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我国非遗项目来说,民间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源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深深存在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最深层次,体现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或者地区人民精神生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在道德素养教育和价值文化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根本就是将其中工匠精神价值进行发扬,基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积极创新,因此,如何推动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发展是目前文化传承的重点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漆艺与拓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现从拓印艺术入手,综合拓印和漆艺的历史、起源、技法等方面考量,分析拓印与漆艺各自的艺术特点,阐述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的艺术创作,为未来漆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媒体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发掘其中的内在价值,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从自媒体时代背景入手,简述徽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探索非遗传承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推动徽州非遗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梧 《天府新论》2020,(4):封二-封三
玉米酒传统酿造技艺是羌族民众世代传承的传统酿酒技艺,其用料纯正,工艺古朴。用纯玉米和当地优质泉水酿造的玉米酒是羌族民众日常生活用品。2014年,玉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北川马槽酒厂)被公布为第四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似文献   

5.
高梧 《天府新论》2019,(4):封二-封三
太极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是清朝末年江油“同心昌药号”掌柜蔡行恭根据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书中所载五子衍宗丸制作技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完善的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同心昌药号”并入绵阳制药厂(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前身)并于1961年搬迁至绵阳开元场。该传统制作技艺经蔡行恭、杨邦义、彭富兴、刘业秀、张凤娟、廖满琴、田晓红等师徒传承至今,并由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孟榕 《天府新论》2020,(4):150-160
本文在文化批评“空间转向”烛照下,以当代成都蜀锦展示为例,从空间叙事剖析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存样态。在区位配置、路线的身体规训、前台公开展演和后台私密生产等空间叙事策略下,“蜀锦”分别被塑造乃至强化为四类文化形象:其一是作为传统文化认同下的物类——“文化符号”;其二成为地方历史建构中的物证——“文化遗产”;其三成为官方认证、商业推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共谋下的故物——“文化资本”;其四作为传统匠人在传承自觉下的物产——“劳动产品”。由此透视资源分配不均的技艺传承生态与传统符号的失落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但同时又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及文化空间八大方面。而那些与此有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即或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也不能视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谈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条更为薄弱,加强对其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选材到制作,从作品加工到成品的日常保存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指向,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包括创作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创新者)两方面分析其环境的特殊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会鱼灯有400多年历史。它形态生动逼真,制作技艺精良,既是民间工艺品,也是民俗文化,承载着世世代代新会人的记忆和新会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挖掘新会鱼灯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对传承鱼灯制作技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艺凝结着祖先千锤百炼的智慧与经验,对其有序的挖掘和利用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工程.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面临诸多问题,如生活环境的跨度、传承制度的改革、市场流动的调节、跨界设计的应用、现代生活的适应等等,如何在"永续利用"和"不走样"的发展前提下,实现传统手工艺公益性与产业功能的充分整合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这需要更多关注到民间社会的启蒙与引导.本文聚焦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实践性策略,实现高附加值转化,调动当代民间手工艺者传承创新的积极性.本文特别关注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同时强调文化自信和国民教育在技艺传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的手工技艺,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是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体现。探究其价值内涵,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情怀有更加深入的领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乡村是传统手工艺保存传承的重要聚集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及产业化发展对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乡村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需要把握其核心价值,提升乡村手工艺人才素养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应对现代市场的能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手工艺的现代转换,从而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向大产业的蝶变。  相似文献   

15.
插图艺术是文学、艺术结合的产儿,是文字与美术融合共铸而成的造型艺术.插图因文学而缘起,它一经诞生,即以其视觉形象的优势,成为造型艺术中最大众化的体裁之一.插图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书籍插图是以手工描画开始的.到了隋唐时期,采用木刻拓印,从此插图与版画成了孪生兄弟.明万历年间,微派的一批"雕派匠人"以其巧、密、精、丽的深湛技艺和"体物至精,取景至切"的鬼斧神工,把木版插图推到历史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总体上面临文化生存语境的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文化意蕴的消退、经济价值开发与文化价值传承的矛盾、现代工艺与民间传统技艺的碰撞等困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运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有利于激发和延续自身活力与传承能力,保护其知识产权,促进其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但要注意根据特点,量身定做,选择适合的品牌化运营渠道;立足保护,挖掘精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及文化价值;着眼发展,激发创意,实施文化创新驱动;融入现代社会,回归大众生活,培育消费市场;强化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政策性扶持。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是一门以传承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 ,并以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关怀人类社会进步为取向的人文学科。因而 ,其学科精神也与之相适应。历史学精神主要包括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探究社会治乱规律的理性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品评历史人物的褒贬精神、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发展成产业,而是在于保护.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注重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创造经典的作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艺能的经验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