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的根本任务。是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达到分散和吸引敌人用以进攻中央红军的兵力,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这既是二、六军团的根本任务,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一、红六军团是红军长征的先遣队红六军团原是活动在湘赣根据地的红17师、红18师。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蒋介五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长征。在主力红军行动之前.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为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路线。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在给中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2.
四十三年前的初春,毛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第一次来到四川省。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胜利地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长征。长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也是号称朱毛红军的朱德和毛泽东两人关系史上极其动人的一段。(一)中央红军长征的意图,开始只在小范围内的几个人知道,朱德和毛泽东都不在这个小范围之列。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事前一切准备工作都没有通过他。临时中央请示共产国际,1934年9月30日得到回电同意,中央红军的突围才进入实施阶段。中央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从事转移的筹划,朱德则为红军长征进行繁重的准备工作。他不断地向各军团领导人发出指令,周密部署各主力兵团同地方部队换防,集…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北上。对于这次远征行动,现在史学界一般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反“围剿”和战略转移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具有伟大的历史地位。但是,在详细考察这段历史之后,我们认为,对  相似文献   

5.
长征前,刘少奇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党内有名的工运领袖和白区的党务工作者,在党内有很高的政治地位。长征前夕,他被编入部队负责政治工作。长征初期,刘少奇先后担任红八军团和红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督促军团实施党的命令和指示,参与军团的领导工作。1934年10月22日,当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在赣南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时,刘少奇接到周恩来、博古电令:“刘少奇参加中央红军第八军团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代表。”于是在行军途中前去上任。红八军团是中央红军突围前夕,即1934年9月组成的主力部队,7000余人,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担任红…  相似文献   

6.
黔东特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可低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黠东特区的工农武装潜力为红三军复兴革命力量提供了宝贵的能量,支持了中国革命大局中的小局转危为安,它同时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黔东特区重中之重的战略意义是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作为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要冲之地,它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准备了有利的作战条件;在黔东休整─新的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开创新苏区,为中央红军突围牵制了大量敌军。  相似文献   

7.
试析毛泽东对长征主体的认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之后,在毛泽东的意识与话语叙述系统之中,一直将长征和红军主力的大转移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将中央红军视为长征的主体,并不包括此后红二、四方面军的北进与会师。晚年毛泽东逐渐修正和改变自己以前对长征主体的认识与界定:长征是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不单纯指中央红军的长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长征史研究范式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过于偏重中央红军而相对忽略红二、四方面军的“偏荣偏枯倾向”,进而以红军三大主力为主体,重新建构完整的长征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既是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实现战略性的转移,又是中华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的历史开端,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次成功的历史选择.长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伟大胜利,要大力弘扬和继承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胜利结束伟大的长征,迄今五十周年了。当时,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赣南到陕北的战略大转移,对于整个长征的胜利起了主导作用。中央红军是经过多次的重大战略转变,不断改变进军方向,才最后选择陕北作为落脚地和革命出发地,并由此促成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会宁和胜利结束长征的。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南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的有30多名女红军,她们中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只有25人,李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提出和确定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1933年“福建事变”时毛泽东提出建议,1934年5月中央初步讨论决定实施,并得到共产国际同意。至于转移方向,先是毛泽东提出向江浙皖赣转移,尔后提出向湖南中部转折,至9月初决定向湘鄂西转进。为此,中共中央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六军团西征,“调敌”“探路”;选择突围方向;加强对粤军陈济棠的统战工作;对红军进行整训与粮弹的补充;制定详细突围行军计划;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逐级下达战略转移指令;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保证了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汝城"扩红"150多人,在宜章至少"扩红"900多人,在临武、蓝山、道县、嘉禾、江华、永明"扩红"约900人,在湖南"扩红"总计约2000人,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取得较好成效,原因主要在于: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很大,群众基础好;党和红军日益重视"扩红"工作,较好地组织、推动了"扩红"工作的开展;红军广大指战员更加重视开展宣传工作、群众工作,积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模范遵守纪律,注意给予群众利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认可度;地方党组织大力协助红军开展"扩红"工作。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进一步扩大了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增强了中央红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为此后在贵州"扩红"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而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扩大、保存有生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长征之初,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致使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走到了最危险时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党的建设,改变了中央红军被动的局面,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重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开始长征。半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也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懋功(今小金)。“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目前,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称为“长征开始”,但事实上,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不是一开始就叫“长征”的,将当年红军的战略转移统一称之为“长征”,这是后来的提法。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正>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兵”,即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计划,扭转行军方向,由去湘西改向黔北,创建新根据地.这不仅是一次军事战略的转变,使红军开始转危为安,而且成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南腰界会师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把持着党中央,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实行了完全错误的军事路线,使得红军作战不断失利,以至于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就在这艰难的时刻,转战于川黔边的红二军团(1931年改称红三军)与先前由湘赣根据地突围的红六军团在我省酉阳县南腰界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两支兄弟部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为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红军在贵州地区的革命活动,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篇章。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研究主倾向于中央红军,对红二·六军团的研究则鲜有涉及。诚然,中央红军在贵州的伟大历程是重要篇章中最为光辉的一页,但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开展的革命活动也同具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其中在黔东石阡、江口地区进行的休整,即“江石体整”就是红二·六军团长征中一次极为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在红二·六军团战史上有着突出的位置。对它的研究,不仅可充实研究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蒋弱环节,而且可在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年》2011,(8):10-10
历史回放: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机关“定居”陕北延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军兴,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陕甘宁边区正式建制。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