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县丞的任职资格由入选者的官场出身、历任治绩、前任职务及级别等多种因素构成,其中开封府赤畿县丞主要来自有出身且资历较高的幕职州县官(即选人)系统。尽管拥有科举出身是赤畿县丞入选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出身的荫补人占也有相当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权势阶层对赤畿县丞选拔结果的影响。赤畿县丞任满后大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超迁,其在迁转方面的优势,是循资而迁的普通县丞所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周群 《齐鲁学刊》2000,(5):17-21
唐宋派中的王慎中提出以唐宋古人为法则,与王畿对其讲解阳明学有直接的关系;唐顺之 受王畿的传示,其文学思想受王畿的影响甚大:其天机自然论中王畿良知说的影子清晰可寻 ,其“洗涤心源”、“直摅胸臆”的思想也与王畿强调自性的学术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5.
晏畿道所代表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北宋时期士人心态和风貌的反映,也是其时宋代文人士子独立而特殊的文化思维的折射和反映.工致言情的词风与生平坎坷起伏的遭际,导致了晏畿道感伤词风的形成与臻于完善的过程,其清婉伤感与格律精微体现出宋代词体逐步成熟与完备的发展历程,颇具考证与论议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明代在嘉峪关以西,哈密以东,以及青海湖周围、柴达木盆地一带置安定、曲先、阿端、罕东、罕东左、赤斤、哈密等七个卫,称“关西七卫”。七卫的统治者多为蒙古族,又称“蒙古七卫”。明初还曾置沙州卫于今甘肃省敦煌县,正统间内迁,罕东左卫就是成化时在原沙州卫地设置的。 关于七卫地望,罕东左卫在今甘肃敦煌,赤斤卫在今甘肃玉门县,哈密卫今新  相似文献   

7.
邢琳 《中州学刊》2008,(2):187-189
作为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首脑,知县、县令的职能涉及一县的军政、民政、行政、财政、司法等多方面,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稳定地方统治秩序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宋代过于强化中央集权,知县、县令位卑责重而权限小,任用制度方面又存在某些弊端,以致地方吏治腐败,民众痛苦加深.  相似文献   

8.
与闽南地区不同,闽江流域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录。但在清代曾有大批文人以游宦、游幕、游学等事由闽江流域迁步入台,也有部分文人从台湾到闽江流域居官和求学。闽江流域同台湾地区文化人士的这种互动,直接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例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陈焕由古田知县调任台湾知县。“玉田为七闽望邑,学之建,由宋元以来尚且”’“。古田是朱子过化之地(宋代庆元年间,韩瑰胄禁伪学,朱子乃迁寓古田。宗室请进士与其门人构书院,延而讲学),古田有朱子专调,书院亦相朱子‘”。这是陈滨在古田耳闻目德…  相似文献   

9.
一 袁去华(生卒年不详》,字宣卿,洪州奉新(今江西奉新)人。南宋前期词人。与洪迈、陆游、杨万里、张孝祥为同时代人。宋高宗赵构绍兴15年(1145)与洪迈同登进士,比杨万里、张孝祥早9年。终生未做过大官,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年轻时曾在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县)任过知县。因荒年抵制知府酷捐杂税,被贬到醴陵县任县丞。大约中年以后才迁升为石首县(今湖北石首县)知县,从此再未有迁升,直至去世。他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正视现实,不畏强权,所任之处,皆有利民政绩。不苟合上级,终生不得志。  相似文献   

10.
畿服制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地理学,是古人对于天下格局之政治思考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射。历史上的畿服制主要有“三服制”、“五服制”、“六服制”、“九服(九畿)制”等四种说法,其所对应的地理空间分别是方三千里、方五千里、方七千里和方一万里。其中最为流行的当属“五服”说和“九服”说,“三服”说和“六服”说可分别看作它们的附属简约版。近代的康有为曾试图借助畿服制的制度设计来解决近代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政治整合问题。在中国崛起复兴的过程中,畿服制的差序格局依旧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中,收录了《华山畿二十五首》,讲述的是华山女子对南徐士子以死回报真情的故事。编者曾引《古今乐录》为注,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  相似文献   

12.
北宋运河时代,文人对汴水的书写呈现不同以往的风貌与内涵。首先,汴水成为寓居、交游的生活空间,汴水书写走向日常审美化,展现了北宋文人主动欣赏与融入都城生活的姿态。其次,北宋文人在运河时代语境下对仕途迁转的体验更为丰富,对出入世矛盾的省察也更为深刻,其汴水书写体现了对仕功以外人生志趣的探索。最后,北宋神宗时期关于汴水治理问题的争论催生了以漕运话题为中心的汴水书写。北宋文人关注民生,以"平视"都城的角度书写汴水漕运,其选择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入朝,自动献出了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接着,继迁反宋,宋夏交恶,揭开了宋夏关系新的一页。但是,继捧为何要入朝呢?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继迁与宋作战的性质以及宋夏关系的实质。史学界一般的看法是:李继捧以弟承袭李继筠职务,不孚众望,引起了党项统治阶层内部的不满,而继捧又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入朝献地。阅读有关史籍,我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王震中 《殷都学刊》2007,15(4):1-13
依据《战国策·魏策》等文献可以确定晚商时期的王畿范围,而依据一度并存的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则可以推定早商时期的王畿范围。商代王畿与四土的关系即《尚书·酒诰》所说的"内服"与"外服"的关系,亦即由"王邦"与众"属邦"组成的"复合型"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著名老将赵充国在平定河湟地区羌乱,实施驻兵屯田的同时,在湟水流域设置允吾县、破羌县、安夷县。安夷县至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废,历经586年之久。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北宋唃厮啰,曾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于宗哥城建立政权后迁青唐城。考证清楚安夷县和宗哥城的确切地址,对研究河湟一带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这两个城池的大致方位,清代至今不少史志学者有一定研究,但其确切遗址,尚未能证明,我们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史籍,实地考查,访问耆老,基本弄清了二城遗址。  相似文献   

16.
御史许仕达     
《徽州社会科学》2006,(9):40-40
明洪武间四川新繁县知县胡寿安是黟县横冈人,他曾任信阳、获鹿知县。胡寿安每到一地,总是实地查访,问民疾苦,新岁年初必下乡巡视,督勉春耕。见有田荒屋塌,必问明原因,并捐俸资助解困。在信阳离任时他曾赋诗明志:“一官到此几经春,不负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仍时到时贫。”胡寿安当知县太爷,并不携妻小赴任,生活也十分俭朴,粗衣谈饭。在新繁县,他在闲暇时开垦县署后园的荒地种萝卜蔬菜,以自食待客。县人感其清廉,亲切地称之为“菜知县”。永乐十六年春,考绩优异调任京师。他离任时囊空如洗,唯有一匹老马卖了充当路费。离开该县时,城里百姓千余人长亭相送,凡以礼品相赠送者,他一概谢却,  相似文献   

17.
旬邑沿革考     
旬邑,地处古雍州,因系公刘迁豳之地,故有“公刘旧都”之称。据《路史·国名纪》载:“邠之三水东北二十五里栒原上有古栒城”,可见栒邑由栒原而得名。 早在夏太康(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时代,后稷的曾孙公刘为避戎狄,由庆阳迁豳,国号曰“豳”,其地就在今旬邑县。到古公亶父时才由豳迁往岐山县的周原地区。 西周时,文王第十七子姬荀,封豳地,为郇侯(郇是旬的同音),故为豳国,都城在今之职田镇。西周时置邑·属王畿,为栒邑,这就是旬邑名称的由来。周平王东迁,以豳地赐秦襄公,承郇侯之封,仍置邑为郇邑。 春秋战国时旬邑属秦。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据《史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在其众多的政绩当中,治水占有突出的地位。林则徐所著《畿辅水利议》(以下简称《畿议》)是他一生唯一的专著。《畿议》是研究林则徐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它涉及面很广,内容丰富。本文单就治水问题对《畿议》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北宋河患与治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一朝,河患最烈,167年的历史,河决河溢的年份就有73个,河道四次迁徒,形成了有史以来的二股河。黄河对北宋一代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河患加重了积贫积弱的社会形势,强化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治河成为北宋王朝的基本国策。笔者不揣鄙陋,对北宋河患与治河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贾玉英 《中州学刊》2007,(6):181-185
唐朝京畿管理先后采用雍州、京兆郡、京兆府、京畿道等统领制。宋真宗景德年间设置了开封府界提点司,京畿管理出现了开封府界特别路区。宋仁宗皇祐年间曾一度改开封府界特别路区为京畿路。宋神宗朝设开封府界提举常平司、提举保甲司等机构。宋徽宗朝时而置京畿路、时而恢复开封府界特别路区。南宋京畿管理演变为临安府长官兼任浙西安路抚使的大总管府路管理模式,完成了京畿管理由地方性向中央特区化的演变进程,并对元明清时期的京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