治家的政治资产。  相似文献   

7.
尹京敏 《中文信息》2013,(9):186-186
互联网以经成为现代新兴媒体的代表,在人民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起到一定作用,逐渐成为成为社会舆论重要部分。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网络推手的出现,民意已经被工具化运用,网络舆论出现背离监督轨道的倾向,不时超越法律制造舆论审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主体性地位也受到威胁,这种现象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理论中的极端平民政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后者的现代表述就是民粹主义.结合本届政府打造亲民政府新形象的努力以及网络舆论的发展,文章认为我国的网络舆论有催生网络民粹主义的风险,并且这种催生过程由于动力强劲、渠道畅通和控制缺失等原因,已经具有很高的风险强度,平民自身特征也使得民粹主义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从风险源头治理和风险过程调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防范网络民粹主义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舆论引导已成为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舆论引导中既要注意审时度势,也要有具体和针对性的应对方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资料表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将给人类带来的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是摆在我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同时,一些敌时的政治力量利用网络的隐蔽环境,制造背离政府主流政治文化的网络舆论,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媒介审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硕 《江淮论坛》2010,(5):160-163
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与非理性舆论构筑的传媒环境,使"媒介审判"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新闻专题中的大量评论,使非理性舆论湮没了少数人的异样声音,这使"媒介审判"成为现实。通过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能够有效消除谣言和非理性舆论,有效减少网络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3.
李凌凌 《中州学刊》2012,(5):203-206
最近两年来,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当下中国的信息和舆论传播环境日趋多元,以官方媒体和微博为代表的主要传播平台,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撕裂着社会的价值共识。微博从三个方面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多源挑战信息控制;舆论多元挑战"舆论一律";社会动员挑战社会管理。政府应转变理念,采用新的思路调控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透明阳光政府,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赢得民众信任;参与舆论竞争,成为新舆论环境的"领唱者",用回应民众诉求来赢得舆论支持;尤其要注意防范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所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16-118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舆论载体。与此同时,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舆论自身的特征也在发展变化,这就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网络问政的理念与方式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络舆论伴随着校园网的发展,迅速成为校园舆论的中坚力量。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论的现状,并对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为校园文化建设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影响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令人困惑的难题之一。一方面,网络舆论因其公开性、开放性、及时性而天然具有预防司法审判不公不廉的功能,对司法审判形成一种体制外的监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具有天然的非理性成分,可能成为干扰审判独立和审判公正的障碍。刑事审判与网络舆论冲突的协调,既要求法院掌握定罪过程以法律为准绳、量刑过程优先适用法律和理性对待民意的基本准则,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具体制度,正确处理刑事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监督是网络时代普通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新形式,已经成为舆论监督或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网络监督表现出明显的快捷方便、透明度高、安全性强、参与广泛等特征,能够在腐败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没有充分整合,应着力建设支撑网络监督的基础制度;网络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可靠的,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工作;网络监督中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应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和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韩伟 《社会科学论坛》2014,(12):192-2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自媒体的发力,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官员腐败正成为网络舆论的一个热点内容。涉腐网络舆论可以从一个不直接相关的具体事件,触及到不特定官员与事务,称之为涉腐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触发蝴蝶效应主要源于涉事官员的不恰当言行、廉政制度的漏洞、网民的生活经验等,这又与现代互联网的大数据、脱域等特性密切相关。在有效因应涉腐舆论蝴蝶效应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其对权力监督的正面效应,通过完善反腐倡廉的基础制度,以民主与法治方式实现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如果做好党的网络舆情工作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波及范围广;有着广泛的社会参与;极易转化为实际行动,造成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的以上特点使得党在进行网络舆情工作时面临如下挑战:价值观多元化对舆论正面引导形成冲击、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为党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深刻变革、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工作能力尚有欠缺。加强和改进党的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应对,保证权威信息的发布;引导群众理性,制造正面舆论环境;完善互联网平台的舆论惩戒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对群众进行适当教育。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传播手段的不同、传播主体心理动因的变化,使网络舆论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中舆论不同的特质。网络舆论对社会、群体、个人的影响力在日益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对其加以引导和控制,使网络舆论成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