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11,(15):49-49
仿佛昨天才走进大学校园,现在的我却已站在了大学生活的终点。即将离开校园,我回顾大学的学习生活,无限感慨。通过日语专业一级能力考试,在华东政法大学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获得各项校级的奖学金……我的大学生活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轻松无比”,尤其是在大二选择了华东政法大学的辅修专业后,时间似乎越来越不够用,找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平衡课业与生活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同学爸爸?”这个叫法很好玩吧?它是有原因的。爸爸、妈妈原来都在河南一个大学当教师,2005年他们都重新上学了,妈妈在南京的大学,读“吃饭专业”博士(她说是食品文化,我不懂);爸爸在武汉,读“教学生”专业博士。在河南老家没人照顾我了,我只好随爸爸来到华中师大附小借读,从此每天和爸爸一起上学、生活,所以我的爸爸是“同学爸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仿佛昨天才走进大学校园,现在的我却已站在了大学生活的终点。即将离开校园,我回顾大学的学习生活,无限感慨。通过日语专业一级能力考试,在华东政法大学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获得各项校级  相似文献   

4.
残缺的完整     
《成才与就业》2011,(15):41-41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完美。尽管有时候残缺令人遗憾,它却丰富了你的生活,让你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生。我的大学四年,难称完美,却足够完整。“逃课大军”中的一员记得刚进大学时,有一位学长曾对我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能称其为大学生活。当时我对这句话还嗤之以鼻,觉得逃课是一种耻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5.
因为学习语言专业的关系,我学过的课程大多是学生正儿八经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学模式。正当我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就要与传闻中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告别之际,一次不经意的选择让我的大学生活圆满了,那就是在大二那年我选修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选这门课时,我冲着“授课老师是本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一缘由而去,却没想到因此收获了额外的惊喜——老师竟然在这门课上采取了如此奇葩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6.
余力 《社区》2014,(3):55-55
我和妻子都是大学英语老师,过着普普通通的工薪族生活,然而我们的小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一些朋友询问我们在理财方面有什么诀窍,我告诉他们,我们自创了独门秘诀“时态理财法”,就是把英语知识运用到了理财之中。  相似文献   

7.
杨熠 《北京纪事》2009,(11):42-44
毕业以来,我一直想写写北京四中的生活,却不敢轻易动笔。我怕自己把四中人的“范儿”写跑了,把四中的“魂儿”说丢了。毕竟在四中活过三年,倘若说不清这一段岁月的别样精彩,那是罪过。就像网上说起四中的斐然成就,往往是从引用这段数据开始的:“北京四中每年有约30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每年96%以上的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约40%考入北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世俗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庸俗化”趋势。大学的“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冲突源自大学逐渐脱离教会控制、出现世俗教育内容和形式之时,主要表现为对大学价值理想的不同认识。大学的发展应由“纯学术化”向“世俗”的“学术化”转变,从而实现“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协调,而不是由“学术化”向“庸俗化”的堕落。  相似文献   

9.
《成才与就业》2009,(15):32-33
在两年多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从开始的陌生到后来慢慢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充实,我经历了—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总结我的学习心得,可用“认真对待,热情参与,关注专业”这12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大学新生日常生活的世界,并由此发现和构建对大学生活的完整意义、功能和价值。“生活由紧变松,目标无所依靠;内在调控失衡,心理焦虑呈现;自我角色迷惑,价值取向多元”是大学新生“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发现大学新生的“生活世界”对加强新生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朱瑛 《成才与就业》2013,(23):12-15
学哥学姐:又到毕业季,那些陪伴了我大学生活的课本该怎么处理?扔掉太可惜,卖废纸不划算,不如就以一折的价格把它们交给“金海攀月”吧,这些书将会在学校里被更多人循环借阅.  相似文献   

12.
荆垚 《成才与就业》2013,(15):40-41
青春,每个人都不忍翻过的一页,因为它太美好、太绚烂了。记得听谁说过,中国人真正的青春就是大学这四年。大学前寒窗苦读,大学后急着找工作,大学是诠释青春的最好时光。可这四年过得太快太快,就像沙子一样从我指缝间溜走,等蓦然回首时才发现,我的青春乐章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我想重来、弥补,却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报"特色论"不能成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报“特色论”认为,“特色”就是指每个学报都应该有自己的所谓个性,否则就没有存在余地。事实上,这种“特色论“很容易使大学学报放弃根本使命和基本功能而误入歧途。我们认为:登载学术论文的大学学报不一定需要特色;学报“特色论“与大学学报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学报“特色论”有悖我国大学学报的优良历史传统;认清和完成使命才是大学学报的真正生命。  相似文献   

14.
假期莫虚度     
“如果可以回到四年前的夏天,你会告诉刚步入大学校门的自己什么?”毕业前夕,我在网上看到这一话题后,与同寝室的姐妹们进行了交流。我想告诉自己,要在寒暑假多实习、多体验,积累社会经验——这正是自己大学四年里非常欠缺的。高中时,面对繁重的学业,我曾听人说“等上大学就好了”,仿佛在大学里不会像高中时期这样紧张。可事实上,等进了大学并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考进大学,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钱锺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大受贬抑,而作为原型的张中行、八九十年代出版追忆老北大的“负暄三话”,又如何获得巨大成功,讨论意识形态的转移以及大学形象的改变。至于以北大百年校庆为契机,出现了大批“老大学的故事”,这里所体现的“大学想像”,不仅仅是怀旧,更是自我反省,指向大学历史以及大学精神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董勇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25-126
大学是一个民族、社会与国家的希望所在。大学校庆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关注大学校庆,其实质上也就是对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深入探讨。彰显出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好校庆,不仅关系到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借校庆之契机,以“正确定位”为出发点,践行价值取向的良好氛围,在回顾与反思中前行,对大学精神进一步阐扬与继承延续,对大学之道进一步厘清与明确回归,这才是校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和信息化的高校德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给传统大学德育体系带来全面冲击。而大学德育在网络世界的缺位显示了大学德育手段、内容和效果的滞后。提出基于网络和信息化的大学德育“统筹化、内隐化、实践化、主体化”等四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琰 《成才与就业》2014,(17):56-57
作为曾经的大学新人,如今的我也将踏入学校与社会的转折点。大学时期骄傲的事无法重来。懊恼的事也无处追悔。然而,我总希望能将错过、做过的事撰写成一本秘籍,让刚刚进校的你们更加珍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入学的第一个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今后大学生活的基调。在这一个月里,绝大多数同学会遇上“军训”“住寝”“班委选举”“社团及学生组织招募”等这些或大或小的事。  相似文献   

19.
从对大学“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含义的认知开始,讨论了大学学科的功能和作用、“人”、“物”等学术能力的构建和学科设置、结构等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基本要素,分析了大学学科特色的形成背景和大学学科与专业的区别,提出了大学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之间关系的问题,以此引为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 ,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 ,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 ,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