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问》2015,(5)
北朝至辽代,奚族部落的数量、名称和性质均在不断变化。北朝后期,奚族有五个部落,有各自的部落名称,并组成部落联盟;唐代,奚族的五个部落直接受各自首领领导,统归唐朝设置的饶乐都督府所管辖;辽代,奚族有先隶属于奚王府后隶属于北府的奚六部和隶属于南府的奚七部。最终,奚族的诸部落成为辽朝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缪荃孙所辑《辽文存》卷一收载一首《鼓吹曲无射宫》,陈述先生以《鼓吹曲》为题录入《全辽文》,其词如下: “五年一巡狩。仙仗到人间。问稼穑艰难。苍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见天颜。金戈玉斧临香火。驰道六龙闲。歌谣到处皆相似。天子寿南山。”缪氏曾于词后注道:“金《乐志》云,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所用鼓吹导引仍辽旧。”陈述先生据此注而推断说:“是此曲乃辽曲也。”但是这首词作《辽史》不载,宋辽金时代的文献也没有称其为辽代作品的,因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1)
在金朝灭亡辽朝的战争中,一方面不断有契丹族的官员及部众为了个人前途和生存而投附金朝;另一方面,处于胜利一方的金朝也随着战事胜利俘获了大量的契丹部众。这些归附并认同金政权的契丹人,不仅对金朝灭亡辽朝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金宋战争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金中都的琼林苑于光度琼林苑是位于金朝宫城西南部的一所御苑,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壮观,是金朝帝、后及皇室经常游玩的宫内“御花园”。金亡后,此苑景色仍保存多年,现旧迹可寻。一、辽代燕京城内的瑶池在《辽史·地理志四》的“南京道·南京析津府”条下,有一段文字记...  相似文献   

5.
艰苦勾稽铸成力著———《辽代契丹习俗史》读后刘肃勇由张国庆、朴忠国二位学者所著的《辽代契丹习俗史》,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辽史方面的一部精品著作,充分显示了著作者的学识功力与治史才华,详细读过之后,做为曾对辽史做过一点研究的笔...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奚族族源及奚族与契丹族“异种同类”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似求教于同志们。 关于奚族族源 奚族又称库莫奚。史书记载奚族族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东胡或鲜卑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 主张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说者,如《魏书·库莫奚传》:“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字文  相似文献   

7.
唐代奚族君长及世次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但对于北方民族中重要的一员─—奚族的研究尚待进行。通过考订、印证唐代奚族君长的有关材料,对于正史即两《唐书·奚传》多少能够有纠误和补遗的作用,从而对奚族史,北方民族史和唐史的深入研究,或许能够提供某些方便。拙文拟对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本有关宋代经济的新书逸凡1994年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百卷本《中国全史》。该书由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任名誉主编,史仲文、胡晓林任主编。鲁亦冬撰写的《宋辽金夏经济史》是其中的一种。宋、辽、西夏、金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这一时期里,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关于辽代人口的数量,史书尚无具体的记载.过去曾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是看法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应该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研究方法考证辽代人口,即充分利用辽代的石刻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辽代人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以纠讹、补充史料的不足.在对辽代人口进行统计时,主要依据三种方法:一是利用<辽史·地理志>中对各道人户的记载,从中统计出辽代的总户数;二是从<辽史·兵卫志>中记载的每户所出的丁数,统计出辽代各府州县的总户数,再依据辽代碑刻墓志铭,统计出每户平均人口数,从而计算出以上两种统计方法中的辽代总人口;三是依据辽代石刻中的相关史料,间接推算出辽代的人口.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其结论大体相同,即辽代人口在75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7,(2):123-130
"辽代词坛创作沉寂"这一判断不惟是文献稀缺现实下的一种假设,实则亦与历史的真相相差无几。而相较于词在高丽以及金的接受与创作,辽代这种词坛沉寂现象的产生既与其本身的文化立场息息相关,也与这一时期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所表现出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尽管辽词创作不兴于世,但辽人之于词的发展,尤其对于金词风格的塑造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对此现象的探讨,是我们理解整个十至十三世纪词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承担的院重点课题多卷本“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继《夏商社会生活史》和《元代社会生活史》之后,今年又出版了另外三卷:《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朱大渭等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李斌诚等著)和《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有关古代丧葬习俗的论述颇多,但对于丧葬习俗中的“守制”这一礼仪却很少有人论及。“守制”在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代,却带有某些特殊性。它既是辽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又是民俗学、伦理学、社会学不可回避的内容。同时,又不难看出辽代契丹族的汉化...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0,(1)
辽代中后期佛教炽盛,不少画家以佛教文化内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作品。已发现的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大致有四类,即墓室佛教题材壁画、棺椁小帐佛教题材壁画、寺庙佛教题材壁画与寺庙建筑构件佛教题材彩绘、佛塔宫室佛教题材壁画。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分布于契丹辽地各处,但出现在辽代前期的却极少,大多数创作于辽代中后期。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诸如对备经备茶及诵经念佛活动、对佛教"供养"行为、对各类佛教人物形象以及对佛教文化其它内容均有真实描绘。辽代佛教题材壁画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既有承仿中原画院派工整、细腻之技法,也不乏草原画家简约、写实之风格,并且在壁画题材"人"与"物"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5,(3)
建国至占领燕云地区期间,辽代大赦的赦书起草者,由逃往辽朝的汉人担任,此后则由南面翰林院中的汉族翰林学士负责。辽代大赦赦书的内容,主要有免罪、覃恩、蠲免赋税三种,另外还偶尔出现调整行政建置和度僧的条文。中原王朝的大赦赦仪对契丹族来说十分繁琐,因此辽朝很可能并不存在赦仪。  相似文献   

15.
《今日辽宁》2008,(3):48-48
在辽阳城东25公里太子河南岸的官屯,有一处辽金时期的窑址,这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古窑址之一。从出土器物来看,这个窑址是从辽代开始,到金代为全盛时期,元代渐衰而废弃。  相似文献   

16.
1973年在伊春市大丰区横山屯发现一块金牌,出土时完好无缺并包以丝绸和金箔,后被人切成三块,其中二块已收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从现存残牌及发现者提供的情况看,金牌长方形,四角抹圆,长13.9厘米,重百余克,刻有契丹文“  ”二字(见照片)。  关于此牌断代,1979年出版的《黑龙江古代文物》说:“它和河北承德发现的金、银契丹文符牌是完全一致的”,“初步判定它是辽代符牌”。《奋斗》杂志1979年第11期《辽金元对黑龙江的统治》一文,说它是“契丹使臣(银牌天使)往来于鹰路上所携带的凭证”。《中国通史》(1979年版)第六册第二十九页标注承德…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积弱”是指对辽、金战争中的屡屡失败。《宋史·食货志》载:宝元中,“计江、淮岁运粮六百余万石,以一岁之入,仅能充期月之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11):80-82
契丹民族之所以崛起于中国北方并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边疆王朝,有其诸多历史原因和条件姑且不论之。但与其中契丹民族秉承的人口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建国前抢劫财富和掠夺人口来增加劳动力;"军国之务,爱民为本",辽政权对人口增长采取提倡、奖励的政策;"得地无民,将焉用之"。这一人口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在辽代统治的阜新地区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特点、分布、人口流向有重大影响,推动了契丹人口更大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5,(4)
辽代寺院建筑承仿唐宋,与佛教诸宗之"伽蓝七堂"之制大体符合;院落式寺院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山门、佛殿、法堂等主体建筑,而僧堂、食堂以及藏经楼、钟鼓楼等则分布于左右两厢,它们大多为间架结构;辽人建寺十分注重选址与备料;齐备的寺院建筑设施与特殊功能,优美的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为剃度出家的辽代僧尼们创造了良好的修行和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纪念元代京都——大都城始建720周年之际,1987年10月首都博物馆于白塔寺举力、了《元大都历史陈列》,通过真实、形象的历史文物、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概括直观的模型、沙盘,向广大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幅了解大都风貌的历史画卷。元大都是在辽、金京都故城西北兴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