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我党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科学地掌握党的发展理论,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党建国以来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是坚持从三大规律统一的高度定位发展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相统一;坚持改革开放与走自己的路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自然发展相统一;围绕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第一基本范畴,联结着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只是在完成“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之后,“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所以,对生产力范畴的理解,决不能“认为马克思进行阐述的地方,就是马克思要下的定义,……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这正是目前理论界所要特别注意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唯物史观的交往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谈到唯物史观时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列宁这一论述,着眼于生产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确实抓住了唯物史观的真谛和实质。然而,认识并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在唯物史观中,与生产相对的交往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不深入地研究交往,必然会影响到对唯物史观理解的深度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事业成败的标准.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只有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才能揭示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然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事业(包括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而社会生产力又是一个经济学的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7.
历史认识的目的是不仅要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而且要反映人们对历史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它需要人们把多种多样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历史认识的主体性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理解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等,都蕴涵着人们如何才能获得正确或合理的历史认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有同志提出一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观点(以下简称“异化论”),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政治异化、思想异化、经济异化、劳动异化等。对这样一个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应如何分析呢?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只有从生产力入手,认清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规律,才可以认清生产关系,管理方式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才可评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先进的或是落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品格和优秀精神品质,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使命重任等方面。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彰显出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坚定站稳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的系统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将为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洪汛 《东南学术》2023,(1):10-21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肇始,便在不断反思和总结中深化对自身发展历史的认识。其中,经由视路线斗争为党的历史主线过渡到从多维视角来总结和评价党的历史,最终归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以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彰显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而这些正是一个百年大党能够得以自强不息、永葆生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密码”。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十九世纪科学思想中最伟大的成果。由于这一发现,社会科学第一次被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历史的发展被科学地看作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究竟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的呢?列宁指出:“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  相似文献   

12.
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我党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科学地掌握党的发展理论,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党建国以来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是:坚持从三大规律统一的高度定位发展: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相统一:坚持改革开放与走自己的路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自然发展相统一;围绕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离开历史本体来探讨历史认识的倾向,对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虽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有否定其客观性、重返唯心史现之嫌.笔者认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所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的课题.历史认识仍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来把握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既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着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理论对马克思的实践生产观的解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误。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忠梅  陈忠岚 《东岳论丛》2006,27(4):184-186
坚持从泰山文化现象入手,扎扎实实地展开挖掘、整理,形成泰山文化的大框架和系统;综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相联系、多学科结合参互论证、多向联系比较、历史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统一等多种方法,才能比较准确地揭示出泰山文化的本质和精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泰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发挥建设山东文化强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晔 《阴山学刊》2001,14(4):61-64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及一切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为基础,历史认识是历史和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历史规律的研究涉及历史认识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也需要广阔的视域和更多元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弄清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进而寻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此,迄今发表的许多文章大都是从分析生产关系出发加以说明的。我认为,这些说明虽然各有道理,但也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把本来属于“流”的东西当成了“源”。列宁说过:“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商品关系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  相似文献   

18.
李爱华 《东岳论丛》2012,33(5):96-101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分析.首先,在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也深入考察了某些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辨证关系;其次,论述了人类历史发展是世代相继的演化过程,揭示了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后,阐明了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大趋势,同时也揭示了其发展道路不是平直顺畅的,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辩证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思想,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推进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雷声 《学术界》2005,2(4):20-29
与学术界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不同,从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上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中无论生产力层面的内容还是生产关系层面的内容,都包含着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实质。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但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中,不能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效率与公平一一对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从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上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说明只有解决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收入差距的悬殊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20.
林剑 《学术研究》2015,(3):1-8,159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究竟存不存在历史规律,这历来是哲学历史观中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历史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也是承认历史规律的。但不同的历史观对历史规律有不同的理解,历史上大多数的决定论者都对历史规律诉诸神学的与唯物主义的理解,唯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历史规律问题上既坚持历史的决定论,同时又赋予历史规律以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人的社会、社会历史、社会历史规律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因而对社会历史规律也应赋予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社会历史发展之所以是有规律的,原因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规律的。社会历史规律虽然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创造与改变历史规律,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一旦形成也具有客观性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社会历史规律的展开表现为历史进步,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动力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历史之所以表现为不断进步,原因在于人的实践是不断发展、实践能力与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社会历史规律是有客观性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取消与改变规律,但正确地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可以充分利用规律积极的方面,减轻历史负效应对人们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