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欧洲哲学史的研究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辩证法最富于代表性的命题;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的“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诡辩论.我认为:赫拉克利特作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克拉底鲁作为最早的诡辩派代表都毋庸置疑.但就这两个“踏进河流”而论,都不能成为辩证法与诡辩论的代表命题。  相似文献   

2.
青海生态环境损失分析与补偿措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主要河流的“江河源”和生态系统运行的“生态源”,其生态地位和生态效应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效益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经济效益 ;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 ,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 ,关系到南亚和东亚人民的未来发展。本文仅就青海环境损失和补偿问题作初步探讨。一、青海生态环境现状评述1 .水资源大量减少。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青海境内黄河的年均径流量比 70年代初减少了2 3 .3 % ,湟水河有 3 0多条小支流干涸断流、由于大部分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 ,直接导致省内湖泊数量减…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不少哲学教科书里,一方面赞扬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名言,另一方面又把克拉底鲁说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贬为诡辩。对这一流行的说法我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不仅不是诡辩,而且是更深刻、更细致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它标志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的人生与审美朱寿兴人类社会的历史,有如一条奇趣无限的长河,在绵绵不绝的继承与创新之中无穷无尽地流淌着。尽管自然界的任何一条河流,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有其情态上的一定的恒定性,但是,“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尽管你两次所面对的河水在流量上在态...  相似文献   

5.
华夏民族聚集的大地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河流作为气候的产物。同样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差异性。虽然同属于外流区的河流.但是因为流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河流多为国际性河流,位于中国西北.西南.它们流向不一.分别注入北冰洋和印度洋。如北疆的校尔齐斯河.额敏河及伊犁河.乌伦古河。甫疆的喀什噶尔河及塔里木河的支流阿克苏河,其中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是中国西部沟通哈萨克的两条重要的国际河……也是西北边疆流量最大.具有独特水文特性的两条大河。额尔齐斯河也是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中国西南地区的国际河流.主要有雅鲁藏布江等.它们均发源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其下游分别流经印度.孟加拉等国.注入印度洋。这些河流具有源远泫长.坡陡谷深.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人们常常碰到一个共同的困惑:恢复文学史的本来面貌是否可能?!答案各异,人言言殊。有的认为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道理一样,历史也不可能始终保持它的本来面目:“每一个新的时代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每一位新的历史学家不满足于对老的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就必须修改这些问题本身;而且——既然历史的思想是一条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去的河流——甚至于一位从事一般特  相似文献   

7.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我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头,喀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各西北奔流出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条向前奔腾的河流,人们究竟能不能过?怎么过?对于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们展开了有益的争论.有的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有的哲学家认为:“人可以多次踏入同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家赫拉克里特的著名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南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就这条国际河流而言,开发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云南境内的开发,即实施“电力先行、电矿结合,对外开放,综合开发”的方针;二是云南境外河段的开发,应该把国际航运放在首位来考虑。与此同时,开发要与保护相结合,对于流域区的生态保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实施“电力先行,电矿结合”的方针,主要是依据其资源优势。在澜沧江流域极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中,最突出的是水能资源优势和矿产资源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文人与文盲这就是赫尔佐格,他说他就是他的电影。他吃过皮鞋,因为打赌输了;他拍片时将演员催眠;在亚玛逊拍片子,他用人力把大船从一条河流翻过大山拉到另一条河流;火山爆发了,人们在逃生,他和摄影师却往火山狂奔。他拍摄的人物,是侏儒,盲人,疯子(还有偏执狂),极限挑战者,其实,这些人都部分代表了他。  相似文献   

11.
孟祥晓 《兰州学刊》2014,(11):66-70
清至民初,卫河流域与华北其他地区一样水灾多发。经过对详细统计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的时空分布特点,以为今天的河流治理提供些许借鉴。研究发现,卫河流域水灾总体上清后期多于清前期,并表现出随时间推移而多发的趋势。具体而言,在时间上呈现出几个水灾发生较密集的时间段,且嘉庆以后水灾日益严重,几乎无年不灾,这与清朝社会由盛转衰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空间上,卫河流域各县水灾发生次数以滑县以下为最,但严重水灾的发生次数则以浚县以上的中上游为主,说明上游水灾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后果,此特点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后期 ,英俄在中亚的角逐进入巅峰 ,帕米尔成为英俄争夺的焦点之一。 1 878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后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帕米尔地区的防务。但由于清政府对帕米尔政策的失误 ,导致英俄 1 895年抛开清政府单方面签订条约 ,划分双方在帕米尔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3.
清初中俄两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军事冲突因礼仪之争不但未能缓解,反而雪上加霜。礼仪之争严重影响了早期中俄关系的发展,但也促使双方采取积极措施,从而加快了双方文化沟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泰 《河北学刊》2003,23(5):157-166
中国古代设置史馆始于北齐 ,大规模诏修史书起自唐初。以往论述古代设馆修史 ,多从批评角度着眼 ,这是很不客观、公允的。本文着重总结设馆修史的经验 ,主要论述 :(1)主修者在综理总揽、确定全书的记载内容 ,提高史书的价值 ;苦心擘画经营 ,从搜集史料做起 ;针对迁延多年的问题作出决定 ;精心修改史稿 ,使之成为体例协调的一代典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 )预修的史臣除分任撰修外 ,还在商议、制定体例 ,发挥专家之学 ,记载典章制度 ,以及抵制曲笔粉饰、力求写出信史等方面各效其能。(3)其教训和失误 ,则有权臣监修 ,乱加干预 ;成于众手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造成歧误重复 ;回护不实、徇情由笔等项。当前 ,国家纂修《清史》的工程已经启动 ,总结历代设馆修史的功过得失 ,对于完成此项重大工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周健 《兰州学刊》2007,12(3):169-171
清朝末年,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本应是中国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的契机,但是中国却未能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章通过对晚清的两次制度变迁的考察:第一次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晚清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晚清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董纯朴 《云梦学刊》2007,28(5):34-37
清末早期改良派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他们把国外先进的警察教育制度引进中国。在清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机构创设、章程制定及教育实施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制度,培养了第一批近代职业化的中国早期警务人员。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制度对现、当代中国警察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尚胜 《文史哲》2002,2(6):159-166
我国学术界在近 2 0年对于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基本上围绕着是闭关政策还是开放政策进行的。然而 ,这种模糊于政策的性质与内容之间的类型分析 ,已难以处理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复杂进程 ,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 ,也没有揭示出清朝海外贸易政策是如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早期工业化经历了艰难与辛酸的起步、探索与发展过程:从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起步,到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回眸中国早期工业化启动与发展的百年历程,希望其能对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社会科学》2012,(9):154-162
清初诸儒的性论观虽不尽一致,但均力图摆脱理学思维的羁绊,以重建清代性论观。清初学人的性论观在性善问题上普遍注重"积累",在性恶问题上强调"习染",其中蕴含着清初学风由理学之"虚"转向朴学之"实"的内在学术逻辑,折射出鲜明的"弃虚蹈实"的时代义理。清初性论观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与思想学风转轨之间的互动,而且性论观探讨中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的新特点,深刻影响着"前近代"中国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开明的士大夫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这些人群在当时的活动,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综述这些人群栽体的活动,了解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