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苏比与阿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它将成长隐喻为从"天真"走向"经验"这一孤独而艰巨的历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主人公苏比(《警察与赞美诗》)和阿Q(《阿Q正传》)都经历了从天真、顿悟到幻灭这样一个觉醒与困惑的成长历程,而觉醒与困惑是文化上的一种悖论。这一悖论从小说的社会背景、民族心理和文化层面得到了相应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创作心理距离与沈从文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心理距离"极大地影响着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势下的创作的思想情感内容及其相应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文从此角度入手,将沈从文小说早期与后期、都市题材与湘西题材之作在纵比和横比中进行心理探索和审视。  相似文献   

3.
从广义认识论、解释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重视域考察,教学活动是“主体(教师)-客体(教学内容)-主体(学生)”的多极主休璋的精神交往活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心理效应的深层意蕴则是其教学活动的主体心理间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具体剖析邓小平理论教学中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教师的倦怠心理的成因,探索增强教学积极心理效应的途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殿弼 《东方论坛》2010,(6):73-79,85
在1980年代戏剧探索大潮中戏剧家们顺应人类更深刻地认识本体、完善自我的社会心理和文艺思潮,将探索方位"向内转",将笔触聚焦在人的内心世界,于是应运而生出一批心理型探索戏剧。它们着力深度剖析人的灵魂空间,尽展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无穷的差异性、复杂性、变异性。这对沿袭千百年的从外部性格特征上塑造人的传统观念产生强大冲击,使人的心灵从长期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是戏剧思维的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显现出探索戏剧秉具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个集合性的新命题──美与心理体验新论刘家友我集合诸家单项研究之精髓,组合与编制成一个新的命题:“美是心与物和谐一致的感性显现。”其结构有以下两个组成部分。(一)主词部分的“美”,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索它是什么,是从何而来的,其存在的形态是怎样的,即...  相似文献   

6.
消费心理定量问题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论题之一,中外学者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试对此作理论上的初步研究,以向同行专家请教.一、消费心理定量理论学术史反观用数理工具对消费心理作定量分析是本世纪以来的事.这是基于数理工具日益用于经济学、心理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局部性分析所致.在数理经济学发展史上,数学的触角约于19世纪初深入到经济学领域.法国学考古诺于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著作中提出了需求函数理论,把人们熟视无睹的商品需求量(d)与价格(p)之间的关系写成d=f(p)的函数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教学法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以促进医学人才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方法:将23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社交能力自测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自测量表、自卑倾向自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的抑郁、焦虑、社会交往能力和5项自卑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教学能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力,并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的影响功能。  相似文献   

8.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名,今年得到20名!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心理探讨郭丽亚歌唱艺术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是心理精神的全面反应,而且还是思想高度集中、高度自我控制与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器官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它与人们的心理生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声乐课主要采用个别授课的训练方式(一对一),在...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职业心理发展,更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效能的高低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心理成长;构建心理成长平台;加强自身心理维护等措施来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1.
问题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社会、现代化教育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素质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养。其优劣对一个人后天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是各种素质养成的基础,而且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才能发展的方向,起着助力(阻力)作用和预示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使人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自觉抵御内外环境不良因素的侵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科尔伯格个体意识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发展中相继经历了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层次,并在后习俗层次形成了基于原则的、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哈贝马斯早期以自我发展与世界观发展、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之法律和道德意识结构这三个可以相互阐释的"同构性论据"为基点,将科氏的上述理论"转译"为一种社会进化论学说,进而为其后期的商谈合法化(商谈民主)理论奠定了社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医务人员心理资本(整体及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关系,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中国人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用Spearman相关、单因线性回归、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独立唯一效应,乐观、韧性两个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表明乐观、韧性等心理资本对医务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三者互动关系,并进行心理资本的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展示改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百年历程──评《深沉的民族反省(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郑强胜鲁迅先生曾经批评国人:"中国人总不肯研究自己。"(《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其实,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努力纠正"总不肯研究自己"这个弊病,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演变中的“葛氏定律”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于全有语言系统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词如果同时兼有良义(褒义或中性义)和劣义(贬义)时,它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表示劣义的义项会逐渐蚕食、占领良义的领地,并将其从该词的义项中驱逐出去,使良义或停...  相似文献   

16.
战争史上心理的利用之研究,至今仍属空白。笔者试图在本文中进行初步探索,敬请方家指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战争中心理之利用日渐困难。战争这一社会现象本身虚虚实实,不好驾御。人的心理是有相对稳定性的,可以扑捉的,研究这一问题是有意义的。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毛泽东说:“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况“整个科学,它的所有门类和领域,如今都是促进军事发展的因素。”因此,一切聪明的指挥员只要掌握敌主帅之心理特征,制造假象,使其产生错误判断,就能赢得一定的胜利。“上兵伐谋,”利用敌之心理取胜,也是“伐谋”之一。孙子用将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其中“智”为先。战国时孙膑亦有“攻心为上”说,皆含此意.当然,战争中的胜负是由诸种因素造成的,再愚蠢的军事家也不会轻率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由于朝代更替,战争频繁,无数军士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成为孤魂野鬼,因此民间形成"辟兵"心理,虽然这种心理在四种民俗形态中得到体现,即"镇物傩止"、"实物祭祀"、"傩舞驱逐"、"塑形祠祀"形态,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辟兵"习俗,这四种民俗形态的原初"辟兵"含义也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民间通过有形手段规避和精神、心理超越的方式将"辟兵"心理慢慢转换为乐生心态,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下层民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心感的视觉形象能给人以强大的心理统摄力,并对审美产物的最终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将这种中心感定义为一种能明确感知的、直观的整体视觉特征,并将其丰富的心理暗示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归属感、等级感和稳定感。归属感代表着人们对母体、源头等身心归宿的强烈回归愿望,等级感则与归属感一脉相承,其在人们心中高于它物的崇高地位使之成为权利象征,一些皇权建筑形象的选择就源于此。而稳定感则顺利完成了从空间概念到时间概念的转换,在审美过程中常作为永恒的象征出现。通过这三方面对"中心"的详尽分析,揭示出视觉审美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欣赏者的心理分析,并期望以此研究方式对其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中国电视刮起了情感之风。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8090》、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等一系列情感类访谈栏目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生活成本的急剧增长,使人们的生存压力遽然增大,较易出现心理问题。电视媒体通过开办相关节目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的电视心理类节目在发展中却出现了偏离初衷的现象,将人文关怀变成了热闹的"表演"。电视心理类节目将走向何方?这不仅是电视心理类节目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电视栏目策划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吸纳勒温“场论”的基础上,文章从心理情感能量(情感、情绪)的角度,展开对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中成员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是营销主体在其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影响下,与营销系统成员之间心理情感能量互相作用、互相交换所形成的场。任何营销心理情感能量场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征,其内部都存在平衡—失衡—平衡机制、成长-分裂-整合机制、心理情感能量此消彼长机制等共五种运行机制;推动其运行的有三大动力:原动力、结构性动力与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