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别就教学和科研机构的建立、田野工作的开展、主要学者及其研究取向、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等方面叙述了1949-1965年间人类学在台湾发展基本状况.其次,将此情形置于台湾地方社会历史背景、世界人类学发展的背景之下,指出了人类学在台湾发展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奠定了人类学在台湾延续的良好基础,也使人类学研究逐步深入到台湾本土社会的内里,为认识台湾社会开掘出了日渐丰富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是日本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简要概述了日本大学中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缘起及其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等诸词在日本各个时期的不同含义;日本女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平埔族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就已基本汉化,痕迹难辨.故而,无论是日本殖民机构及其雇佣学者,还是光复初期的台湾学者,均没有对平埔族研究予以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反对运动"与"原住民运动"高涨的社会背景下,长期作为汉人移民开发史研究附庸的平埔族研究终被发掘出来,并俨然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宠".本文对百余年来的平埔族研究作简要回顾,并反思当前台湾社会各界热衷于平埔族研究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赵瑞民 《南都学坛》2000,20(4):122-122
国内使用文化人类学或者叫社会人类学的方法来从事历史学的研究 ,大都集中在史前研究的领域 ,这与西方正宗的人类学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研究都是以生活在原始时期的少数民族为对象是分不开的。迄今为止 ,对于历史时期的研究 ,还都在尝试阶段。虽然二战时期美国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于日本的研究取得了意外的收获 ,对美国占领日本以后的政治决策起到了导向作用 ,成为论此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可是这样的范例实在太少。而在我们这样人类学基础很薄弱的地方 ,要想出现像本尼迪克特那样的大家 ,纯熟地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从事历史时期甚至…  相似文献   

5.
1895年,台湾由于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被迫割让日本,由此开始了为时半个世纪的“日治”殖民时期。殖民时期伊始,日本当时一批学者,其中尤其是以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冈松参太郎为首的法学家,在政府支持下进入“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等专设机构,对涉  相似文献   

6.
<正> 1895年清政府战败将台湾割让日本后,台湾人民始终不渝地为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而坚持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始告结束。有的学者曾将日本统治台湾分为三个时期,即1895——1918年为暴力镇压时期;1918——1937年为怀柔时期;1937——1945年为“皇民化”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特点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下的民族是现代性的产物,与国家的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民族建立"的过程因而本质上是一个现代的过程。在传统的政府治理中,民族客观论是民族识别与认定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的变迁,民族主观论在实务与学术研究上逐渐受到重视。日本殖民台湾时期,为了殖产兴业而对台湾土著民族多次实施人类学调查,并依其所获得的蕃情知识进行民族识别分类。台湾泰雅族原有25个方言群与地域群,因为共同的独特文面习俗,在20世纪初被日本殖民者划定为单一民族。但自2004年起,由于不同方言群争取独立成族,泰雅族从单一民族分化为三个民族。文章以泰雅族的建构与分化,论证在当代政府治理与学术研究中,关于民族客观论与主观论间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后初期、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运动的支持自始至终、不遗余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是诱发其支持"台独"运动的历史原因;2.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为驱动其支持"台独"运动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3.台湾当局设立秘密"专案基金"拉拢即大搞"金钱外交",是诱使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运动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民教授从学术史的角度,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西南人类学发展颠峰时期的瞩目成就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他指出,老一代学者们深入到西南边疆地区进行的艰苦但卓有成效的田野工作,不仅为中国人类学的早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且对中外学术交流、民族国家缔造、民族和族群的划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世纪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认真总结和反思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将对现代西南研究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发展和繁荣有所裨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系高级研究员王富文博士(Dr.Nicholas Tapp)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多元化、范式转换和方法更新、学术取向的反思等方面论述了1965年以来台湾人类学在社会资本主义化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台湾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人类学研究对象、取向、方法及理论方面的影响,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背景下社会变迁和人类学研究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工业对台湾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台湾煤矿发展史在整个中国煤矿发展史、对外关系史和工业发展史进程中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台湾煤矿发展历程的梳理,对台湾煤矿史著作的介绍和评述,肯定台湾学者对台湾煤矿史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十分可喜的成绩,指出在煤矿出现后对人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台湾儒学兴起于明末清初,上个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台湾儒学的发展和影响也相应得以迅速提升。大陆方面的学者大规模对台湾儒学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大量研究台湾儒学的论著和期刊文献的出现,表明了学者们开始重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作用。大陆出版发表的研究台湾儒学方面的资料(包括台湾学者的作品),既涉及对台湾儒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台湾儒学现状的研究和对台湾儒学前景的研究等,对于加深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相互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疯狂的文化侵略是日本情结形成和膨胀 的根源,蒋介石本人的日本情结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台湾的日本情结,现今台湾当局所谓 的“新台湾文化”的重建及李登辉本人浓重的亲日情结进一步促成了日本情结的膨胀,日本 情结的膨胀对两岸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韩琛 《东方论坛》2012,(1):51-57
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在"解严"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主义的负面形象,悄然变身为"殖民地怀旧"与"大众文化迷恋"的对象。"殖民世代"的"恋日情结"与"战后世代"的"文化哈日"在电影中混杂汇聚,共同形成了一个融铸"后殖民乡愁"和"国族身份狂想"于一体的影像奇观。重构"日本想象"是台湾社会进行主体历史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其不过证明了当下台湾社会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想象,依然笼罩在殖民主义的无意识梦魇中,"去殖民"仍然是一个有待在未来完成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学交流从未间断,台湾文社发行的文学期刊《台湾文艺丛志》曾经从京沪的《东方杂志》、《太平洋》和《小说新报》等转载和引进大量文章。台湾的传统文人也同大陆文人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作为日本殖民经济体系组成部分,台湾煤矿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日据初期,台湾岛内的抗日运动及日本殖民政策失当使得台湾煤矿业发展缓慢;一战前后,台湾煤矿业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特征,出口市场的扩张成为煤矿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日系资本则通过产业整合,重新掌控了岛内煤矿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权。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因应迅速膨胀的军需工业体系的需求,台湾煤矿业强制扩大规模并被纳入统制经济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家国意识的题材,而忽略关注台湾日常生活的"在地化"书写。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学者们对这个年代整个台湾文学生态的构想与研究。学者们应减少性别偏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来撰写和修缮台湾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宣扬“脱亚入欧”和“大亚细亚主义”的日本殖民者曾将其殖民扩张美化为“文明的义战”,宣称日本的统治将使台湾民众“从地狱来到乐园”,当前某些人也不断鼓吹日本带给台湾“现代化”的论调。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以现实主义的描写撕破这一谎言:法律苛严和贪赃枉法令台湾民众饱受欺凌;殖民经济导致台湾农民破产;“皇民化运动”则难以更改台湾人民固守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