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叫田文,号孟尝君。孟尝君爱招贤纳士,号称门下有宾客三千,这其中有个叫冯谖的。 孟尝君在薛地放了不少债,他召集宾客问谁能替他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就抢着说:“我愿意去!”孟尝君点头同意。  相似文献   

2.
狗盗鸡鸣亦作“鸡鸣狗盗”。①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钕伦心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部分冯谖客孟尝君原文长铗归来乎。注释长铗啊,咱们回去吧! 按这里的“归”字当解释为“归附”、“投奔”。《史记·孟尝君列传》:以贫身归于君”;《信陵君列传》:”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可证。冯谖投奔到孟尝君门下,但孟尝君释未能以上客待他,所以发牢骚说:“长铗啊,咱们投奔到这里来,吃饭连鱼也没有啊!”  相似文献   

4.
1 在我国历史上如云似雨的编辑家行列中,孔子是第一个最伟大的编辑家,而第一个伟大的总编篡恐怕就要数秦相吕不韦了。远见卓识的司马迁率先肯定了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编辑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他说,在周秦之交,“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以招  相似文献   

5.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必须注意一些常识。例如: 阿拉伯的妇女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因此,不能问及阿拉伯人的妻子,或向阿拉伯人的妻子送礼物。 与美国人谈话时,双目要注视谈话的对方,不能顾左右而言他;但与日本人交谈时,却不能直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 马来西亚男人会见宾客时,必  相似文献   

6.
一篇议论文,短到只有四句,恐怕是从来罕有的吧。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正是这样一篇被誉为“千秋绝调”的短文。 “孟尝君能得士”,这一点是从来没有人怀疑或反对的。他门下也不乏象冯欢那样的有识之士,并非全是“鸡鸣狗盗”之辈。这一点,王安石当然知道,但他为什么要在此文中一翻旧案,认定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呢?我认为:他是有所为而作的。 为了推行新法,实现政治改革,王安石对人才是十分重视的。他在有名的《上仁宋皇帝言事书》中明确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一方面就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问题,向皇帝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同时又规劝皇帝:实行改革要坚定,不要因为“一有流俗侥倖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上而不行”。也就是说,对力行新政的优  相似文献   

7.
<正> 《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很好的散文。为了刻画冯谖这个人物,文中写了冯谖在当食客之初受到轻视的三次弹剑作歌,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他为孟尝君薛地市义、谋复相位和建立宗庙三件事。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剪裁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仅就冯谖三次弹剑作歌这组材料的使用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魏公子信陵君、齐公子孟尝君、楚公子春申君、赵公子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从历史形象论出发,对四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四人形象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历史对四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9.
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人,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他机智、诙谐、而又简洁的语言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不同形式的大量谈话中。  相似文献   

10.
聂绀弩 《社区》2013,(5):56-57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要不是亲耳听见,决不会相信有那样的人,谈那样的话的。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索性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王子野《槐下居丛稿》最后一篇《名文未必无讹》,不满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笔者读后颇有同感, 因作此篇,以助张目。这里仅论以下三点。 一、安石原文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非也。 《史记·孟尝君传》:“文(孟尝君)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父]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三王  相似文献   

12.
选择命运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无论遇到谁,都能够爱和原谅他们。因为这个原因,上帝派了一位天使去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13.
在文本的内在逻辑中,冯谖首先是作为哲人找到了孟尝君。冯谖客孟尝君的初衷是为了对孟尝君实行君王式教育。冯谖的教育是一种哲学戏剧,哲学成为行动申的言辞或言辞中的行动,在故事情节中演出。通过文中人物的行动,我们可以领会到一种哲学:即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4.
《史记&#183;孟尝君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齐相孟尝君田文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接纳天下贤才,以致府中养有食客三千。客多邑少,每天开支巨大,田文渐渐有些吃不消。为备开支,田文就打算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国收债。传舍人推荐了食客冯欢。于是冯欢带着债券就去了薛地,召集邑中所有欠债人都来合券对账。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齐策》有段文字:“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盂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可称为一位健康老人。他年逾八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气色很好,真可谓鹤发童颜。他走起路来从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而且走得很快。有时外出参观访问,日程安排很紧,警卫秘书都觉得累,稍不留神,就赶不上他了。他脑子清晰,许多事情都能过目不忘。读书看报看电视也从不戴花镜。和别人谈话时,他总是能抓住事物本质,一语中的。虽不善妙语连珠,却也不乏幽默和风趣。  相似文献   

17.
元钦 《今日南国》2006,(22):50-51
“我正面对人群中的一位巨人”1956年2月13日至21日,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对他的邀请而首次访华。在短短九天里,毛泽东非常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三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谈话中,毛泽东详细地询问柬埔寨的情况,西哈努克一一回答。接着,他们一起讨论重大的国际问题,两人谈兴颇浓。在谈话间,毛泽东对亲王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农民出身的共产主义者,但我为有你这样的亲王做朋友而感到荣幸。”听到这位伟人一席真诚的话,西哈努克甚为感动。谈话中,毛泽东介绍了中国政治大概的情况,阐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真…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1):31-37
那个人说,英国的海盗从码头里将船抢走了。但议员呢,对1801年的战争记得很清楚,也义愤填膺地加入谈话,攻击英国。然而,其他的谈话就没那么顺利了,每时每刻都出现矛盾。那个好心的学士似乎特别无知,议员最简单的判断都让他觉得太鲁莽、太理想化了。他们对视着。在最糟糕的时候,学士还说拉丁语,好让自己的意思得到更确切的理解,但这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万里是一位健康乐观的老人,他年已九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气色很好,可谓鹤发童颜;读书看报看电视都不戴花镜,走起路步伐很快,从不用拐杖,无须人搀扶。他头脑清晰,许多事情都过目不忘。和别人谈话。他总能抓住事物本质,一语中的,虽不善妙语连珠,却也不乏幽默和风趣。  相似文献   

20.
注重语域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只能在社会集团中进行.人说哪一种语言也是社会所决定的,他必须使用自己所处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中、具体地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交际行为上。因而生活在不同社会集体中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在同一社会集体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也会因各自的身份、职业、地位、文化素养不同,使用语言的形式也不同。谈话者间的关系以及所谈的题目决定他们的谈话方式、态度以及所选用的词.如果要使自己表达清楚、言语得体、适应多种情形,同样一个人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