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走了,令中国文学界十分惋惜,令国人痛楚而追思。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三次见到巴金大师,聆听这位文学泰斗的谆谆教诲,今天重新捧读《随想录》、《真话集》,20年前巴老慈祥、和蔼的笑容,敏捷而又深邃的谈吐,一幕幕、一幅幅仍历历在目。第一次见到巴老,是我入伍后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培训班学习时,参加上海《科学画报》组织比赛获奖的发奖大会上,地点在上海科学会堂。出席会议的有时任市长的汪道涵等,以及巴金等文艺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面对主席台上端庄、朴实,脸色红润而又满头银发的巴老,我简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中国文坛的泰斗!这就是我从课本里、报刊上读过的巴金!我像在梦中一样兴奋、激动!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巴老自五四时期就焕发着光明精神,创作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25日是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上海市作家协会此前请我为巴金塑像。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创作任务,把自己对巴金的崇敬之情融入紫砂陶塑之中。 我从事雕塑创作近5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我做过不少头像,在接受塑巴老像任务时自感有把握,以为巴老年纪大有特征,但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提供的资料后,心里有点发急:仅有巴老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而且不同姿态,不同表情;《巴金对你说》画册上的照片更是从小到老无一定相,我又没见过巴老本人,担心做不好。 但巴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看过《家》、《春》、《秋》的书与电影,今天进  相似文献   

3.
巴老是金     
的确,在世人的眼中,巴金德高望重。著名文学家蒋子龙认为,“巴老是金”!人们常喜欢对上了年岁的人称老,但多用于当面的客气和尊敬。唯一的例外是对巴老,更多的不是当面,而是背后,从口头到文字,从文坛到全国的读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尊称巴金为巴老。“他忠于自己的良心,以真挚的态度注视时代、历史,把自己的理想寓于作品中向人民倾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复出后以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严厉批判社会,同时真诚地批判自己。”(1990年第一次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创作奖颁奖仪式上对巴金的授奖词)无论中外,凡阅读巴老的人,都能强烈而亲…  相似文献   

4.
巴金与温州     
踪迹巴金一生中曾来过温州一次。1939年春天,当时巴老携夫人肖珊离开桂林,途经温州坐轮船回上海。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曾顺道游玩过江心屿”。并称“对文天祥的事迹印象很深,我很有感触。”此后,巴老再也没来过温州。不过,巴老对温州一直  相似文献   

5.
张全宁  忆剑 《金陵瞭望》2005,(20):49-50
10月17日。年逾百岁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与世长辞。巴老青年时代曾在南京留下一串历史足迹,与南京结下一段难忘情缘;晚年时,巴老的心仍牵挂着六朝古都南京……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7日晚,被誉为“民族良心”的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离开了我们。虽然巴老自1993年起就住进医院卧床不起,并多次说过“我为大家活着”这样无奈的话,但他作为我国当代最长寿的男性作家,恐怕是不争的事实说起巴老的长寿,当然原因多多,淡泊名利、永不消沉、笔耕不辍恐怕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7.
边齐 《社区》2003,(23)
巴金1904年生于成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巴老多年来患有多种老年病,常住医院,但神志清醒,就如他一生中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一样。巴老之所以如此长寿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8.
巴金先生逝世至今,悼念、赞颂、评价、追怀文章源源不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巴老精神的崇高价值。怎样认识这一珍贵的人生资潭?我们从众多文稿中遴选出本文,摩罗先生对巴老作了独到、准确而深刻的解析,故此文十分适合作为语文课的选文。  相似文献   

9.
巴金《关于觉新的一封信》的影印件[说明]《关于觉新的一封信》是巴老1960年5月6日写给唐开莲同志的回信。唐开莲同志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是郑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师。他对1958—1959年全国讨论和批判巴金作品的错误思想倾向不满...  相似文献   

10.
华人书屋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在什么时候开花?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这段充满激情的独白,发自晚年巴金之口。依然保持着浪漫主义者的本色,也是他风雨一生的回顾与写照。 巴金的生命历程,与时代洪流的变迁息息相关。这本收录了巴金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歌者——论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庆贺巴老百岁寿辰之际 ,研读巴老的著作 ,追寻他一个世纪的足迹 ,我们更加崇敬这位伟大的作家 ,感佩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执着精神和崇高人格。激励巴金在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思想力量 ,贯穿整个巴金小说的内在精神线索 ,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是他积极、高昂、奋进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巴金爷爷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是啊,巴金爷爷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作文要努力表达自已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的爱,用真情滋润我们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正值桂子余香犹存的十一月,秀丽的青浦古城迎来了海内外六十余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巴金研究的教授、学者和专家。“首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终于如期召开了。与会者以“巴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为中心,围绕着“巴金的思想和创作道路”、“巴金小说美学”、“《随想录》的意义和价值”、“巴金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探讨,思路开阔,见解多有拓新。正如一位前辈学者在闭幕式上所激动评述的那样,这是一次“高朋满座,腾友如云,切磋学术,百家争鸣”的盛会。在这次会议上,不少学者对1929年至今六十年的巴金研究史作了认真的探讨。学者们认为,巴金写作伊始,并未引起文坛的注意。1921年4月巴金发表了题为《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的短论,1922年起陆续发表了一些小诗(1922年11月又发表了第一篇散  相似文献   

14.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筱嘉春雨之夜.灯火阑珊。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从书架上取下巴金的《随想录》重新翻读。浙沥的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巴金的书也象雨点敲击着我的心。尽管这部“大书”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难免重复.时见唠叨,但全书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思...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害羞的女孩,看到老师总是躲着绕着走,实在躲不开了,最多就冲着老师笑笑,然后跑开了。我并不知道这有多不好,我只知道不管我怎么努力,我的成绩在班上总是中等。我想或许是怕老师生气的缘故吧,但谁叫我就是这么一个害羞的女孩呢!想到这里,我又心安理得地在下一次继续跟老师做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了!  相似文献   

16.
材料一:巴老拒设“巴金文学奖”巴金老人一向低调,自爱而谦逊。他曾经明确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四川)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对四川省要求予以恢复的消息,老人坚持说“不”。1986年10月,曾连续3封信一再“申明”:“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  相似文献   

17.
胡乱地勾画着桌子上堆得小山一样高的卷子,听着黑板前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练习题,看着同学们拼命地记着笔记……我第1078次感叹: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该多好!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是什么。它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含着虚构性乃至作家的臆想。以巴金的作品对比现实生活,我们发现他的写作中存在着对理想自我的乌托邦幻念。巴金早期和晚年靠坚强意志支撑着的写作生活和作品中的宏大誓愿,多多少少都会在现实中趋于瓦解。首先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觉慧精神与党新性格所代表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我们在《家》中所感受的那样,巴金体现在作品中的认识既有时代的深刻处,又是以其年轻难以真正体察现实人生的全部含义作为代价的。巴金在1957年7月《谈〈家〉》中说:“然而幼稚和大胆救了我。在这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看了巴金的一些散文,其中尤以《怀念集》①叫我越读越爱不释手,文章中抒写的感情使人萦怀,催人泪下。它使我从中触到一颗滚烫的心,正如作者多次提到的,勇士丹柯为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而高擎着的一颗“燃烧的心”②。我情不自禁地喊道:“丹柯,这就是我们的巴金!就是我们敬爱的巴金!”巴金从1927年写作《海行杂记》以来,至今已写作散文百余万言,收成集子的将近二十本。因此,巴金不仅是现代优秀的小说家,而且是现、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桑野淑子我很荣幸有机会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认识巴金,对巴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三年中,我阅读了巴金的所有创作,也收集并阅读了历来研究巴金的论文和许多有关资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其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