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难点及移民心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峡库区巫山、奉节、云阳外迁移民工作的实地调研 ,概述了外迁移民工作存在的一些困难 ,分析了外迁移民的种种心态及其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工作的影响 ,提出了把握与改善外迁移民心态 ,促进外迁移民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外迁移民回流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并进一步论证了外迁移民回流行为是否合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外迁移民的开发与发展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外迁移民回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外迁移民回流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论证了外迁移民回流行为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外迁移民的开发与发展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型工程外迁移民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外迁至江苏省大丰市的三峡外迁农村移民为对象,考察社区安置背景下移民面对日常冲突的反映,分析移民代表制度形成的基本过程、发挥作用及其存在问题,希望能对工程外迁移民安置有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生计是移民稳定的保障,生计资本是重建生计的核心。通过对三峡与南水北调外迁农村移民的调查,对二者的生计资本及其对安稳发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峡移民的生计资本总量略高于南水北调移民,但二者都处于较低水平;人力资本中的生活适应和社会资本中的基层支持对二者稳定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而土地等自然资本没有显著影响;非自愿搬迁引发的消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移民可持续发展。外迁移民安置地应重视关怀和帮扶满足移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水库移民安置可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稳妥推进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6.
三峡后靠移民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工程非自愿移民的主要方式是后靠移民和外迁移民,在实践上后靠移民的比重又大于外迁移民。学术界对移民问题的研究起步虽早,但却存在重外迁移民研究而忽视后靠移民研究、重政策层面研究而忽视学术层面研究、重经济发展研究而忽视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应为在后靠移民与外迁移民的比较研究、后靠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后靠移民的跟踪观察和分析、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来研究后靠移民问题等方面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自三峡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而且一批移民致富带头人正在不断涌现。但是,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快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是移民安置方式的重大调整。移民外迁安置必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终结目标 ;必须寻求以土为根、以农为本的根本安置途径 ;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方法。这是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中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的移民村落是一个在差序格局主导之下的结构完整、关系网络紧密的熟人社会共同体;而在嵌入的外迁社区空间,生成了由水库移民与迁入地原住民组成的“双主体半熟人社会”。首先,“社会样态类型化”是“理想型”研究工具,“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建构是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样态的理论化;其次,水库移民“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社会样态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外迁移民和原住民群体组成的“事实”和“心理”同构的“双主体”;在关系维度表现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以“双主体”间内部“熟人化”为基础的“半熟人社会”;最后,基于S外迁社区“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空间重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空间的考察,认为外迁社区的空间治理需理解其社会样态,把握社会样态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0.
受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经济收入、移民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影响,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主人翁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外迁移民普遍存在"客居心态",而"主人翁心态"则显得较为薄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调适和形成健康良好的"主人翁心态",促进外迁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介绍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方式的意义。现状和现有模式,分析影响移民外迁的主要因素,特别从库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及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易地搬迁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搬迁农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则是这一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移民家庭户主的健康程度、职业技能、家庭经营方式、家庭负债、家庭收入来源渠道及彩礼支出等因素对宁夏易地搬迁农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投入力度、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创新社区养老模式、倡导文明消费观等对策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明代甘肃有双籍进士48名,是甘肃进士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八朝13个地区,乡贯地涉及全国十二个省、直辖市、39个市县;双籍进士的分布不仅反映了明代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一致性,而且显示明代甘肃军事的重要性和大量军事移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自生社区、企业城镇定居型群体与企业城镇社区、原地务农型群体与农民聚居社区等七大"社会-空间"类型.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类型分析,阐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潜在的居住分异、社会侵入、社会隔离、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刚性化、社会空间"马太效应"等"社会-空间"趋势,并最后提出有机混居的"社会-空间"策略,介绍了梯度空间模型、楔入介质模型和和谐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15.
试析《商君书》的移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于战国后期的《商君书·徕民篇》是先秦时期移民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发展完善 ,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双重性的移民目的 ,第一次对移民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 ,同时还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移民的优惠政策 ,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移民理论。尽管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 ,这些思想未能付诸实践 ,但却对后世移民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自上而下的贫困移民扶贫攻坚战背景下,脱贫取得良好成效的根本在于贫困移民自身的参与。现实情况是,被动迁移影响水库移民主体性的发挥、后期扶持项目对贫困移民缺乏针对性以及农村扶贫项目中贫困移民被动边缘化等因素造成贫困移民不能有效发挥主体性作用,并在扶贫实践中处于被帮助的客体角色与地位。而塑造贫困移民的脱贫主体性是实现水库移民脱贫解困、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所在。基于“合理赋权、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应从尊重并保障贫困移民的参与权、规范政府部门和水库移民社区间的互动关系、有效盘活贫困移民家庭的各类生计资本、完善后期扶持项目的绩效评估、转变贫困移民的发展思维等方面来塑造贫困移民的脱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环境中生活较长时间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会固化在他们的头脑里,一旦改变会给他们造成很多痛苦。而水电建设会导致移民搬迁,改变他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不适应。为此,国务院令和相关规范指出"移民安置规划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在水电工程中的安置地选择、基础设施重建和安置补偿的条例、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阐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其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保持与否会有不同的想法,本文对此提出按"以前的风俗习惯和移民意愿"进行移民安置的想法,并就云南滇西地区的民族移民的风俗习惯、思想状况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按文化要素分别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征地拆迁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受影响人口满意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货币性补偿是受影响人口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外,非农经营机会、农业发展、安置后生活条件、安置环境等也是显著影响因素。为了不降低受影响人口的满意度水平,一是再提高补偿水平;二是提供更多的非农经营和发展机会;三是优化安置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建立和完善水库移民后斑扶持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构建和谐社会和移民安置区持续发展等角度论述了我国水库移民实行后期扶持政策的必要性。在分析指出当前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存在的政策不完善、扶持标准低和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征地补偿安置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描述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征地补偿安置协商的过程,揭示了信息与征地冲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并证明:当地方政府了解被征地农民信息时,可以提出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冲突不会出现;当地方政府不了解被征地农民信息时,在某些条件下,地方政府无法提出博弈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冲突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