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按习近平工作时间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去福建工作前、去福建后到中央之前、到中央后直至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论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研究体系、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关系上存在不足。系统性、实践性、关联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习近平反复倡导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对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准确把握,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基本属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立德树人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也概括出了其本质特质所具有的培养目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立德树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彰显了其本质属性、揭示了其基本规律。立德树人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高度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学说与当代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立意高远,意蕴丰富。从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深入探索其科学意涵,对指导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实效性不断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隐蔽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是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借鉴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生活、隐性课程、师德师风和社会活动体系等五个方面。现阶段,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通过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我长远发展是青年的根本利益,是由青年的本质决定的。青年的根本利益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尺度。基于青年的根本利益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身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警惕“利益泛化论”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隐性渠道。而良好的校风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所形成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行为和作风,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师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客观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同化力、感染力,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社会现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的都是显性教育,这在新时期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各有其特点。通过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特征、职能和运用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特有育人功能,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更要引领时代的步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具有客观现实依据,它是随着时代发展被提出来的一个新型教育课题,需要教育资源、方式方法、实践和隐性课程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即通过美化物态环境、完善精神环境、优化人文环境以及创新制度环境等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习得政治文化,提高政治能力的必要途径。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过于直白和彰显,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教育由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越来越被受教育者所接受。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它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  相似文献   

15.
隐性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补充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具有教育过程的超时空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内隐性、教育方式的自主性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目前还存在认识不足、载体不多、保障制度欠缺、教师素养不高的现状,可通过课程教育的诱导渗透、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网络文化的引导熏陶、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度满足、社会实践的扎实开展等途径,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改变的同时,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革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表现在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手段的非强制性、方法的多样性、接受的无意识性以及效果的持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角度来看,都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其最终实现还需运用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只有将显性和隐性教育合理结合,才能实现高效高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人们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时占网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青年人。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一些独有的特点,这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他们张扬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产物,通过网络语言的类型特征分析,了解和认识网络语言,与青年展开思想交流和对话沟通,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引领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6,(5):97-100
隐性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隐含性、教育途径的非封闭性和教育结果的持续性。隐性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了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各高校应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善于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资源,拓展隐性教育新途径;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得到统一;注重榜样的示范力,引导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表现为显性的"灌输"教育,由于形式过于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显。文章拟从教育者示范作用的角度,说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特点,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体系化。  相似文献   

20.
隐性文化时时刻刻、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学校的一切活动及其成员,通过学校的行为文化显现出学校的精神、学校的理念和学校的伦理道德,从而体现出其传统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