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发展理念是从中国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入手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相互结合而提出的,更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主要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新的发展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体现,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与实现,让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实现了自我更新与发展,从而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我党集中全党智慧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它体现了人与社会、社会内部、人与自然、社会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五大关系的内在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新时期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和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张娴 《南方论刊》2023,(1):39-40+47
新发展理念包括以发展观为基础的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协调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的绿色发展理念、以联系观为基础的开放发展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讲发展的辉煌史诗,中国共产党是最富有发展精神的党。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分析了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在5·31讲话中,他又强调指出“把发展作为执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形成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发展观。一、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永恒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发展这根红线始终贯穿着这一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这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辨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馨宇 《理论界》2010,(5):6-7,16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持续增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中国奇迹"。促成中国奇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指导政府决策的发展理念。而发展理念背后所蕴含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精神。马克思辩证法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必然随着实践主题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辩证精神运用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从生存智慧角度,注重整合与宽容的辩证统一;从发展角度,运用辩证发展观思考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凝练概括了一系列彰显时代精神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范畴。正是在辨证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其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理念,扬弃了现代发展理念,确立了全新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义明 《兰州学刊》2007,3(5):12-13,38
中国在探索走自己的路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文章归之为"和谐发展观",而正是这一日益凝练的"和谐发展观"还将引领要去走的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文章试从和谐与和平、和谐与发展的辨证关系以及"和谐发展观"的界定来揭示中国的"和谐发展观"呼之欲出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发展理念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独特的科学精神气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贯彻和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不仅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还需要科学精神的引领和支撑。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为引领,才能保证全面创新的正确航向,才能取得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李后卿 《南方论刊》2006,3(9):11-13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论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是当代中国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治国理政发展新理念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根本路径。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的动力理论、协调理论、生产力理论、全球化发展理论和发展目的理论的深化和拓展,它对我国发展关系的理顺、发展空间的拓展、发展效能的提升、发展方向的明确和发展道路的创新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前提条件是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基本理念是秉持“问题意识”,重要原则是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视角是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过了一个从"误读"到"重读"再到"重建"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首先是经过了一个"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恢复阶段(这项工作主要是在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进行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整个 80年代,这是一个进一步突破前苏联教科书体系教条束缚,拓展研究视野,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尝试着突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所以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可以用"思想突出"、"学术浅入"、"体系草创"、"学派萌生"来概括。到了 90年代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趋势特点是"建(见)卓(著)于微",即从具体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文本细节入手,著文立说,创建学派,从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有基本概念范畴入手来突破原有条条框框,阐释其当代的意义与价值。从总体上说,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是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体系完整的学科群体,呈现出多元化(虽然并不是十分明确与自觉的)解释态势。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是当代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发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使发展范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得到凸显和强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发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前企业推进发展的新形势下,就是要与时俱进抓好“第一要务”,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力求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推进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发展问题是由发展本身所引出的需要后续发展花大气力来治理的问题。这是一种自反性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风险时代"。为了抵御和克制这种与行动者的行动具有自我相关性的、由"文明所强加的"的风险,走出"囚徒困境",人类再也不能在发展问题上掷色子,而必须超越一般性的理论思考,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深入解剖来求得对发展的根本病症的诊治,建立能够与实际行动相契合的整治措施。对此,哲学应该为发展导航。因为通过哲学的反思不仅可以建立一种具有全面发展眼光和视野的一般意义的发展学,而且能够在理念上首先缔造一种扬弃简单增长与进步的旧发展观和片面强调人类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更高的"深发展观"。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无论在深刻性上还是在治理难度上都史无前例。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长远和审慎的思考与筹划,努力成为"深发展观"对话的参与者和发展伦理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并逐步使之上升为普遍的理念和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8.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主体性为价值原则,以保障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理念之一,是因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增强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增加就业、重视教育,提升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能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享发展理念助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新发展理念源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切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实践的总结升华,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新发展理念分别着眼于发展的动力、方式、方向、环境、目的,着重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本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分别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和现实要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哲学的创新,也是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反思、跨越与整合,对实现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