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的科技伦理观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迁,不同的科技伦理观又对中国社会与科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回顾文明演化和科技嬗变的历史轨迹,汲取相应历史经验,才能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道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中国科技伦理思想的流变脉络表现为科技伦理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人定胜天再到现代的天人协调。只有自觉自律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并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实现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
合肥工业大学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在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的发展,我校的科技工作,从零星自发性的科技活动发展到以系、所(室),中心及课题组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的科技活动,从单学科的科技活动发展到多个学科的科研人员间的联合攻关,从只能承接一般性的科研计划项目发展到能承  相似文献   

3.
概括分析了湖南从原始部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科学技术发展在全国的历史地位、基本特征与成功经验,讨论了湖南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与基本亮点,就中国与西方,湖南与全国的科技发展过程特征进行了比较,包括各阶段发展速度的比较与发展结构的比较,还讨论了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与湖南相对先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小浒 《金陵瞭望》2008,(17):17-18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5.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百年历程经历了从“救”到“立”,从“立”到“兴”,从“兴”到“强”三次重要的历史演进。通过对三次历史演进内在逻辑的系统研究,发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三次历史转折发生的根本原因,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转折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转折的根本方向,党对现代化认识的更新是转折的重要诱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面临新条件和新要求,必须突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清醒认识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以及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对工业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科技强国建设去促进我国尽快地成为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科技的态度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当前“科技批判热潮”是二战以来悲观主义思潮的继续和必然结果。科技负效应在本质上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理性有限性以及对科技不合理应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批判,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以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指导科技发展是科技负效应惟一正确的解惑之道。  相似文献   

7.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开始,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能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等同于经济全球化,但它却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研究经济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展。马克思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曾打算专门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关系问题,虽未能如愿,但却奠定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带来的世界体系格局的变化相伴随的。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品牌价值的提高、产业模式的选择到科技革命与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思维脉络,进行论证,以说明经济发展的历史传承性.经济研究在注重历史资料分析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是前一轮经济发展实践的总结,同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历史号察发现,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的必然产物——科技与经济完全脱节和分离;二是从概念构想到政策、发展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缘起;三是市场经济及其相关因素的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初步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思想,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通过对建国60多年科技发展历史轨迹的探寻,从科技价值、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的维度,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思想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13.
浅谈科技与音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是音乐的基础,科技的发展必然带动音乐的发展.从历史上看,音乐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客观上的同步性.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对音乐的深远影响尤其突出,科学家参与音乐工作大大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邓小平参与毛泽东对中国建设道路的历史探索,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主题,以及对科技、教育在实施“主题论”中的巨大杠杆作用的高度重视,论证他的“科技兴国,教育为本”的强国富民、实现现代化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至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前,为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振兴经济,实现四化”这个中心,将科技文化建设历史地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党和国家科技政策的演进并付诸实施,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科技文化逐渐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由此促进了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为了解科技原创力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实现我国科技发展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本文对科技原创力的演化机理及发展中国家科技原创力的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万立明 《南都学坛》2004,24(2):28-32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科技兴农活动 ,延揽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成立农业科研机构 ,并及时在当时的条件下向农民推广科技成果 ,初步形成了从科学研究到成果推广的完整体系。根据地农业科技发展的实践为我们今天实施科技兴农和科教兴国战略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百余年来,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从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到引进、消化和发展西方科学技术,进行了不懈和长期的努力。这个长期过程的本质,就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这个过程的进展,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界的开拓,思维的启蒙,二是教育的普及和对人的改造。本文从提出科技本土化问题开始,分析了科技本土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代进程,进而提出了九十年代和以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内容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学与科技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 ,运用理论分析和详实的史料 ,阐明了大学与科技之间并非只是到 1 9世纪以后才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1 6世纪近代科学的发端之时。更进一步 ,自大学在中世纪产生以后 ,以经院哲学作为其主要指导思想的中世纪大学 ,就已在某种程度上从哲学角度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