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幸福的概念     
山海夫 《社区》2008,(11):29-29
怎样才叫幸福,中国人一向概念模糊,因为太容易为物所累。一个人欲无止境,那就很难谈幸福了。有人慨叹中国人的脸上没有笑容,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大众脸谱”。脸上没有笑容,不敢说他有幸福。这其中财富、官运、事业的佼佼者们,照样难给这个“大众脸谱”增添笑容,他们像穷人负债一样背负着欲望的负担,为利所累。现代人见钱就拜,错把财富标准当成幸福标准,失掉了幸福的概念。财富标准并不等于幸福标准。  相似文献   

2.
胡玉琦 《社区》2012,(35):13-13
关于财富的聚与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哲学命题。一方面,正如孔子所说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只要是人,谁都希望拥有财富,并占有财富,这是对于财富的聚;另一方面,古人又“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自不至太富,富则更散之”,讲究有了财富之后。要乐于散财,以保长久之富。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创意家,一直给人悠闲无事的感觉,但收入不少。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做时间的主人,别让时间做你的主人。”这话听起来有些玄妙,意思是说,你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是让时间来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事。时间对他而言只是桥梁,通过它,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谋取财富。在他看来,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有时间的人是活人,没有时间的人是死人。”  相似文献   

4.
一、富贵可求,但必须合乎道义《论语·子罕》篇开头说:“子罕言利”。好像孔子对财富、赢利很不在意,有点符合佛家第十戒中末尾一戒,即“不得捉钱、金银宝物”。其实细读《论语》一书,虽然孔子谈财富的言论不多,但也有若干条,从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把财富看成是“阿堵物”而厌恶它。  相似文献   

5.
紫菱 《今日南国》2007,(7):60-61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没有财富的人在寻找财富,有了财富的人想守住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光靠寻找和守住财富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还需进一步开发人的“财商”,在财富面前少捣“糨糊”,走出打理财富的误区,才有望成为一名既会敛财又会理财的高手。  相似文献   

6.
掌管智慧,财富、幸福的三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为争谁的本事最大而争吵起来。幸福说:“当然是我最重要啦,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财富说:“反过来说,如果贫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光有满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当然是我最重要啦。”智慧说:“你们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难无灾,却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满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还是智慧最重要。”他们各说各话,一时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见地里有一位农夫在种地,财富就说…  相似文献   

7.
日本惟一连续20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人这位全日本惟一连续20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人,曾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秘书,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院议员。弃政从商后,他的财富剧增,被媒体称为“具有在日本泡沫经济中仍然保持财富高额增值的魔法”。但是他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以上原因,在日本年轻  相似文献   

8.
媒体链接     
你属于哪一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华点通国际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苏珊女士把人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人财”是指能直接带来社会财富的人,20%的人财创造了80%的财富:“人才”指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20%的人才带来了10%的财富:“人材”是指有发展和培训潜力的人,20%的人材带来了财富的10%:“人在”是指对企业可有可无、人在心不在的人,其中30%的人没有一次实际性贡献;“人灾”是指给企业带来麻烦和灾难的人,这种人不仅不能带来社会财富,还会消耗掉社会财富。(青年报)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是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厚德载物”中的“物”是一个人所具有或想取得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名声、功业、财富、权力等身外之物,“德”是与它们相符合能够承担起这些身外之物的心理素养。“厚德载物”就是不断培养、增进、厚实或提升与人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名声、功业、财富、权力等相匹配的素养即德性。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依据这一概念,“中国心”是承载中国人身份的必备条件,要做一个能承担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的社会责任或使命的中国人,就必须培养和增强中国心。承担的责任或使命越大,“中国心”就应越强越大。基于此,德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中国心尤其是中国文化精神作为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任务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而且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这句话的精神无疑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合格+特长”的人才。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其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11.
炒作     
金田 《市民》2006,(9):10-10
未来学家托夫勒闻名,是因他曾首次宣示了资讯时代的来临,并将其命名为“第三浪潮”。《财富的革命》很可能将会掀起新的财富浪潮,这本书耗费了他12年的时间,甫一出版就迅速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2.
恭喜健康     
新春佳节,互相祝福,过去说得最多的是“恭喜发财”,而今却演变为“恭喜健康”。实在令人清心润肺,耳目一新。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现实也正如此。健康可以创造物质与精神的一切财富,而财富却未必一定能换取健康。一位西方哲人也说过:人的财富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才是财富。”真正的富人,不是财富最多的人,而是拥有财富且身体健康的人。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金钱有价,健康无价。说得很是实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能成为最“富…  相似文献   

13.
刘丽娜 《21世纪》2001,(9):24-26
思科总裁钱伯斯:《时代》周刊把他评为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财富》杂志把他称为“网络之王”;《行业标准》把他评为网络经济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商业周刊》则把他管理的企业称作未来的公司。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清王朝中兴名臣,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其一生非常讲究修身进德,他把修身进德同学业作为人生的两大财富。现从“自然”、“无欲”“宽容”、“勤俭”、“自警”五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修身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16.
6年前他因投资组建美帆赛“中国之队”而名声鹊起.被媒体称为“最敢玩的中国富豪”。如今,投资带来的品牌效应,正给他带来财富之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踮起脚尖     
[评析]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相似文献   

18.
论中西古代财富分配思想与消费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追求财富的目的上来看,中西古代社会追求财富的本旨是一致的,但是中西古代社会在追求同样的价值本旨中却形成了特性迥然的财富分配思想与消费思想。通过中西古代社会“均无贫”的等级财富分配思想与“渐进悬殊”的财富分配思想的比较以及“崇俭黜奢”的消费思想与“伦理主义”的消费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古代社会财富分配和消费思想的特性分异与社会的思维方式、精神动力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20.
周军 《华人时刊》2006,(2):57-60
“慈善”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热词位列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榜首的云南世纪金源集团公司董事长黄如论,无疑是近年来的“慈善先生”:过去两年内他共捐出了2.86亿元,相当于他全部财富的二成。他的善举引起一片赞许。南京晨报开展“十大公益民营企业”评选活动,请读者推荐心目中的慈善家,引起热烈响应。慈善活动帮助社会实现了一种分工:在某个时刻,有些人在努力做大蛋糕,而慈善家则关心如何公平地分配它。这样,前者并不一定要随时准备把自己的财富贡献给社会,相反,而是把财富投入到再生产中;而慈善家是把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在社会范围内再分配。这持慈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增强社会自我调节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