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过程。内化将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情感、信念,外化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这一过程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思想品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毛伟 《南方论刊》2014,(2):78-79,9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是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却不让人十分满意。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在网络方面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状况。  相似文献   

3.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幼儿阶段是道德观念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可塑性、模仿性最强的时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院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批有志青年抱着一颗为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的热情,入校求学。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训基地,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理论和方法责无旁贷。  一、心理方法是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  从教育理论来说,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旨在发展人的思想意识、各种能力和政治定势,使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立场,在这一过程中,还塑造和形成人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少年儿童时期 ,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而且也是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是为将来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有一定模式的 ,据研究表明 ,一般都是要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他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从思想品德内容结构的变化发展来看 ,也有一个从低到高、从不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试作初探.“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苏霍姆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P,8—9).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必须通过长期全面细致深入的工作.因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是在多方面的教育和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渗透作用,遵循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岳峰 《殷都学刊》1998,(4):91-91
良好的校风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学校应从各方面为良好校风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以便发挥其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化与外化这对范畴反映和概括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把内化与外化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助于认识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规律,深入研究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条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甘肃和宁夏三省区思想品德教师观念的调查研究发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教师在观念上已经普遍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但接受和内化程度并不高,在诸如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尚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不同群体教师观念的差异分析发现:城市教师高于农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高于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教龄在10-20年的教师高于其他教龄教师。为进一步促进西北地区思想品德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师认识水平;深化德育课程评价改芷.  相似文献   

10.
内化(interiorization)是描述对象客体如何由具体的外部实在变为主体观念映象的过程,这一范畴是从皮亚杰发生心理学中借来的。皮亚杰所谓的内化过程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内化“就是概念化”过程,即活动图式转为概念图式;其二,内化过程出现新质;其三,感知活动的概念化过程是“许多转化中一个特定的转换”。另有一些国外学者则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理解内化,认为内化是“个体接受态度、法规、原则或良心制裁,并使之在形成价值判断或决定自己品行的过程中成  相似文献   

11.
王林 《东岳论丛》2006,27(4):196-19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深刻变化了的环境,才能提高实效性。教学观念创新是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前提,实行教学观念创新需要着力解决过分注重自己的本行、不切实际的说教式的“灌输”、对育人环境的认识不足等三个方面的观念更新。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任远 《社会科学论坛》2003,(12):111-112
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内蕴之天然趋向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日益浸淫着社会的肌体和人们的意识观念;社会大量滋生的腐败不公、道德滑波乃至道德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而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实用专业教育、轻人文精神培育和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德修养日见淡漠。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对当代大学生深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异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然而,实际上,一方面大学生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却难以达成这样…  相似文献   

13.
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过程。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包括内化与外化两个过程。内化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从实践活动、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外化则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从理性认识、经感性认识,再重归实践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寻求做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新平  徐艳 《云梦学刊》2011,32(5):118-122
凯尔曼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包括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简单说来,就是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态度转变三阶段的视角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态度,转变那些不符合的态度的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从宏观、抽象的理论层面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修养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微观上,具体的心理行为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技术层面上修养的过程。二者相结合是抽象和具体的结合,如何实践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环境育人、形象育人、文化育人的目标,共同服务于健全人格教育,对大学生道德成长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健全大学生人格,避免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隐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君  冯忠宇 《理论界》2005,(7):168-16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变革?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主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臧乐源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有可能搞好。就德育工作内涵来说,既包括教育的主体、客体和教育环境,也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施教的方法。就教育的内容来说,其覆盖面相当广泛。我认为集体主...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7月,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过程哲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格雷斯兰德大学、克莱蒙特大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着"过程哲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力戒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短期行为●吴德来短期行为,就是指人们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这样做所带来的最终的不良影响或后果。短期行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教育战线也不乏其例,尤其是在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更为常见。有的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