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中组织间关系的类型和性质是理解产业集群现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发现:(1)受到连接多样性、连接偏好和集群生命周期的影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密集性呈不均匀分布,使得集群网络呈现出密集和稀疏相结合的结构特征;(2)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同时使网络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而稀疏网络具有资源获取优势和鲁棒性作用;(3)网络关系密集性和稀疏性的不断重构共同推动了集群的发展演化,此分析有助于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网络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景锋 《南都学坛》2010,30(2):132-134
从时间角度看,河南省产业集群经历了萌芽、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落五个时期,目前多数集群处于成长期;从空间分布看,河南省产业集群具有沿主要交通线上的城市节点,逐级扩散的特征;从产业构成看,河南省产业集群以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变化不大。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集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存在恶性竞争风险;集群产品趋同,面临结构风险;缺乏推动型企业,集群内没有形成网络,创新能力弱;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制约集群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在产业集群形成时期,优先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充分利用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并不断调整政策,寻求制度创新;政府积极推动集群升级,鼓励扩大开放;在行政管理方面,一切都以有利于集群发展为依据和前提;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回避或降低风险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结构机制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按照集群与资源的关联程度将产业集群分成链环依托型和网络共生型产业集群两种类型,着重在资源关联强度、结构特征、集群形成及驱动机制、集群地理边界和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提出了针对两种类型产业集群的政策设计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环勃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多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超过第二产业,率先进入到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服务全球化的背景下,探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式,实践服务外包、利用外资、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及动力机制集成创新等,将会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产业发展方式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区域条块分割、产业供给及比重较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困难.政府应在健全激励产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园区产业发展、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培养专业高端服务业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长期动态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系数较小,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系数之和小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系数之和,说明我国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不够高,大量中间服务需求尚未从产业链中脱离出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存程度较低,支撑和拉动作用有限。这一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制造业的价值实现和竞争力的提升。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产业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计量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推动两者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产业链的整合,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演进,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全社会来认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和能级,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深化与发展服务经济有关的各项改革,制订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与集聚式发展,推动建立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商业信用、诚信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推进产业链的整合,以获得整合基础上的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最大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基础,而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以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的政策主要在于: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组织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势在必行。就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应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层次展开,同时要注重对集群网络、文化整合、网络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以提升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及其突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于网络层级关系的"超稳定结构";二是基于社会根植特性的"超稳定结构".产业集群应通过实行全球化市场的持续扩张、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业务领域、拓宽专业化分工的空间区域等措施,突破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以促进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文化和创意产业正从艺术家和文化生产者主导的产业领域,延伸到"公民-消费者"及其反身性概念下的创意社会,并在实践操作层面.运用关联型创意集群理念而非园区型创意集群的发展模式;应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项目生态机制、创新和知识流机制的研究,通过创意基础设施的培育、创意环境的改善,形成文化产业和创意城市的文化生态,运用全球性和区域性网络关联策略,推动创意城市获取广泛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设计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平面设计等若干重点领域,但还有待提升。北京要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设计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