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带来了情爱小说的繁荣。“五四”情爱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对自我的肯定 ,对理想的追求 ,以及对人和人性的全面自由、彻底解放的渴求与“五四”作家精神气质的契合 ,使“五四”情爱小说在价值取向、审美品格和表现形态上 ,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国恩的博士论文以《浪漫主义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为题 ,作为严家炎主编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的一种出版。我因为参加了该论文的答辩 ,为它的出版感到高兴 ,特地写上几句感想 ,把它介绍给读者。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不够充分的。说起浪漫主义 ,大多只关注它的主观性、抒情性、幻想性特点 ,目光仅停留在“五四”浪漫主义上 ,认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衰落即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终结。有些学者后来虽也注意到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依然有浪漫主义文学 ,可是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理论把这些浪…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思潮的性质历来被归结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从文学现代性的角度看,五四文学思潮具有启蒙主义性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最初的、局部的批判。浪漫主义反抗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统治,现实主义批判现代化对人的价值的毁灭。五四文学鼓吹现代性,包括科学和民主,而不是批判现代性。因此,五四文学思潮不是浪漫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虽然五四文学也引进和借鉴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由于启蒙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了选择和改造,使之成为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五四”浪漫抒情小说普遍带有感伤的成分。感伤主要表现为“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反映了浪漫主义者的青春人格和叛逆精神。“五四”浪漫主义小说家的风格各异,显示了不同的个性和文化背景。郁达夫等先驱者对于浪漫感伤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本文在较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着重从郭沫若所提出的“艺术是我的表现”、文艺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目的”、形式上应该“绝端自由,绝端自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复杂内涵和特色,并揭示了郭氏浪漫主义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辉煌一时,但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由于中国浪漫主义者在提出个性解放要求时没有先接受理性精神的洗礼,从而使他们对创作采取了过分情绪化的态度。同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五四式的浪漫主义的存在空间非常狭小,一些“革命文学”的提倡者在对待浪漫主义问题上又存在着模糊认识,这就导致五四浪漫主义过早地因分化而衰落.  相似文献   

8.
运用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选取伦理学、青春学和民俗学三种学科视角,对“《沉沦》现象”进行阐释可以发现郁达夫小说《沉沦》的独特价值在于:用异域文化作参照,大胆挑战传统道德;以青春文化为本位,大声呼喊青年的苦闷,难能可贵地记录了“五四”时代的“另类”声音。以往那种把《沉沦》当作“爱国小说”或者“颓废小说”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对生命的历史说,生命个体而能历七十,已经是很漫长的了。但对“为人生”的文学说来,七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已。然而,从“五四”文学革命到今天,作为文学史虽然短暂,就文学思潮的内涵考察,却属于高密度、大振幅类型;不论和以前的我国文学思潮史相较,还是和西欧文学思潮史相较,都无不及而有过之。西方文学思潮的密度与振幅,多和经济变革密切相关。苏俄文学思潮的密度与振幅,多和政治变革相关。我国自“五四”始,文学思潮的发展,和二者都密切相关。“五四”以来迄今为止我国七十年的历史,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回应,不同的回应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作为“现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而出现的,以此为基础,沈从文的创作应被归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而且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作品的比照中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的超越性、贵族气质和神秘主义而具有的东方特色———直面现实、平民特质和理性的节制三个特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沈从文的创作创造了独特的东方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文学思潮的出现,有其现实的原因从而保持其独立性,但它不可能脱离历史,它必然能在历史承续演变的时间序列中占据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文章指出革命文学并不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反叛者,它在精神特征方面与“五四”文学革命有着血与肉的联系,其精神特征是人的不断发现与文学作品中个人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创造社是“五四”诗坛浪漫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它是新诗发展自身规律、时代本质特征和欧风西雨影响的必然。创造社的根本特征,在于他们“对于一种社会成规”的“破坏”与“创造”的“革命”,其个性解放与表现自我的情感气度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境界与格调。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这是他们为“五四”诗歌所找到的一种更能抒发现代人苦闷情绪的浪漫的感伤主义抒情方式。1925年以后,也正是创造社的这些特征,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消歇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古老的民族历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因为它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涅般木式的变革与新生;“五四”时期是20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它为中华民族再造了青春品格与现代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评说“五四”是“旧时代的人所痛心疾首的洪猛时代,新时代的人所讴歌鼓舞的黄金时代”。①“五四”在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又包涵宗教哲学的、教育文化的。然而,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新文学的提倡差不多成为‘五四’的主要口号”②,文学革命充…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要经历一个“灵魂的改造”过程,可是从《青春之歌》这部地道的革命小说看来,灵魂的改造更深刻地表现为“身体的改造”。,《青春之歌》恰好展现了从“五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革命到阶级革命的身体改造和实践过程,是身体现代性进程的完整镜像,使人们看到了现代历史对于人的塑造的重要侧面。文章的论述是对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5.
诗人气质与青春气象,是王统照五四时期最鲜明的精神特征.受惠于五四,他走向了平民,获得了民主、平等的意识,人道、博爱的胸怀;受惠于五四,他广泛地吸纳了世界文艺思潮,涵育出宽容、开放的艺术精神及现代意义的个性气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作品风貌.其中,纤细迷惘的"情绪化"的对人生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五四诗人型作家王统照的本色,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种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文学实践两个方面,考察鲁迅前期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独特性,指出:作为伟大思想文化先驱的鲁迅,是立于思想文化高度进行浪漫主义精神探索的;他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意识来把握,以“立人”为探索起点和目的,在理论上建立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化观和文学观,在文学实践中创造了思想文化型浪漫主义文学;他的这一探索在思想文化层次上体现了近代与五四“人的自觉”精神和民族新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时代的抉择与人们鉴赏心理的颇斜使浪漫主义在30年代跌入了低谷。与得天时地利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比,浪漫主义显然自惭形秽。但是,由于部分作家的个性气质、生活阅历、审美趣味及“五四”浪漫壮潮的影响,浪漫主义不是作为一种“现象”而是作为一种“思潮”依然存在。它犹如一股山涧清泉,虽萦回九曲,但百折不挠,永不歇息地奔腾向前。  相似文献   

18.
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自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文学史上多次论争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使之成为跨越到21世纪的文学形象之一。丁玲运用独特的“日记体”形式所展开的另类“青春叙事”。对都市“新女性”所面临的“青春矛盾”及其“青春欲望”进行了大胆、严肃的深层次艺术表达,帮助人们正视青春的本质以及青春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青春视角看,《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篇典型的青春小说,该作品除具有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青春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浪漫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命运及特点郭馨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精神无疑贯穿于其始终,然而作为自觉的文学思潮则出现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我们认为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是最早影响中国新诗的西方文学思潮之一 ,它与中国当时的社会、人文思想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中 ,浪漫主义的影响非常明显 ,加上与泛神论等思想的融合 ,在揭示现代人追求人的解放、个性独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人文精神状况 ,也体现了新诗现代精神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