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际范围内政治、经济、市场因素对亚太经济合作格局的促成及影响1、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亚太国家扩大区域性合作完备了政治前提。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根据当时美苏尖锐对立然而又不直接参与战争的国际政治格局,曾提出过“遏制理论”和“冷战理论”。不能不看到,冷战曾经对亚太合作构成严重制约。一方面,以印支半岛和朝鲜半岛为界把亚太地区长期分解为两个意识形态板块。因为意识形态不同的对抗性政治因素,这两个意识形态板块之间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零的阶段。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在二次大战中给亚太地区国家造成严重战争创伤的历史因索,一直使亚太经济关系笼罩着一层阴影,意识形态相同的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仅限于局部型、松散型和低层次型。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出现了从对抗到对话、从紧张转向缓和的新情况。同时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更是为亚太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雅尔塔体制告终,柬埔寨问题趋于解决,中韩、中日、中澳贸易扩大,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等亚太国家陆续建交,海峡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日本面临西方国家分担经济和防卫义务的要求。海湾战争期间,日本的“一国和平”主义的“免费乘车”行为遭到各国的唾弃。日本政坛的“战略”保守派导入小选区制,以此树立两大保守政党制,以保守政党闻的竞争即“保守内的革新”代替“55年体制”的保革对立。这是继战后民主改革后日本最重要的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蒙古的经济外交不仅包括巨额的经济援助,也由最初的单向的经济援助逐步扩展为广泛的、深入的经济合作。外交是国家间基于相互间的利益展开的互动。日本对蒙古经济外交的开展基础是由双方战略利益的契合度决定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冷战后日蒙双方在开展经济外交方面的战略利益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一、亚太经济合作的新态势 第一,亚太经济合作由专家探讨变成政府行为,形成官民合作机制同时运作的新格局。从1960年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率先提出太平洋经商合作的构想以来,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先后提出过“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等构想,并产生“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等区域组织。这些构想和组织,虽然对探索和协调亚太经济合作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因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在促成亚太经济合作方面产生较大较多效应。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应运而生,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由专家探索变为官方探讨和政府行为。尤其是1993年11月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5届部长级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对亚太经济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民间机构仍然在提供信息,分析信息和谋划对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官民合作机制。看趋势,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亚太经济合作体制中官民合作的格局将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6.
以 1 990年的海湾战争为契机 ,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日本外交战略的争论 ,争论的核心与焦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继续维持日美同盟 ,维持已有宪法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脱亚入美”战略 ?还是回归亚洲 ,与亚洲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来共同对抗美国霸权 ?或是既亲美又入亚 ,与美国一起合霸亚洲 ?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关于日本未来走向的争论 ,也是关于日本外交战略选择的争论 ,是冷战后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一、“回归亚洲”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80年代后 ,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日美摩擦的不断加剧 ,日本开始检讨其亚洲观及其与亚洲的…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 ,日本推行的是一条没有“普通国家”的“普通国家”路线。相对于军事大国化仅仅是这一政治理念的具体表象而言 ,自主性和大国化构成了“普通国家”的真实内涵。日本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多种实践 ,说明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日本的“普通国家化” ,才能避免战略应对上的被动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非洲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下降,欧美各国政府对非洲的兴趣大大下降,非洲研究随之在各国也呈现衰落之势。与此相反,随着非洲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关注对象,日本对非洲展开“拓展经济权益、提升政治大国地位、增进软实力”三个维度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9.
山东“九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王春涛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开放的精神,推动山东乃至全国开放型经济的开展,本刊与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研究室联合举办“开放型经济论坛”专栏。重点围绕21世纪亚太经济...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 ,在日美同盟体制的保障下 ,日本形成了以和平宪法为制约 ,“专守防卫”方针为基础的安全防卫战略 ,并建立起了和平时期最佳的军事力量。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 ,日美同盟体制发生质变 ,“专守防卫”方针被逐渐侵蚀 ,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岌岌可危 ,日本加速向独立军事大国方向迈进。鉴于日本尚未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 ,其军事大国化动向必将引起亚洲各国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12.
一、亚太经济合作由多极化向多结化的转变战后,亚太经济一度处于“多极化”状态,以美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为一极,中国、鲜鲜以及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另一极。各极是由具有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某些力量实体组成。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亚太经济合作“多极化”的局面正向“多结化”态势转化。“多结化”指的是互相依存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结”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14年侵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后,日本一直以山东作为在华北侵略扩张的基地。“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控制,山东更是其经济侵略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就这一时期日本掠夺山东的计划及实施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酝酿制订掠夺华北计划的过程中,对山东的经济地位尤为重视。首先,山东与旅大遥遥相对,扼京津之门户,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山东与东北历来人员往来频繁密切,经济贸易互为依存,是建立所谓“日、满、华北经济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区域。其次,山东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棉、盐,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图谋攫取的重要战略资源,被日本称为“两黑两白”。加之山东交通发达,有青岛、烟台、  相似文献   

14.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安全战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的安全战略 ,先是依靠美国力量 ,实行内向型“专守防卫”,冷战结束后 ,转而采取外向型“介入地区战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关联法的制定就标志这一战略的转变。虽然不能由此断定日本必走侵略战争的老路 ,但这必将深刻影响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特别是日本对“周边事态”范围采取的模糊政策 ,实际上把台湾划入准备介入的范围 ,从而可能导致中日安全领域的激烈冲突。当务之急是中日之间要实现真正和解并建立信任关系 ,这首先需要日本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诚意 ,也需要双方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作出新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东西方为了刺探对方军事情报、战略部署、政治动向,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各种间谍活动。今日世界,冷战结束,东西方矛盾大大缓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前苏联分崩离析,各共和国为了在旧体制的废墟上创建新的国家而艰苦奋斗,内乱频仍。那么,间谍战是否停止,各自相安无事?恰恰相反,间谍战非但没有削弱,而且在不断升温。人们称间谍战为“无硝烟的战争”。 近年来,随着经济日益成为各国国家战略和国家关系的重点,国际间谍战的焦点也从政治、军事领域转向了经济、科技领域,并且已由从前的东西方集团互为敌对目标演化为美国及其盟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竞争。 德国、日本、法国、以色列、韩国等国的经济间谍活动日益频繁、激烈。法国间谍人员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企业中安插“鼹鼠”,以窃取科技情报。日本在恢复经济、发展科技的过程中,从美国、西欧等国盗窃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情报,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持别是东亚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创下了经济奇迹,面对21世纪,亚太地区仍将保持世界经济发展“生长点”的地位,并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逐渐显示出区域化的特点来,表现为投资、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活动越来越红火。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小龙”、“四小虎”及东盟的其它国家都在为区域经济合作加紧准备,美国和日本都在争当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角,旨在抓住21世纪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借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未来的亚太经济合作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这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防卫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自主防卫”的意识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这一转变的发生,与日本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均有关系.它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地缘取向是遏制大陆,进取海洋;军备发展运用取向为海空优先,由防到攻;联盟政策取向是巩固同盟,强化自主。导致上述取向的外部关键因素是来自美国的鼓励和纵容,国内主要因素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右倾民族主义以及海洋日本论等社会思潮的兴起、政治的“总保守化”等。沿上述取向展开的日本防卫战略将挑战东亚稳定,对我国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是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特别是两岸经贸合作,出现了突破性进展。闽台经贸发展不仅对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作用巨大,而且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以至21世纪初,在世界经济中心逐渐东移,亚太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立足长远,重新审视闽台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发展迈向新阶段。从南中国海经济增长三角的崛起,审视闽台经贸合作与发展的潜能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作用更加突出,以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