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厦门打工的同学写信来,说台湾海峡地震那一天,他正在挨老板训,点头如捣蒜,“是是是”、“对对对”、“我全错你全对”。老板却更怒:“你还在抖腿!”他忙辩解:“没有啊。”一眼瞄见老板:“你的腿还不是在抖?”再一看,何止老板,连桌子椅子的腿都在瑟瑟地抖。  相似文献   

2.
范江 《今日南国》2009,(8):34-34
有一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人,名牌大学管理学专业毕业。工作不久就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他以为,论资历,论学历,部门经理迟早都是他的囊中之物,没想到,部门经理的职位却被公司一个新来的业务员给捷足先登了。  相似文献   

3.
小孙是一位大四毕业生,眼看周围的同学都陆续找到了不错的单位,自己却还在原地徘徊。其实他先后面试过十几家单位,但没有一家最终录用他。小孙心里一直想不通,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天上午,小孙接到一家心仪的单位打来的电话,让他下午去面试。尽管外面风雨大作,小孙心里却  相似文献   

4.
话议平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巨,赏善不遗匹夫。——韩非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触犯了法律却凭借权势逍遥法外,有的人为正义奔波却被诬陷入狱;有的人整日奔波忙碌却还在为生计所困,有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却不愁吃穿;同样一个分数,在山东可能上不了重点大学,而在北京就有可能上一所名牌大学……所有这一切反映到脑海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这太不平等了。  相似文献   

5.
小张就读于一所高职,学习机械类专业。通过观察,他发现同学中存在一个鲜明对比:有的同学堪称“卷王”,天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图书馆自习,还开始背英语四级单词、准备“专升本”考试,甚至想考硕士、读博士;有的同学却颇有躺平之势,经常踩点进教室,课上也较少参与互动,课后马马虎虎做作业,不求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近上课,我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步走向教室,但见学生涌在走廊里,在看些什么。沿着学生的视线望去,班主任老师一边吼着,一边拖着班级里的“老大难”金XX同学往办公室走。班长一言一语地告诉我说:“金XX这是自找苦吃,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课文也不背。昨天下午老师要留他补作业,他却偷跑回家……班主任这次是忍无可忍,要教训他。否则他就会无法无天了!”有的同学附和着,有的同学则默然。  相似文献   

7.
当年,优秀的她在高中尚未毕业时就收到了来自四所世界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今,她跨进哈佛校门的时间还不长。但她的优秀却已经在世界一流名牌大学中出尽风头。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面对老师。我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有趣:情谊在不断加深,矛盾却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同学爱老师,有的同学烦老师,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恨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下面就来听听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同学与老师的“零距离沟通”吧。  相似文献   

9.
林双  仁斌 《新少年》2013,(Z1):20-21
记得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记者逢人便问:"你幸福吗?"我们在沈阳市皇姑区步云山路小学三年二班,也向几位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可他们笑而不答,还将目光落在了王睿身上。班上的同学都说王睿热心肠,乐于助人。可王睿却憨憨地笑着说:"不是吧,我也没做什么呀。再说了,咱班哪个同学没帮助过‘他们’?"他的手指  相似文献   

10.
积累——作文的奠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班有这样的一位同学,说话倒还可以,如让他说说自己平时就餐都吃了什么,他竟一口气说出了七个“吃”字,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纷纷建议要多样化地“吃”,用上“喝、吮吸、品尝、嚼、啃”等不同的动词会更好。可一到写,就糟糕了,他常常记流水账,要他删除多余的、无关紧要的内容,在关键的地方,更详细地写出怎样做,他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添改不出几个字来。  相似文献   

11.
今天升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到了教室,班主任赵老师说:“今天要表扬张吴瀚同学,他是我们班第一个拿到稿费的同学,他积极写话,大家要向他学习哟!”赵老师对我说:“下课时,到我桌上拿稿费单,再跟你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棉棉 《社区》2013,(23):22-23
有一位青年,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拥有诸多知识、丰富学理,肚子中却常有数不清的讥讽与抱怨,因而待走上社会之后,干什么都不太顺利,频频被“炒鱿鱼”,或者难以忍受、主动跳槽。他百思不得其解,遂去禅寺问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班有这样的一位同学,说倒还可以,如让他说自己平时就餐都吃了什么,他竟一口气说出了7个"吃"字,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纷纷建议要多样化地"吃",用上"喝、吮吸、品尝、嚼、啃"等不同的动词会更好。可一到写,就更糟糕了,他常常记流水账,让他删除多余的、无关紧要的内容,在关键的地方中,应更详细地写出怎样做,他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添改不出几个字来。  相似文献   

14.
按照习俗,我也应该叫他爸爸,因为他是我丈夫的父亲。可是,尽管我儿子今年都十岁了,我却还没叫过他一声"爸爸"。丈夫是他的独生儿子,他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但我却始终无法从内疚、感谢中生出情感来,因为……因为……说出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还在做女儿办"家家"的年龄,我就懵里懵懂设想过长大后要嫁的人家:书香门第,公公要雍容大度,最好是博士,即或是工人,也要  相似文献   

15.
头脑转盘     
这是发生在南方某大学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正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因为春节没有回家,深为惦念他的母亲从数千里外的农村老家来学校看望儿子。端午节快到了,这位50多岁、衣着破旧的农村母亲还特意拎了一篮子粽子。然而,母亲的到来,却让这位大学生感到十分不快,甚至还异常震怒。他觉得土头土脑的母亲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坚决不让母亲进校园。经过十多分钟的僵持,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这位母亲含泪而去。临别,母亲还反复小心地问儿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吃?但儿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五年级学生。一次,莫言要过生日,他想趁此机会大张旗鼓地办个生日聚会,以便多收些生日礼物,便广撒“英雄帖”,妈妈看不下去了,就说:“你通知几个要好的同学就行了,何必连不太熟悉的同学都请来?咱可不能贪图小便宜,再说……”  相似文献   

17.
她一直认为,和他挺有缘的,高中同学三年,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名牌大学,但他太自负了,高考前还熬夜看世界杯,哪有不马失前蹄的。她有  相似文献   

18.
左手和右手     
一所小学里,老师每次提问,一个同学总是举手,可是当老师真正让他回答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 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举手,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时叫他傻瓜。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骄傲(jiao ao)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本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chao)笑中变差的孩子,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中华魂》2011,(10):31-32
有位曾多年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过去讲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人称“铁嘴”。不意最近却听他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自己相信的话.如果说的话连自己都不信.谁还会相信,谁还跟着你走?!”  相似文献   

20.
袁岳  孙淑琴图 《可乐》2011,(7):77-77
王均瑶我见过一面,之后到他去世我都没有再见过他;我也见过华罗庚教授一次,之后到他去世也没见过。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大部分人我们这一辈子只会见一次面,这还没包括那些一辈子从没见过的人。我曾在很多大学做职业演讲时给在座的同学说:"也许这是这辈子我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