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北极问题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北极域外国家意识到北极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北极事务,逐渐争取北极治理的参与权。但因缺乏像“北极国家”这样明确的身份,北极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进程中阻碍重重。明确“近北极国家”而非北极国家身份有助于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更多机会。因此,本文在对“近北极国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地理位置、地缘关系两大方面,基于空间距离、政治关系、航线关系、资源关系、科考关系等指标,对现阶段“近北极国家”范围进行了划分,共包括分布于亚欧地区的30个国家,未来“近北极国家”范围将不断扩展,“近北极国家”间关系也将日渐紧密,亚洲国家在“近北极国家”圈内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俄睦邻合作硕果累累,双方在众多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双方的具体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实际合作水平与合作潜力不相符、贸易结构不合理、媒体交流总体水平不高等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中俄睦邻合作关系稳定、健康、持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北极问题持续升温,俄罗斯明显提升了北极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分量.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定位曾仅限于国家边疆安全和北极地区资源开发.随着北方海航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地缘空间的挤压,俄罗斯逐渐改变了在北极地区的保守主义立场,开始将该地区与国家对外政策整体规划联系起来,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强化其在北极的战略存在,加速北极开发.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一方面从属于其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已然融入了俄罗斯国家对外战略,成为支撑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关键区域.当前,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形成以建设性合作原则和安全防御原则为指导,以北极大陆架划界、资源开发利用、军事能力建设和北极航道通航为主要抓手的系统性规划.鉴于俄罗斯对外政策愈来愈强调国家的"大欧亚"属性,未来北极政策的发展也将融入俄罗斯的"大欧亚"进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有着较强的合作动力,双方在节能减排、能源安全、应对金融危机和推动联合国多边气候谈判问题上都有着一致的利益.同时,中美气候合作也存在一些分歧和障碍,弥合分歧、拓展合作应该成为两国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初欧共体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日关系在双方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历了70、80年代主要以经济合作为主的时期,90年代经济、政治及安全合作全方位展开、对话沟通制度化、建设战略伙伴时期,发展到21世纪欧日以《行动计划》为指针,展开了一系列具体的合作行动,欧日合作进入全面提升时期。未来的欧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延续当前的发展趋势,但是还要看到,双方战略分歧仍然存在、经济摩擦问题还很突出、欧日关系还受到美国力量的牵制,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欧日合作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在短时期内欧日政治与安全合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俄能源合作中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安大线”方案搁浅中俄能源合作面临了严峻挑战,两国对地区能源合作的利益诉求是决定双方合作的动机和关键因素。但在中俄能源合作中,日本扮演了第三方竞争角色,中俄日能源三角关系中将呈现出不同的合作模式,但其经济依存关系将导致三方既合作又竞争。俄大打石油王牌旨在提升其国际地位与作用,其奉行的外交策略将会导致中日之间对俄罗斯能源的竞争趋势。中俄能源合作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对双方的合作前景将产生影响。西方大国势力对俄罗斯石油资源的觊觎和争夺将加剧中俄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为此,中方应该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优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与俄罗斯的利益差异,理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中等国家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此后加拿大一直以中等国家身份自居,并将中等国家理论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指导性原则。在加拿大的北极事务中,无论是北极战略目标的确立还是北极政策的制定,中等国家特性的影子都清晰可见。中等国家视角,为我们研究加拿大的北极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加拿大的北极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与加拿大在北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论开拓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问题刘淑琪自中韩恢复经贸合作关系以来,特别是在两国建交以后,山东与韩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将在分析前几年双方经贸合作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使双方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多领域发展。一、...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的 1 0多年时间里 ,中国 -东盟关系迅速发展 ,正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 ,双方的互信也进一步提升 ,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与联合宣言等 ,使双方的合作制度化。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 -东盟合作正在继续推进 ,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促进这种新型关系形成的根本动力 ,是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欧关系经历了近年少有的困境.困境的直接原因是欧盟大国对华外交中的价值现转向,而深层原因则是中欧在经贸、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国际战略和外交领域的矛盾逐渐增多,中欧关系将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是,经贸关系中高度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国际国内问题上的广泛合作和双方制度化的合作网络构成了中欧关系顺利发展的比较坚实的基础.在近期,处理好中欧关系中的几个问题,才能推进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后期 ,英国王权与贵族关系的调整是英国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两者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形成了制度化的模式。其中 ,合作是主流形式 ,斗争则往往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双方关系的变化是当时英国社会转型大环境的反映 ,具体地讲 ,双方关系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于化民 《东岳论丛》2006,27(4):121-131
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标志着抗战期间美国政府与中共之间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观察组派驻延安期间,中共高层领导人与观察组成员频繁接触,就双方如何发展关系尤其是如何开展军事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中共方面还尽最大可能为观察组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中共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与观察组成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与真诚的友谊。这本应成为双方全面合作的开端。可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对中国形势发展的误判,美国政府对中共领导人表达的合作愿望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与积极回应,特别是赫尔利在调处国共矛盾时从偏袒国民党发展到公开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导致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13.
杨烨  顾强 《浙江社会科学》2012,(2):74-81,96,157
近年来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冲突背后,双方对同一事件与现象的认知差异日益凸显出来.中欧关系中的认知差异大致可体现为以下四种类型:欧洲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自我定位之差异;中国对欧洲的认知与欧洲自我定位之差异;中欧双方对相互关系的认知差异;中欧双方对“涉及中欧关系第三方”的认知差异.将中欧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若干认知差异按程度不等进行划分,可把中欧的认知差异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状况:逐渐趋向一致的认知差异;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尖锐对立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中欧在认知差异逐渐趋向一致的领域能成功进行合作;在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弥合认知差异的领域也能展开某种程度的合作;而双方认知差异尖锐对立且难以弥合的一些问题则有可能干扰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思思 《社会科学》2012,(10):26-34
北极对中国十分重要,但中国如何参与其中?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北极机制的构建进行重新思考。现在有关北极的三种机制都存在局限:"扇形原则"只有利于加拿大与俄罗斯;"环北极八国、五国机制"明显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排除在北极治理圈之外;"全球共管北极"又被所有"环北极国家"坚决反对,不具有现实性。因此,"近北极机制"的提出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近北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将成为治理北极的可能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8,(2):58-66
社会保障国际合作是全球各国维护海外劳工社会保障权益的有效途径。不过,国家之间开展社会保障国际合作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双方互有适量的劳工往来;其次,双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再次,双方具备相应的财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最后,双方具有相互合作的意愿与动力。于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解决海外劳工面临的社会保障双重缴费、社会保障双重缺失以及社会保障待遇支付障碍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原籍国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持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平衡以及减少人才的流失,还有助于东道国促进外籍劳工正规就业、打击非法劳工以及减少低收入国家的社会倾销,进而实现海外劳工、原籍国和东道国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北极的潜在战略价值逐渐凸显。北极八国现已将北极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促使“近北极国家”也积极制定北极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介入北极事务,积极参与北极治理。通过界定“近北极国家”的概念与范围,归纳分析“近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类型。“近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虽有紧迫型、适应型、关注型之分,但“近北极国家”北极政策一般都遵循一致的原则和目标,国家间也存在诸多有利于北极发展的共性主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北极国家”介入北极事务的航线开发利用共同路径,以期为分析北极局势、缓和北极争端提供思路,进而为中国进一步制定北极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小学和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过去的20多年来,团体关系变革,服务性学习集体,试验学校,专业发展学校等形式的流行合作模式层出不穷,同时地方学校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隔阂以及高风险考试滥用合作资源等问题影响了双方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分别于1949年和1948年在亚洲东部和西端建立,但经历了43年的漫长历程才建立外交关系.使中以关系的发展步履艰难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外部力量的干扰,而不在于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和双方各自的内部阻力.建交17年来,中以关系全面、稳步地发展,但在中以关系演进的全过程中,动力和障碍一直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单纯货物贸易和旅游的局限,逐步走向统筹安排和共同合作开发。加强和深化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中朝双方顺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作出的共赢选择,符合中朝两国的国情和利益。虽然,当前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然而中朝两国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双赢合作关系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双边经济合作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签署了经济伙伴协定及防卫装备合作相关协议。双方意在通过安全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日本首相安倍定义日澳两国为"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日澳双方国家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对中国因素和美国因素的考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日澳关系中的中国因素将越来越重要。而中国面对日澳携手制衡,应该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时,充分利用两国重要贸易伙伴的身份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对两国实施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