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他赋予当事人冲破地域、国别的限制选择双方最熟悉,最有利的法律作为支配其订立的涉外合同的法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同时,绝大多数国家也对当事人对适用法律的选择进行了有条件的限制。本文以我国现行的涉外合同法律为基础,着重介绍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主要内容以及对意思自治的限制,同时将中外法律进行对比,提出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惠雅 《办公室业务》2012,(11):171-172
意思自治原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突出原则,是自由与限制相统一的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意思自治原则已经从传统的合同领域扩展到了婚姻家庭、物权和债权等方面,顺应了在国际上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涉外民事活动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日趋复杂,该领域的法律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冲突规范在解决一些新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减少法律冲突、保护国家间的交往利益,进一步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合同和公司都以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为基础,合同是公司的基础关系,公司是对这种基础关系的履行之形式;同时,基于交易的安全和效率的考虑,公司法对公司这种合同的履行形式进行了特别的规定,更强调此形式本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意思自治即私法自治,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享有自由决定其行为、不受他人非法干预的权利.意思自治无论是在传统私法中还是现代私法中,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这一原则的分析和借鉴,必将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事实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未经意思合致,而直接依事实行为成立的债的法律关系。口头合同和事实合同具有相同的外观,但能够以是否经过了意思合致加以辨别。合同法第10条和第36条的规定,是口头合同存在的法律基础,与书面合同殊无本质区别。以事实合同为诉因而请求法官裁判的案件,由于传统社会价值和传统裁判理念的引导和定向,往往易生法律关系和法律概念的混乱。缺乏意思合致能够成立事实合同,但口头合同的意思合致若被履行行为所修改,亦可依事实合同理论而予以恢复,故能够援引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解除或无效等问题予以裁判。  相似文献   

6.
在专利许可合同中,各种限制性条款层出不穷,其中不质疑条款所受争议颇大,我国现有法律将不质疑条款视为无效条款,即许可合同中出现该条款就视为无效合同,规定过于狭隘,不质疑条款体现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可以将其视为可撤销要件,根据当事人的意志选择是否加入该条款或撤销含有该条款的许可合同。  相似文献   

7.
众所用知,意思自治原则是私法领域最为重要的基石之一,其本是契约领域若干交易原则之一,之后乘着自由资本主义、自然哲学的东风浮游直上,渗透到私法的各个领域。但即便如此,契约领域仍是与意思自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最近以来所谓意思自治原则已然衰退的观点日渐增多,而这些观点往往将以格式条款为代表的若干制度的出现作为意思自治原则衰退的证据。因而本文拟从格式条款出发,以窥意思自治的适用及限制,探究意思自治原则“衰退”之实质,力求重新为意思自治原则定位。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决策与信息》2010,(11):102-103
合同经常被描述为配置资源和私人选择自由的制度。公司是私人自治的“王国”。合同理论运用贯穿于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及公司经营到公司终结的全部过程和领域。公司合同理论是经济学视角对公司性质的一种解说,其主张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联结体,凸显出合同在公司这一“私人王国”的成立及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决策与信息》2009,(10):72-72,144
本文梳理了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内容违法民事行为法律效力制度,总结了这一制度的国际立法经验与立法趋势,认为国际法学界并不认为所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归无效,而是对法律强制性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慎重对待公法对私法事务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徐梅 《决策与信息》2010,(12):170-171
房地产企业典当融资是近年来解决资金短缺的渠道之一,但实践中容易产生众多风险。为降低典当行的经营风险,本文通过各类风险归类找寻和发掘风险根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着重在意思自治的指导下完善双方合同的各个风险点,加强风险防范和审慎经营,以促进双方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衡峰 《决策与信息》2011,(10):81-82
私法自治是现代民法最基本的特征和精神,在合同法申直接表现为合同自由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原则得以确立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发生动摇。我国合同法立法中对合同自由原则进行的限制正是新环境下对自由的维护和对合同正义的实质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为国际私法意义上的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和发展历程,并且从自然法角度、契约自由角度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等方面分析了支撑该原则发展壮大的理论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13.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并且体现在物权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和知识产权法等之中。同时,意思自治又不是绝对的,它的适用叉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林沙力 《经营管理者》2013,(13):264-26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用电合同管理水平也面临新的形势挑战。电力立法已严重滞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供用电合同管理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另外,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部门不再具有政府管电职能,已转变为民事主体,而用电方由于法制意识增强和维权意识提高经常会对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提出看法和意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力监管不断加强,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重视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从法律上,保证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法可依;从管理上,提高企业法制意识,规范企业供电行为,从而达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供用电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鲁阳  杨敏  李琼 《经理人》2023,(3):70-72
<正>为保证招投标项目中介合同有效可行,招投标中介合同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程序,不得出现承诺中标的意思表示、不得进行串通投标行为以及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中介成功的定义。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承继了原《合同法》的规定,将居间合同统一定义为“中介合同”。而《民法典》所称的“中介合同”,是指中介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向中介人给付约定报酬的协议。  相似文献   

16.
翟桂花 《决策探索》2009,(24):43-43
股权转让协议属于合同的一种,对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判断,应依据合同效力的自身规则进行。根据《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因为受到欺诈、误解或胁迫导致其意思表达不真实的,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从根本上否定合同的效力。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是无效的。因此,只要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不存在当事人意思表达不真实的情形,也不违反法律禁止转让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即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对转让人与受让人均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传统合同而言,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协议的状态.当事人订立合同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生效.  相似文献   

18.
施工索赔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索赔行为经常发生.而索赔费用的增加必须以合同文件和完整的施工资料为依据,文章对索赔观念、机会、索赔程序和技巧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法律谈判作为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充分尊重并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并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严俊  廖国强 《经营管理者》2011,(8X):331-3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合同在经贸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汉语的商务合同相比,英语的国际商务合同在用词及行文方面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熟悉这些文体特征才能很好地完成合同的签订,准确地表达交易双方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