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李健吾,是现代中国风格别致、个性鲜活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社会学批评曾几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导思维与文本形式的背景下,李健吾文学批评呈现出:敏锐的艺术触觉的直观印象式批评,用生命与情感去温热作品的“灵魂探险”式文学批评,真诚亲切、飞动灵异的批评文体三项文艺批评个性。由是,李健吾文艺批评构成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文学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
梁宗岱和李健吾都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由于崇奉自由主义文艺观和具有广博知识背景等缘故,他们的文学批评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致力于中西诗学的汇通、独立批评精神的维护以及富有个性的批评文体建构等.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个性的差异:梁宗岱倾心于象征主义诗学,而李健吾则深受印象主义的影响;梁宗岱的文学批评热衷于诗学原则的探求,李健吾则在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批评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了他的形上追求;梁宗岱的批评文体兼有知性和感性的色彩,而李健吾的批评文体更多带有感悟、诗性的特征.他们共同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开创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灵魂探险"中的印象之华——李健吾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奇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36-40
作为一个风格独异的批评家,李健吾对西方印象批评加以修正、衍生、改造,创化出既具有民族文论底蕴,又含纳了现代意识的中国式印象批评话语,呈现出"灵魂探险"的特质,并着意追求美文性,从而享誉现代文坛. 相似文献
4.
论李健吾话剧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献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2):56-61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些描写人性,有意与现实政治疏离的剧作,在注重功利性的20世纪话剧史上显得那么不合群,因而一直被冷落一旁,只有到新时期才有一些零星的文章(最近还有一些较有深度的文章)开始论述到他,但这种研究现状民李健吾剧作的艺术价值,他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相比远远不够,本文不想从宏观上去评述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只是探讨是什么原因促使李健吾创作出那样的剧作。 相似文献
5.
张超显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重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而非远离文本,对当时主流的社会学批评是一种大胆的挑战.他的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对多元审美的倡导起到积极的影响.他始终坚持审美批评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自觉的开始,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姜洪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6):116-119
人性是李健吾戏剧美学的灵魂,李健吾以独特审美视角为现代文学提供了崭新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想象,在功利文艺观主流之外坚持了戏剧艺术自足性,与功利性文艺构成互补格局,这是他对现代戏剧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的文学批评思想是他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特别重视文学对社会干预作用和对人性情的陶冶作用;他的文学批评因其丰富的包容性和深远的影响而表现出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董希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82-88
文章阐述了李健吾文学批评观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并全面评述了李健吾对文学批评的认识:文学批评的本质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其标准是公正、自由与真诚。文学批评主要采用印象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其社会功能在于增进交流与扶植新人。文章还指出了该批评观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9.
於可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24-30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接受活动,是文学创造的“最后完成”形式,它以一种新的“生产行为”,使文学创造的意义增殖和价值增殖。同时文学批评又是对文学创造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思,并帮助作家“反馈”需求信息,对文学的“再生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健吾与他的随笔体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90-94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可数的富于才情的批评家之一,他将文学批评当作心灵表述的活动,如同创作一样,用自己灵性的体悟去分析和理解作品,再用富有感染力的隐喻性语言将对作家风格的独道印象描述出来,同时他又坚持对批评本体的思考。他对批评客体施以人性的关怀,以达到与作家之间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1.
任湘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1):88-93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衡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
在文学批评之中,李健吾常常以心灵化或情感化的方式把握批评对象,并不注重追寻所谓的客观化原义。不仅如此,他对词语的选择与使用也使其带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李健吾批评语言的直觉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则体现了其表述风格的心灵化。 相似文献
13.
田慧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42-44
李健吾非常强调鉴赏性、主观感受和个体特殊性,他的无标准的文学批评标准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李健吾的批评的创新性还体现在他的评论本身也在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和梁实秋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的文艺思想,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异的风采。在“人性”的标尺下,对作家的创作,李强调直觉感受,梁重视理性制约。对文学批评,李突出印象鉴赏,梁强调价值判断。梁保守的古典主义立场,使他时露偏激和片面;李的博学和开放,使他更多宽容和同情。两人都追求思想的独立、文艺的自由,但梁时显激烈,李则相对平和;都有一种精神贵族气味,但梁并不作意超然,李则不免过于清高。 相似文献
15.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1):41-46
象征主义文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历史文明出现空前悖论时期的文学现象.它以生命与思想的内在张力规定了自己的创作原则,从而以令人惊咤万端的艺术悖论担当起了应付历史悖论的神圣使命,拓开了一个与历史悖论相周旋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16.
陈晓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3)
悖论被分为四种,即一阶客观描述悖论、二阶客观描述悖论、一阶主体操作悖论和二阶主体操作悖论.意外考试悖论、求婚者悖论、双信封悖论等属于二阶主体操作悖论,对它们可以统一地给以二阶操作性解决.这些悖论通常被归入认知悖论,而“认知悖论”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它本身并无独立的地位,因而它要么被归入语义悖论,要么被归入操作悖论.对于语义悖论,通过对其语义规则加以限制可以给以弱的解决.对于操作悖论,不仅可以给出弱的解决,还可给出强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刘泽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75-80
坚持“纯正的文学趣味”,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与政治化,强调文学的独立品格,是沈从文进行文学批评时遵循的基本文艺思想与美学原则。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观念与准则,如作品应“匀称”和“和谐”,作家应讲求创作的“技巧”与独创性等。而在批评方法与风格上,则表现为典型的印象式批评,他不是从作家的生平与外部环境入手,而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际,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就文章本身加以分析与点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批评文体的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体现出的批评观与批评个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田媛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5):66-70
沈从文和李健吾是"京派"批评家中的"两翼",他们将表现真诚的人生与人性作为其文学批评观;风格批评注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对待作家作品持以公平与宽容的批评态度。该文将他们置放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通过对他们批评特点的比较,显示出他们的文学批评作为独特存在的艺术魅力,为今天的文学批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林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6):11-14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堪称神韵独具.他在批评观念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印象主义的诸多营养,对文学批评的本质、目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值得人们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论李广田的文学批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利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本文对李广田的文学批评作了概括介绍 ,指出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又具有西方现代色彩 ,还体现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极为成功的个案。对他的文学批评观念的考察 ,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