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晓雪  刷刷 《现代妇女》2005,(11):48-49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风行一时。赏识教育主张尊重孩子,对孩子要多肯定、多鼓励,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其潜能,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但赏识教育也并非万能。女儿祺祺的成长过程,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一点。从祺祺出生之日起,我们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她偶露微笑,我们就大加赞赏:“祺祺笑得真好看!”她刚牙牙学语,我们就不失时机地夸奖她:“祺祺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我们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祺祺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女儿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可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们也渐渐发现了赏识教…  相似文献   

2.
江铁 《老人世界》2007,(3):26-27
女儿是我的掌上明珠,刚降临人世,我就翻书查典,为她取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叫作兰蕙,意为兰质蕙心。上幼儿园我牵进抱出,上小学、中学我迎来送往。妻子前几年出国后,女儿就成了我身边的“唯一”,我们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没想到女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被一个小伙子追上了!。眼睁睁地看着我的“钟爱之最”要移手他人了,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舍和惆怅。  相似文献   

3.
广西一对高知夫妇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来让女儿独立———上大学时只借给女儿一千元而且得在一年内归还,四年内要她自己打工挣所有学费和生活费!2005年新年将要到来前,女儿终于走过艰难的大学人生并以优秀成绩接到新西兰留学的通知书。这时更"无情"的父母又向她提出:要自己解决一切出国前后的准备,因为连买机票的钱他们都出不起了。那么,曾经一度在痛苦、埋怨与伤心里差点要与他们断绝亲情的女儿,还能理解她那位最后太过劳累倒在病床上的母亲吗?最″吝啬″的父母:要上大学,只借你一千元1999年5月,得知出国10年的丈夫终于能够荣回故里了,刚…  相似文献   

4.
金凤 《女性天地》2013,(10):16-18
临终托孤,请别让“小魔豆”孤单长大 2006年4月18日,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r懒懒地照在床上。家住苏州胜消镇的周丽红斜靠在被子上,相比以往,她今天的精神似乎要好很多。周丽红对女儿说:“豆豆,外公外婆老了,你得帮妈妈照顾他们。如果哪天豆豆从幼儿园回来没看见妈妈,别害怕,等你大了就能找到妈妈了。”周丽红摸着女儿的额头,泪流成河。女儿才6岁,她怎么舍得离开。  相似文献   

5.
朋友说:“你是社工,帮我出出主意吧。”事情是这样的,她女儿上中学,她“拼爹”又“拼妈”,和中学校长扯上关系,如愿把女儿安排进“尖刀班”。听听吧,“尖刀班”,名字就透着血腥暴力。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就这样踩上刀尖。该班的班主任是一位50多岁的“特级教师”,“尖刀班”这个带着浓厚阶级斗争味道的美名就是她取的。女儿在“尖刀班”待了_一星期,回家就哭诉。  相似文献   

6.
正6岁的女儿很要强。她总想第一个到幼儿园,第一个吃完饭,放学后第一个被接。她经受不了任何挫折,作业没得满分就会崩溃大哭,老师没选她参加节目就会一边哭一边求老师让她参加直到"得逞"为止,别的孩子有的东西她也要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好说歹说,但她有本事一直哭,直到我最后缴械。这么下去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完美敏感期,想赢怕输很正常,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想拿"第一"的感受,而不是否定甚至打击她。在日常生活中,少传递些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淡化得失、输赢,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和态度;孩子玩游戏、吃饭时,家长不要过于强调"输  相似文献   

7.
正美好不会从天而降,想要享受这份美好,父母们要给予孩子最大的包容和最平等的爱。破解手足相怨女儿出生之前,汪培珽在台北市一家投行工作。随着儿女陆续出生,她体会到为人母的快乐,开始觉得人生真正的快乐,是细心陪伴孩子慢慢长大。于是,在女儿3岁、儿子1岁那年,汪培珽辞职做了全职妈妈。刚成为  相似文献   

8.
惠之 《伴侣(A版)》2021,(10):22-24
女儿痴迷乒乓父母送她去练球 2000年11月,孙颖莎出生于石家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基层干部.一个机缘巧合,让孙颖莎喜欢上了乒乓球这项运动. 小颖莎刚懂事,就非常喜欢看乒乓球节目,并且总喜欢学着电视里运动员的样子做挥拍的动作,"女儿装模作样天真的样子有些可笑."为满足小颖莎的愿望,母亲高君敏给她买了一个球拍,没想到小颖莎竟爱不释手.5岁那年,孙颖莎被父母送到了学校的乒乓球队,这样放学之后的孙颖莎就可以直接前往球队参加训练.其实,父母当时也并没有期待颖莎能够在乒乓球方面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9.
黎黎 《老人天地》2010,(10):35-35
黎医生你好: 我的女儿十分孝顺、聪明,各方面条件也很优秀。可是她偏偏爱上一个条件不如她的男人。这个男人不但相貌一般,脾气也不好,工资收入不如她,平日还爱与朋友打牌赌博。我常对女儿说:“父母不反对你交男朋友,可你为什么要找个这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0.
<正>邻居家的女孩3年前遭遇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她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照顾她的奶奶身体也不好。从那以后,女儿主动承担起背这个孩子上下学的重担。尽管学校离家就20分钟路程,但风里雨里地坚持也非常不容易。为了那个孩子,女儿学习成绩下降了,个头这几年也没怎么长。我们劝她放弃,女儿却说:"做好事就要做到底!"她要像雷锋一样一直背着她上学、放学直到她结婚。  相似文献   

11.
小凡 《现代妇女》2005,(3):22-25
广西一对高知夫妇用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来让女儿独立——上大学时只借给女儿一千元而且得在一年内归还,四年内要她自己打工挣所有学费和生活费!2005年新年将要到来前,女儿终于走过艰难的大学人生并以优秀成绩接到新西兰留学的通知书。这时更“无情”的父母又向她提出:要自己解决一切出国前后的准备,因为连买机票的钱他们都出不起了。  相似文献   

12.
一峰 《老年人》2006,(1):30-31
25岁的孔素云出嫁了。10年前,母亲孙华与她签订的那份“道德协议”,如今成了她们母女幸福的见证。孔素云家住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她是父母的独生女,有过快乐的童年。然而,自打父亲吵闹着要跟她母亲离婚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宁静和温暖了。1996年的冬天,父亲为离婚大打出手,最终闹到了法院。孔素云哭着求情,但丝毫不起作用。她伤心至极,对着父亲吼道“:你要是为了别的女人跟妈妈离婚,我就向你学,让你看看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子是怎样堕落的。”女儿的话让人震惊,但她父亲不管不顾,还是狠心地说“:离婚是我和你母亲的事,你无法阻止。你是否堕落…  相似文献   

13.
薛宁 《女性天地》2010,(7):50-51
不把孩子推给老人:孩子她妈被洋爸爸感动 25年前,大女儿丹丹出世了,当时沈丹萍的演艺事业正突飞猛进,她常常是还没有和女儿亲热够,就被电话和电报召回了片场。而丈夫乌韦还在读书,也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女儿。于是,漂亮的混血娃娃丹丹成了沈丹萍的大“麻烦”。沈丹萍便提出,把丹丹送回江苏的父母家。这个在中国人看起来很正常的提议,却遭到了乌韦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4.
女博士为“爱”离异,自私情人出损招 2011年4月,姚敏倩刚离婚两个月,就怀上了刘栋的孩子,这实在不是时候,她心中非常恐慌…… 时年37岁的姚敏倩,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市,自幼聪慧伶俐.2002年,她获得声乐博士学位后,进入厦门一所高校任教.2004年,经熟人介绍,她与在厦门经商的老乡林润铭结婚,第二年有了女儿.闽南人对传宗接代看得很重,生了女儿的姚敏倩不受林家待见.姚敏倩和丈夫本就没有多少感情基础和共同语言,夫妻俩的关系此后变得越发冷淡了. 2010年3月,姚敏倩去福州参加文艺汇演,遇到在当地一家公司任副总的刘栋,曾在厦门任过职的刘栋对她格外亲切,不断夸她歌唱得好,人也漂亮有气质,两人相谈甚欢.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刘栋就会找机会来厦门,与姚敏倩私会.激情弥补了姚敏倩婚姻中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15.
正读者来信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对女儿很舍得花钱。她所有的用品都是品牌,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古筝、拉丁舞,每年至少带她出一趟远门长见识……女儿上初中后,我们将她送进郊区的一所寄宿制私立中学,学费自然不菲,老公说希望女儿有上进心,将来也能过上流的生活。虽然我们对女儿百般宠爱,但这几年孩子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就迁怒于我们。上周老公开车途经女儿学校,就买了女儿爱吃的东西,想给她个惊喜。等  相似文献   

16.
柳絮 《女性天地》2014,(8):31-32
欲出巨资为爱犬购墓地,却遭女儿阻拦 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某传媒公司供职的李蕾下班后去母亲家看望母亲,她刚从电梯里出来,就看到一男子在敲母亲家的门。李营走上前问:“你找谁?”男子微笑着说:“大姐你好,王阿姨是您母亲吧?前几天她在我们这儿给爱犬订了块墓地,我是来给她送资料的。”  相似文献   

17.
林自仁  程全 《老年人》2004,(2):25-25
岁月不饶人,我在渐渐变老,孩子们却是一个个长大了。先前我管教孩子,如今反了过来,孩子们管我,动不动就向我发号施令。尤其是我的小女儿对我的要求最为严格,她说的不光是我要做到,而且还得做好才行。小女儿跟我住在一起,平日里受她的挑剔可多啦。我从小受苦,清贫俭朴惯了,从不讲究吃穿。小女儿说,这样不行,得改一改。但无论怎么改,她都不满意。就说穿着吧,她不是说我穿的颜色不配套,就是嫌我买的衣服太土气。我喜欢穿中山装,可她把我的几套中山装压在箱底,硬是不让我穿,说穿起来像个“古董”。我舍不得花钱买衣服,价格贵的更不敢问津,小女儿…  相似文献   

18.
肖毅彪 《女性天地》2006,(12):50-51
人到中年烦事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下面这个爸爸的做法,也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家庭战火一晃,女儿小学毕业了。为了能让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个理想的中学,妻子从书店买回习题集、“奥赛”卷,堆满了一桌,要女儿天天在家做功课,…  相似文献   

19.
痴迷写作,“丢”了婚姻又“被下岗” 王宛平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兄弟都是军人,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做梦都想当作家.15岁那年,她参了军.在部队,她整天看外国小说,和其他女兵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小说,那时候她开始试着写些散文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文侠 《老年世界》2011,(23):10-11
因为家庭的琐事,女儿跟父母闹起了别扭,连续3年不回家。父母一怒之下把女儿告上了法庭,要求她每个月支付l元赡养费,并须亲自送到父母手上。适逢《老年法》修订案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本案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真的能解决这些家庭琐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