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净化社会风气,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消除人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危机;第三,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从根本上加强对互联网舆论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2.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价值认同理论考察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十七大以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价值核心思想的教育问题就实质而言,即价值认同的问题.价值认同理论的研究是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滞后性,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认同传播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接受机制、构建价值认同需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价值认同,才能切实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倡扬。  相似文献   

5.
由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内在关联性,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精神内涵,并根据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的生成法则、存在方式以及壮民族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在壮族地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借鉴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历史经验,以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化和文化转型、重塑为契机,努力开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新途径,新方法是当代学者研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大众的特点。今天的大众是以多质化的形态存在与发展,这是红色文化培育大众核心价值观首要关注的问题。红色文化是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拓展传播渠道,打造红色经典,强化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使其成为涵化大众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主流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精神支柱,体现一个国家根本价值取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主流文化构建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主流文化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双创"为重点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构建原则;最后勾略出以整合文化产品、丰富主流文化的多元艺术形式、打造主流文化的传播渠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等主流文化构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山东省五所高校新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调查表明:大学新生普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知和认同,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高校应该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德育实践、师德建设、网络建设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在已有价值观念基础上,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并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其形成过程包括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知到认同的外显认同阶段和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同到内化的内隐认同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心理成分参与其中,并且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后一阶段则是在反复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习惯化的反应模式,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要真正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同时兼顾,不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导向下形成的,以社会公共领域为载体的,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建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缺位”的现状,进而发挥其价值整合、协调作用;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理性的价值环境和平等的公共平台.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微阵地管控、微政策指导、微资源利用、微队伍建设、微机制健全等路径,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过程,能否内化为个体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需要把握价值观养成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与价值观相关的理论认识、情感认同、文化支撑、实践认知问题,切实抓好理论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主题实践教育,促进全体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地方文化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牧野文化作为新乡地区的核心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播力度不足、传播方式滞后,牧野文化在众多地域文化传播中黯然失色,这对于市民凝聚力的维护、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品牌文化建设都非常不利。本文旨在从牧野文化传播的现状出发,为牧野文化寻找适合于全媒体传播环境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诚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当今社会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进行诚信文化建设,首先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诚信文化内涵,通过不断完善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代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意识形态批判的话语转向与文化认同的表征危机。剖析当代话语批判与话语认同的具体关系样态,以文化话语权的提升为目标整合话语批判与话语认同,包括以批判性逻辑缝合话语对象与话语形式、以选择性逻辑协调话语分配与话语消费、以建构性逻辑融合传播过程的话语编码与解码、以创造性逻辑衔接话语文本与社会实践语境等,从而在话语认同与话语批判相统一的基础上掌握话语权的文化实践策略,包括推进话语议题设置的集体化、促进话语审查模式的法制化、推动话语传播路径的多元化、注重公共话语解读的权威化等,以增强文化话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话语的价值引导性,维护文化阵地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是实现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一是以理想信念构筑情感认同的精神支柱;二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情感认同的文化基因;三是以人文关怀强化情感认同的内在驱动;四是以社会实践筑牢情感认同的践行根基。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国家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工具,中国需要凝炼构建并向世界传递清晰的“中国价值观”,这是中国在参与全球事务与对外交往实践中为自己的政策与行为确立合法性、合理性的“道义”依据所必需,也是抗衡西方“价值观”强势话语,形成中国价值观应有作用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之举,更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引领世界价值观发展方向、丰富凝炼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应有的作为。中国价值观对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效用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说服力和道义感召力。凝炼构建中国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从国内战略的角度、也要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考量;需要荟英纳萃、兼收并蓄;需要精心做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递推广的工作;需要确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主体自觉;需要耐心地积攒起累积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爱国、自强、诚信、仁爱精神依然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理念,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独特作用。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全方位齐抓共管、注意教育宣传形式内容多样丰富,选择多样化的实践类型不失为培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