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漆侠全集》是漆侠先生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心血结晶,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的学术特色,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成就、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透过《漆侠全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先生的道德文章和思想境界,更全面地总结先生的教育成绩和学术贡献,更深入地学习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赵华富先生历时 13年撰著的《徽州宗族研究》一书,以宏富的典籍文献、文书档案和实地调查访问资料,详尽地考察论述了徽州宗族的兴起、结构和发展演变的过程,深入探讨总结了宗族制度在徽州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为打开徽学研究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钥匙,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他采用的历史文献与社会调查、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治学方法;他艰苦勤勉、精益求精、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相似文献   

3.
姚汉源先生是中国水利史学的创始人,他一生情系水利,精心治学,其治学精神可以归结为情系水利,孜孜以学;探微解密,严谨治学;成立协会,聚力治学;古为今用,创新治学;笔耕不辍,开放治学。他的这些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风是学者的治学目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综合一体的有稳定性的精神倾向,是学者主体精神素质在治学中的综合表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风建设对于社科人才的培养、学术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以及社会风气的健康化和文明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学风建设要从人格和制度两方面着手。在人格提升方面,应以诚为基础、以实为核心,坚持培育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无私利性”学术道德;以提升学者人格为根本,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在体制方面,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只有把提升人格主体和强化体制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扭转学风不正和学术造假问题,以促使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风日益好转,日渐优化。  相似文献   

5.
利比里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基础条件较差;学科设置比较狭窄,重人文轻理工;职业教育落后.但其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上值得我们借鉴,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严谨态度治学及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先生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仅包括费孝通先生一生研究所得的累累学术成果,也包括其治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学术品质.这些学术品质呈现为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路径、行行重行行的研究方法以及多元一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贺麟先生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对贺麟的治学方法及其理论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治学领域宽广 ,对许多学科的开创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 ,民族史、通史、史学史的研究在他的学术规模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年 ,他走着一条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道路 ,后期 ,又将这三者高度统一起来 ,融会贯通。他的史学史研究 ,有着鲜明的特点 ,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回顾著名解放区文学史家、现代文学思潮史家刘增杰先生 30多年的治学之路 ,解读其学术个性与学术思路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