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霍布斯遭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世非议的地方,在于他虚构了一个充满争斗的“自然状态”,并由此推导出一个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巨无霸式的专制国家,同时他又毫不隐讳地表示出对君主制的偏爱。事实上,对于和平的关切,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的哲学思考,处于古典政治生活向现代政治生活的变革时期,他在《利维坦》中,创造性地利用自然法的概念,对古典政治哲学进行祛魅,并对现代政治生活做出实然性分析。霍布斯在自然权利、国家起源、契约论、政制政体等具体问题上,为政治哲学开启了通往现代的窗口。事实上,利维坦的政体设计,在那个封建王权巅峰时代,具有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雏形。然而,霍布斯对利维坦的哲学论证,在本质上具有自由主义与专制王权的二律悖反。"伟大利维坦"的强大形象,消弭了霍布斯理想君主政体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利维坦》这本书出发,分析了人类情感的来源,阐述了霍布斯的人性观产生的背景、特点。每个人拥有自我保全的自然权利,欲望就表现为争斗,杀戮和战争,从而再得出霍布斯人性本恶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4.
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敌对关系 ,理性的生活要求人们遵循自然法 ,这样的秩序有赖于“利维坦”的权威来保障。国际社会无法产生“利维坦”这样的最高权威 ,因而长期处于无政府的冲突状态 ,每一个国家为求得安全只能求助于对权势的追逐。这一思想构成了近代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理论的演变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该理论催生出近代正义理念。近代正义观的转型则孕育于近代理性自然法。《利维坦》对自然法和契约论的诠释,囊括了霍布斯正义理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霍布斯将正义的评判标准转换为契约这种具体的规则形式。国家既不是至善的载体,也没有处于宗教权威之下,而它只是保护和平与安全的强大权威,这种权威来源于多数人的同意。在契约正义的理论框架下,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主要包括利维坦的人性溯源、身份认同和法律向度三个方面。契约正义主导下的政治秩序建构沿循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该路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失偏颇。针对这一问题,后世诸多政治哲学家试图超越霍布斯契约正义观的局限,进一步探究正义秩序的形成逻辑。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国家理论奠定了人类政治走向文明的理论基础。但霍布斯本质民主的国家理论最后却未能与君主专制划清界限。对这一理论与现实间的悖论,学者们多是从霍布斯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寻找答案。实际上,导致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霍布斯国家理论自身不易察觉的逻辑错误。霍布斯国家理论的逻辑论证包含三个基本环节:首先设定国家创制的前提——自然状态;然后导入国家创制的人性基础——人类的理性与激情;最后在前两个逻辑环节的基础上推导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霍布斯在论证的最后环节将"现实中的人"与"虚拟中的人"未加区分地混为一谈,致使他一开始谨遵逻辑、在"公共意志"价值层面精心建构的"国家"却异化为外在于人民之物,使他本质民主的国家理论不得不"合乎逻辑"地成为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霍布斯的《利维坦》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部枢纽性著作,而且写了两个版本,英文本与后来出版的拉丁文本差异不小,尤其明显的是,拉丁文本增加了一个"附录",通常被看成霍布斯对自己被指控为"异端"所作的辩护。通过探讨霍布斯这一"申辩"篇的修辞,文章试图表明,西方哲人的道德品质(virtue)在近代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之父的霍布斯,其政治思想以理性、自然权利和自觉的主权意识著称。而其思想中的情感维度却被忽视,事实上,不论是自然状态假设、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说,还是国家学说,都是以人的情感作为基础。相比理性而言,情感更具有优先性。摆脱死亡的恐惧是造就政治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自然状态走向契约性的利维坦,关键就在于人性的改造——使人快速地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一直隐匿的情感,在霍布斯的整个学说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暗含着两个维度:一个是广为人知的理性主义与自然权利学说的维度;另一个则是一直被忽视的情感政治学。  相似文献   

9.
"一般国家"是对历史上所出现的人类政治共同体的抽象,"民族-国家"是"一般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化,也是对"一般国家"的超越。在国家的形式与内容、主权的归属、人民的地位等方面,"民族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性,霍布斯与卢梭的国家理论充分体现了"一般国家"和"民族国家"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霍布斯在其政治哲学著作中多次表达了国家是人的看法,同时霍布斯对人的定义又非常复杂,这导致学术界对霍布斯的思想中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少争论。斯金纳把国家理解成纯粹虚拟人,朗西曼则把国家理解成虚造的人,他们的理解既不符合霍布斯的文本表达,也不符合霍布斯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定位。相比之下,如果我们把霍布斯的国家理解成比喻意义上的自然人,应该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存在广泛的误读。本文通过对《利维坦》的文本分析指出,霍布斯的人性理论、自然状态理论、自然法理论和主权理论共同组成了具有高度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他的理论中,激情与理性、行动者与结构、理论与实践有着丰富的辩证关系。重新发现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一些反对自然法的所谓"愚人"的意见的批评,恰恰构成了重新理解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的重要突破口。霍布斯与"愚人"的关键差异在于,"愚人"奉行一种"事事行为模式",而霍布斯主张的是"规则行为模式"。规则行为模式的合理性必须以一种特殊的平等——所谓前提才能得到证明,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恰恰就显示出了这种独特的平等。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恰恰以平等为前提并且要求平等的对待,这种自然法所追求的目的是和平,但它只适合于一种事先人人都平等或者都相信自己处于平等之中的情况,而自然则要求人们确认和接受这种平等,并且以平等的方式放弃权利。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因强调主权者唯一的、至上的、绝对的权威而被视为"绝对主义",甚至被误解为"专制主义"或"极权主义"。究其根源,在于霍布斯试图通过赋予主权者绝对权威,驯顺臣民的激情,使臣民彻底摆脱倾向争斗的激情控制,服从正确理性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霍布斯没有注意到主权者本身的权威也需要有制约和平衡,否则无法防止主权者的权力被滥用。该文从激情学说与主权理论的统一、主权理论的基础以及主权理论的行使之间的关联来探讨重构霍布斯的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在中国的语境下极易引起误解,这一方面源于文化与语境的不同,文化传统错移后的语境和时代背景错移后的语境助长了这种误解;另一方面源于对霍布斯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其关于国家主权与个人主权关系的认识不足所致。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试图绕开语境带来的认识误区,深入霍布斯的论证逻辑本身,从其理论本意认识把握霍布斯的主权理论。探讨国家主权与个人主权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达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6.
在霍布斯的理论逻辑中,自然状态是残酷的战争状态,自然法是人类正确理性之指令,自然权利则意味着确保秩序的自由,因而进行权利完全让渡的"半契约"以形成拥有绝对主权国家"利维坦"是势之必然.霍布斯依据于人之需要而创建国家理论的理路,既为政治理论的"科学化"与政治实践的世俗化、理性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又在探寻走出"丛林"而获致秩序与安全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其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持续紧张,这既是其理论屡受谓之"专制主义"诟病的渊薮,又是近代以来"自由主义"发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斯宾诺莎和霍布斯都采用自然状态假说,都从自然权利和自然法概念开始其政治哲学的叙述,都主张社会契约论,但是他们在政体上的主张却大相径庭。如何理解他们学说中的这种观点分合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他们赋予自然权利和自然法概念的含义,讨论他们对自然状态的解释,揭示他们为摆脱自然状态提出的依据,阐释他们在权利转让以及政体主张方面的分歧。在比较其观点的过程中呈现其各自学说的隐秘走向。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卢梭、黑格尔分别作为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他们的国家观颇具争议,都曾被冠以专制、极权的名义,但在其精神实质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他们各自关于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说及其国家学说特征的论述上。经由以上诸方面的探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这三种国家观所体现的从专制主义到理想主义演进的脉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利维坦》这部经典名作的误解远远大于对其的理解。以致于《利维坦》被看做是在为绝对君主制辩护,霍布斯被称作是“独裁的卫道士”。通过辨识国家、主权及主权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霍布斯著述《利维坦》的真正用意。认为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维坦是一个现代法人形象,而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主权者。主权是一种人格,只是这种人格要由主权者这种自然人承担而已。通过摆正主权与主权者在利维坦之中的应有位置,霍布斯为后人创建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原始模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