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兰华 《兰州学刊》2014,(11):157-163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中呈现出专业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专有性程度不足,从而导致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作者认为,解决这类组织人力资源困境的关键是构建从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并进行资格认证,并以此为基础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措施,通过胜任素质模型来招募和管理从业人员,提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职业化与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国内目前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大多停留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理论演绎阶段,实证研究较少,制约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从而大大影响了胜任力模型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对此,应根据国有企业的文化背景、管理环境和组织特点等开发本土化的胜任力模型,提高国有企业管理绩效.同时,进一步研究胜任力模型在各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的应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所建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为国有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与胜任力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从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基本理论、模型构建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新妍 《南方论刊》2013,(10):89-90,73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评判标准而广泛使用。本文阐述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的内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构成,继而提出具体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胜任力理论和模型被世界各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共部门广泛应用.我国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愈增,对其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社会形势及专业本身亟需解决的问题,独立学院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势在必行.文章就胜任力及模型进行理论探讨,提出独立学院构建公共管理类专业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思路,继而就该模型系统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胜任特征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凯  肖莹 《江淮论坛》2004,(2):65-69
胜任力的研究与应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回顾了胜任力的概念与有关研究,探讨了胜任特征分析的意义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主张胜任特征的系统分析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行为特征和工作的情境条件。以此为基础文章综合分析了胜任特征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又是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战略规划、员工流失快、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以及家族式管理等问题,并分别从企业的角度(微观角度)和社会的角度(宏观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更新用人理念、塑造企业文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以及改革家族式管理等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KAQ目标导向的物流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变化,明确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该以KAQ目标为导向,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综合教育培养模式,并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KAQ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构建,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者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员,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胜任素质模型是一项能够推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本文根据国内外胜任素质的建模经验与成果,通过对社会工作者特质的分析,从理论范式上构建出我国社会工作者的宏观和微观胜任素质模型框架,可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工作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 12 5名管理人员和 95名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调查 ,得出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由经济、管理、财会管理、营销、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政治、基础知识 8个方面组成 ,以此为基础组成管理人员知识结构问卷。使用管理人员知识结构问卷和企业领导行为评价量表进行第二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1.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8个方面 ,男性与女性在管理、财会管理、人力资源 3项上差异显著。 2 .依据领导行为的不同 ,管理人员可以分为 4种类型 ,4类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在管理、财会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经济和专业知识等 6个方面差异显著 ,基础知识的 14项内容在哲学、法律、心理学、统计、电脑、网络知识等 6方面内容差异显著。 3.依据行业的不同 ,管理人员可以分为企业管理、商业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 4种类型 ,4种行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虽有其共同的一面 ,但在经济、管理、营销、人力资源、政治等方面差异显著。 4 .管理专业学生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在专业知识和财会管理两个方面差异显著 ,且均为管理人员得分高于学生。  相似文献   

11.
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任力是绩效优异者的潜在特征,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从胜任力的内涵出发,介绍了如何识别胜任力,如何建立胜任力模型,如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国内外典型的胜任力模型的介绍,在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特点的同时也对未来胜任力模型研究的趋势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人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加入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将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加入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将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问卷调研基础上,构建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模型,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效果良好;思政课教师教学胜任力是教学质量的正向预测源;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贡献最大、能效最强;教学效果还受到学生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驰 《南方论刊》2016,(4):83-8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访学的经验,总结了有关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先进做法。同时,分析了包括本校在内的不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院校实践教学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相关考核;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独立设置研讨课,完善科研训练和社团活动;强化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实践锻炼,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理论中的胜任力建模为教师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目前我国的教师胜任力研究存在着内容缺乏学科性特征,行为事件访谈前夕理论探究不足等问题.基于学科立场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前的学科教学胜任模型理论建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厘清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核心胜任特征,二是表征各项学科教学胜任特征群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内在规定性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状况 ,势必要求我们深入思考教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而改革与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教务管理的创新。本文在分析当代高校教务管理的特性以及教务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缺失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胜任力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行为测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合作技术创新的研究视角出发,首先引入虚拟研发团队的概念,分析了胜任力对虚拟研发团队成员甄选和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意义,探讨了合作技术创新虚拟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原理;其次,根据胜任力特征及其对个体的要求,构建了虚拟研发团队成员的胜任力模型和胜任力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对虚拟研发团队成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影响及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胜任力模型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最先进的模型之一,是涉及岗位描述、人才选拔、工作评价、培训、薪酬等多个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模型.研究地方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关系到地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标准、职责、培训体系、考核机制等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要在智力资本竞争时代中占据优势地位 ,就必须充分重视对智力的持有主体———“人”的管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者素质不高、激励机制不灵活、管理理论和技术不完善等瓶颈问题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采取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 ,明确权利职责 ,兼顾公平及战略战术两手抓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