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黄埔军校建校过程中,时任国民党政治顾问的鲍罗廷为军校的创建工作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从建议孙中山筹建军校,到军校的建制、人员的配备、苏联军事顾问作用的发挥,以及苏联军事物资援助、军校政治制度的创设等等,都或多或少与鲍罗廷有关。  相似文献   

2.
商团事件发生后 ,莫斯科通过在国际上发动“不许干涉中国”运动 ,鲍罗廷及中共通过具体实施“楔子”战术并在广东“引入”阶级斗争 ,成功地促使孙中山及国民党“向左转” ,最终镇压了广东商团 ,从而使商团事件成为中国大变局之枢纽。莫斯科力图转变世界革命战略并在远东引发革命新风暴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革命激进思潮 ,对事件本身及其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国共两党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唯独苏俄顾问鲍罗廷力排众议力挺孙中山北上。鲍罗廷此番用意是什么?他在孙中山北上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尚红娟 《社会科学》2008,32(6):144-157
在国民党"一大"会上,孙中山将宣言的执行任务交给了对联俄容共表示反对或不满的林森、谢持、邹鲁等中央执监委员.苏俄顾问鲍罗廷因担心他们会将国民革命路线化为乌有,遂制定了分化国民党左右派的策略.在实施"分化"中,鲍与这些被界定为右派的中委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廖案发生后,鲍、汪执掌了国民党中央的最高权力,为加速国民党的分裂,他们顺势将林、邹等人挤出广州政府."被排"的右派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自行分裂中央,发起召开西山会议.西山会议的缘起是鲍罗廷对国民党中央执监会的核心组成--右派委员分化的结果,是鲍罗廷加速分裂国民党目标的实现,是右派委员与鲍罗延之间权力斗争的继续.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革命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苏联利益、中国革命三方面考虑,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思想,鲍罗廷便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在中国革命舞台的。由于鲍罗廷的特殊身份,他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挽救武汉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危急 ,192 7年 4月 ,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提出对帝国主义采取战略退却的策略 ,并得以实施。当此紧急关头 ,提出和实施这一策略是及时的 ,符合革命利益和斗争实际。尽管由于多种原因武汉地区的革命最终失败 ,但鲍罗廷指导武汉政府适时实行战略退却策略的积极意义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7.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是美国在原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基础上极力主导的亚太地区新特惠贸易协定,该协定也因为标准高而被誉为21世纪新的特惠贸易协定安排模式.美国从加入谈判进而到主导谈判,表现出其希望通过该协定重返亚太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目的.作为特惠贸易协定,TPP应当遵守WTO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范要求,但谈判的进程却显露出TPP对WTO规范的冲击.诚然,TPP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但不可否认,TPP对WTO规范的冲击,将对正在进行中的多哈回合谈判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将是利弊兼有,但可以预见,TPP本身对处于困境中的WTO多哈回合谈判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8.
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俄政府派往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至为关键的人物,关于鲍氏离苏来华最后抵达广州的时间,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孙中山年谱》及一些党史讲义认为是1923年8月。但苏俄驻华军事顾问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书载鲍罗廷于1923年10月初到达广州。稽诸史料,后一说更为可信。首先,鲍氏不可能于1923年8月抵达广州。这个时候,他甚至连赴华使命还没有接到。鲍之出使中国帮助孙中山政府,其直接导因乃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考察时带去了孙中山的请求,“希望苏联派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去。”达林在《中国回忆录》中写道:“根据这个要求,鲍罗廷被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查蒋率代表团于8月16日离粤北上,抵达莫斯科已是8月底。所以,鲍罗廷之被任命应是9月初的事。马林回忆说,1923年9月他奉命回莫斯科时与鲍在哈尔滨相遇,这一记述印证了鲍9月来华的事实。(《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共五大是中共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都有所前进.苏联顾问鲍罗廷没有出席中共五大,却是少数几位对中共五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实际上搁置了共产国际所提出的争取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超前任务,而是面对现实,主张不与帝国主义直接冲突,先把冯玉祥接出来,减轻奉军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同时,在革命中心区建立乡村自治,再行开展土地革命.这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坚持国共合作的战略之下,是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秦立海 《学术探索》2010,(4):120-125
1944年10月至1945年2月,国共两党在赫尔利的斡旋下,就成立联合政府问题进行了谈判。此次谈判过程一波三折,充满变数:先是中共修改赫尔利的方案,接着又是国民党修改中共的方案,然后又是中共拒绝国民党的方案并提出新的要求,最后又被国民党所拒绝。在此期间,赫尔利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国民党软硬兼施,苦寻对策;中共则态度强硬,拒不妥协;最终,国共联合政府谈判宣告破裂。究其原因:一是赫尔利不谙中国国情且有失公正,二是国共两党的立场和原则相距甚远,三是国共两党相互妥协的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白应华  李莲 《学术探索》2001,9(4):91-93
"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是孙中山晚年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做了深刻反思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把国民党的改组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成为国共建立"党内合作"的思想基础,对国民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北学说”的实质是右倾逃跑主义;是鲍罗廷的理论;它使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恶性发展为右倾投降主义,使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大革命后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是大革命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鼎力协助孙改组国民党并建立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下,忠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共产党人携手进行革命;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直至为此最后献出生命。廖的言行表明他是献身于首次国共联合战线及其事业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4.
国际投资的双向流动缓释了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的矛盾,美欧投资制度的趋同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影响减少了国际投资制度分歧,为国际投资协定多边谈判提供了驱动力,但南北国家投资保护理念仍有差异,加之国际社会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导致多边投资协定谈判面临诸多障碍。基于对主要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国际投资协定的文本分析可见,未来国际投资协定多边谈判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投资准入、投资竞争、投资争议等条款。为减少谈判障碍,化解制度分歧,中国在推动多边投资协定谈判时,应选择能兼顾南北国家利益的谈判路径,以"共同发展"为导向,提供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能力、可以兼容南北国家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并能灵活应对南北国家制度分歧的谈判文本。  相似文献   

15.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的政治构想,建立本党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孙中山为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在护法运动中确立的实质性目标.1921—1922年“二次护法”期间,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仿照辛亥革命时期创立南京临时政府的先例,在广州组建“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表明推翻北洋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心,孙中山等人将自己组建的新政权称为“正式政府”.广州“正式政府”的政策和成就,充分显示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对列强、反对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政治水平,并为日后国民党走上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新路铺垫前进的基石,也为后人评估五四运动以后复苏延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能量与局限留下了典型分折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美国与欧盟启动了TTIP协定的谈判.这是美国继加入并主导TTP协定谈判以来,启动的另一个重要的特惠贸易协定谈判.美国希望通过TTIP协定的谈判建立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并摆脱目前TTP协定谈判的困境.但是,TTIP协定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反而对TTP协定的谈判产生了负面影响.TTP协定谈判方因此陷入困境.如何摆脱困境,选择适合的路径,是TTP协定谈判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与战友,积极参加孙中山晚年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为国民党改组与三大革命政策的制定、为推动广大妇女的解放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孙中山病逝之后,又坚定地为捍卫和继续贯彻孙中山的革命政纲与政策,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宋庆龄在大革命时期所建树的光辉业绩,在她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后,毅然坚定地改组了国民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东征及北伐进军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革命大大推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前进,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气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进行一些探讨,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完成了对国民党改组的一切准备工作,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通过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均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至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也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即为推动苏联援助下的国共合作的中国革命而斗争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